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科研工作实行坐班制的利与弊 精选

已有 8304 次阅读 2010-9-1 00:31 |个人分类:科研*创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由于工作忙的原因,深夜从工作单位回到住处,路上在思考搞科研的工作时间问题。

科研在时间方面,与其他大多数职业不一样的有两个特点:

一、科研经常需要一天工作超过8个小时,并且通常是没有8小时之外的额外的加班费。尤其是一些需要做实验的研究,经常是为了某个对时间周期方面要求较高的实验而晚上通宵值班,或者早出晚归给某个连续分析的实验进样、按点给某个微生物发酵实验取样等等。

二、具体科研工作的时间相对而言比较宽松一些,例如,要进行某个实验,这个实验在一天当中什么时候做,可以自己根据实验的需要来安排,一般很少有人为强制性的哪天必须要做什么实验的时候,并且,这个也强制不了,例如,对于微生物发酵实验,必须要发酵到一定的时间才行,对于细菌来说可能两三天,对于真菌来说有可能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接下来的实验必须要在上一步实验完成之后进行。中间这段时间对于这个实验只能等待着,不过可以这期间做其他的实验或者其他工作。此外,实验是经常会有失败或者意外的发现,会随时调整自己下一步的实验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无法对具体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规定得很死。

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如果实行坐班制的话,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地方是和其他所有实行坐班制的职业一样,可以保证员工(或者学生)的工作时间。有了工作时间作保证,即使大家懒散一点,但毕竟上班时间总会干些活儿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作成果。但因为往往从事科研工作仅仅靠一周40个小时(5天*8小时)的时间是不行的。因此,在个别课题组就规定所有学生(有时候也包括工作人员)每天必须早上8点到,晚上9点回去,有的还规定周末中的某一天也必须去工作。并且,有的单位或者课题组还实行打卡制,这样可以精确记录哪个人什么时候到达什么时候离开。但是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人则让去的早的其他人帮忙打卡,这样就无法准确记录了。怎么办?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指纹打卡机又流行起来了,指纹是人独一无二的特征,指纹打卡就没办法作弊了吧?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是有对策的。现在据说(听别人说的,未经我本人亲自证实)淘宝网上有卖指纹套,可以按照某个人的指纹做成指纹套的模型,然后让其他人把这个印有自己指纹的手指套戴在别人的手指上,这样操作指纹机就识别不出来了。

有弊的地方是这种坐班制会让一些人反感,并且会妨碍一些人的工作。此话怎讲?反感就自然不用说了,人都是向往自由的,都不喜欢被约束,在可以不坐班的情况下自然没有人喜欢坐班。至于妨碍工作方面,就举个例子说明吧!有些实验中间是需要等待时间才能再进行下一步操作的。假设某个人要做一个完整的实验要花8个小时,先是操作1个小时,然后等待4个小时,再接着操作3个小时。假设他某天下午可以有时间安排实验,但如果下午安排实验的话,由于中间有几个小时的等待时间,需要晚上的时间再接着做实验,这样自己必须要呆到晚上很晚才能回去,并且,中间等待的时间是工作时间,又不能外出,那么从早到晚上都要闷在实验室里。于是,很多人的做法就是:我今天就不安排实验了。明天上午再做实验吧,这样就不至于很晚才回去。于是,实验进度就被拖了一天。而如果不实行坐班制,就是允许等待的那4个小时里不在实验室,那么可能很多人就安排在那天下午开始做实验了。

想起要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自己的一点亲身感受:以前规定上班时间需要呆在实验室的时候,我总是想着中午赶紧回宿舍睡个午觉,这是因为怕如果中午不睡下午可能会特别困;晚上也想着早些回宿舍去,这是因为一天已经呆在实验室很长时间了,已经被约束久了,晚上就不想再被约束了。而现在的工作对具体时间上的要求低一些,我可以相对比较自由地安排我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因此中午的时候如果不困,我就不会休息,而是继续工作,晚上也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去,但现在的工作规定的是工作量,这样的话,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我每天工作的时间比起以前的情况多好几个小时,但我并没有因此觉得压力大或者太累,因为我可以相对自由地安排我的工作时间,心里的感受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觉得我更适合这样非坐班制的科研方式,并且我觉得这种对任务量的要求比对时间要求的管理方式更人性化一些,也更容易保证工作成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71-358083.html

上一篇:岁月不饶人
下一篇:为什么年轻时显老的人在年龄大时显年轻
收藏 IP: .*| 热度|

21 武夷山 孟津 任胜利 陈龙珠 葛肖虹 鲍博 赵明 朱志敏 罗帆 曹聪 杨秀海 李鑫 刘钢 金小伟 苗元华 李学宽 陶呈安 丛远新 王永林 卢东强 woxing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