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也谈“国家核心竞争力” 精选

已有 14680 次阅读 2010-7-8 07:58 |个人分类:公共政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国家, 核心, 竞争力

施一公教授发表博文,主张中国未来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在于高层次人才,因此,建议国家给高层次人才开小灶,实施政策倾斜。这篇博文上了科学网头条,轰动一时,也引发了不下10篇科学网博主就此议题所写的博文。不过,这些博文里面的多数,似乎是不同意施一公教授的主张。

 

在判断施一公教授的主张是否正确之前,有必要说说国家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必须说明,施一公教授在他的博文里面,并没有对这个概念做任何说明和界定,下面的讨论是基于我本人对这个概念含义的猜测而做出的。

 

从字面上理解,所谓“国家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重要的那部分。严格说,这个核心部分并不一定只有一类,也可以是几类共同组成核心。

 

那么,“国家竞争力”是什么呢?我记忆中,国家竞争力的概念在中国被热炒,肇始于引进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Lausanne)每年发表的《世界竞争力年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这份年鉴从1990年开始出版,直到今年还在继续。因为它提供了世界主要国家竞争力的排名,每年出版后,平面媒体和网上都有很多解读。这个排名表的评测指标主要分为经济绩效(Economic Performance)、政府效率(Government Efficiency)、企业效率(Business Efficiency)、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四大类指标,其中又细分出323个指标,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国家竞争力分析体系。

 

如果施一公教授认知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个国家竞争力分析体系中的300多个指标里面最重要的指标的话,那么,他的主张,即未来中国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在于高层次人才,还是有道理的,至少算是一家之言吧。有博友主张,国家核心竞争力在于制度,也很有道理。不同的看法,经过交流和辩论,才能深化认识。

 

然而这个概念并不是这么简单。王铮老师就一再主张,说这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过时了,一味强调国于国之间竞争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注重的是地区领导力,应该加上领导力合作力之类的指标,才符合现代潮流。王铮老师在他的博文里解释了他的主张,不过我并没有看得很明白。至少在我看来,目前强调地区合作与区域领导力,并不能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成为过时概念的充分必要条件。其原因是:第一,一个国家,没有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那么它的领导力合作力,在区域充当老大的能力等等,想都不要想。第二,主张提高国家竞争力,实际上强调的是国家的内功(看看四大类指标就清楚了),而不是跟其他国家一味对抗和竞争的态度。

 

必须说明,王铮老师一再拿出来批判的国家竞争力概念,并不是来自洛桑的《国际竞争力年鉴》,二是来自于商业管理学科的一个大牛,名叫Michael Porter(迈克尔·波特)。这个波特是哈佛教授,在90年出过一本很有影响的书,叫做 《国家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他这本书的目的,在于确定在国际经济和贸易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成功,而有的国家却失败。这本书提出的理论和实证,是他与同事对遍布十个国家的一百个行业进行研究后的成果。这本书最闪光的部分,是一个分析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概念模型,被称为钻石模型。波特认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四个基本方面的特质构成该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并影响该国在某一产业的国家竞争优势。这四个方面(钻石的四个角)包括资源与才能要素(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需求条件(对该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关联和辅助性行业(相关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波特的理论至今仍然是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并没有过时。不过,如王铮老师所言,如果硬要拿波特的模型去概括政治经济意义上的国家竞争力的话,恐怕这个模型涵盖不了这么多内容。因此,说国家竞争力,如果是政治经济意义上的综合竞争力的话,就不要拿波特来垫背了。

 

说到这里,本来可以就概念问题告一段落了。不过,语言这东西,实在是美妙。国家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除了可以理解成国家竞争力中最重要的部分以外,还有别的理解方法。那就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要这么说,是因为“核心竞争力”在学界已经是一个专有名词了。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ies)”是一个商业管理领域发展起来的概念,其初衷是用来研究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的。经典的说法,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至少有三个,一是要能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二是要能影响多个环节,三是要独特,即不能随随便便被别家企业所复制或模仿。如果从这些要素的角度来理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话,我认为前两个要素都容易满足,第三个就不那么容易。如果说不容易被别的国家复制(模仿)的话,我们闭着眼睛能说出来的是中东国家,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其资源。其地下的石油,别的地方想模仿也没戏。

 

那么,中国呢?原来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后来前一半不让说了,但是后一半还是真的。现阶段,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其海量的、廉价的、高素质的、善于学习的、守纪律的劳动力大军。我用了好几定语,是为了把中国的劳动力跟其他国家的劳动力做个区分,以便满足上述第三个要素。东南亚、印度、南美、甚至非洲,都有廉价劳动力,但是,能够满足这些定语的,现阶段只有中国。唯其如此,中国才能成为全球的制造工厂;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了这一点才得以维持的。

 

还是从“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出发,未来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在科学研究的发现上,还不能跟美国抗衡;我们在新产品的创新上(比如电话、电视、飞机等发明创造),还是不能跟美国抗衡;我们在工艺创新上(改进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还不能跟日本和德国抗衡。一句话,我们在高端科学技术领域,依然会是一个学习者,参与者,而不是一个领导者。中国要发展经济,要提高国力,仍然要靠我们的不断成熟起来的,海量的、廉价的、高素质的、善于学习的、守纪律的劳动大军。这将依然是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这么说,不是要抹杀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也不是说要中国永远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但是,好高骛远,一味强调高层次人才对中国发展的作用,而忽略产业大军的基础作用,也是要不得的。我们的要做的,应该是一方面稳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一方面,努力提高我们还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那些领域的实力,并在未来把中国的核心竞争力转移到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去。这个“未来”也许目前还不能预见是何时,但希望终有一天能够实现。为了未来的这一天,现阶段优化体制,改善制度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都是必要的准备和措施。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施一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342113.html

上一篇:“三管齐下”整治科教界履历造假问题
下一篇:博客两年,无话可说了吗?
收藏 IP: .*| 热度|

28 武夷山 王晓明 王伟 刘锋 李万峰 曹广福 朱志敏 王德华 曹聪 吴飞鹏 曾纪晴 陈安 王修慧 刘立 陈苏华 杨正瓴 吕喆 苗元华 孔晓飞 许培扬 李永丹 田仁飞 唐常杰 王永林 刘庆丰 陈昂 chtang tuner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