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若博士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邵宇飞

博文

惑与不惑(一)基础科学研究的意义

已有 6433 次阅读 2010-6-5 15:51 |个人分类:读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意义, 理想, 困惑

夏日里的阳光白得刺眼,树枝儿在实验室的窗外摇晃。窗帘刷拉拉地响着,抽打着窗台上厚厚的灰尘。一台台的计算机沉默着。各人的办公桌前杂乱地堆积着打印出来的文献。这情景一年又一年。
 
四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初来这里。Web of Science、 Spinglink, Acta Materialia, Phys Rev Lett., Oak Ridge, Linux,......一切都那么困惑而陌生。老板递来半张纸片,上面几行字写着“课题编号”,后面跟着一些看不大懂的词句,说以后文章的致谢里写这个“课题编号”。我听得一头雾水,含糊答应了。
 
又过月余,安排我一个开源软件,说以后就用它搞几篇像样的文章。“像样的”,这个词被强调了几遍。又推荐给我了几篇文献,都是这个软件所在网站上的。印象比较深的是一篇Phys. Rev. Lett.。 一堆原子,软件模拟了一个简单的加载过程,然后观察到了两条位错。无聊,相当无聊,这是我当时最直接的感觉。
 
为什么要给我这么一个软件?纸片上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究竟到底要我去做什么? 我看到的这些文章有什么意义?这是当时我最困惑的。自那以后的半年时间里,我尝试着问了几次上面这些问题。没有回答。没有时间回答?或者是没有必要回答?或者没有兴趣回答?我不清楚,至少当时不清楚。得到的回复只有歇斯底里的训斥和对于文章的催促。
 
两年以后,我的第一篇文章写成了。当然,我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些,我的文章是关于什么的,老板并不知道。没有时间知道?没有必要知道?或者没有兴趣知道?我不清楚。考虑到这一点,老板让我自己做了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实事求是,这是老板的一个优点。
 
此时,一个师弟进入实验室了,据说是他们那届学生的最高分。小伙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同我一样,他得了半张纸,和一些文献。无聊,相当无聊,他对我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他问我。年轻人容易偏激,我可以理解。于是我告诉他那些材料、物理领域的著名期刊为什么好,哪些Phys. Rev. B 和Phys. Rev lett. 上的文章确实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变革。“没什么用,简直在扯淡么。”师弟一脸鄙夷。
 
师弟索性不再看文献,能否毕业也不在乎。只是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计算机技术。今年四月份师弟早早地找好了工作,转行做IT了,带着一脸不屑。尽管如此,师弟的硕士学历仍然拿到,而且是优秀。答辩过程出现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就不再说了。反正是越不在乎,越容易得手。
 
说了这么多,说到底,想说什么呢?
 
基础科学研究到底重要不重要呢?重要。历史上多少著名的例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高等素质教育重要不重要呢?重要。否则怎么会培养那么多本科生,硕士生。基础科学研究的经费从哪里来呢?从纳税人的口袋里来。如我师弟这样拼搏于企业的硕士生们便是国家的纳税人。可笑的是,我师弟在短暂地经历了科研之后,便觉得基础科研,至少我们组的科研是在“扯淡”。不知道有多少导师们培养出的本科、硕士、博士们对自己所做的基础研究嗤之以鼻。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自掘坟墓的培养模式。
 
那些文章的意义在哪里呢?那些洋洋洒洒的文章在耗掉多少人的青春之后,真的可以解决哪些现实问题么?真的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行才干么?那些基础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呢?那些无法与社会需求接轨的研究,到底是故弄玄虚的自我游戏,还是真的会成为未来社会腾飞的起点呢?或许那些文章和研究的最现实意义,便在于可以给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带来滚滚经费和财源。
 ——————————
 
最后我说,实在看不出在这种一再重复下去的体制中,谁能受到任何教育。大家都努力考试,然后教下一代如何考试,大家什么都不懂----费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208-332387.html

上一篇:愿天空借我一双翅膀
下一篇:惑与不惑(二)未有博士学历之前
收藏 IP: .*| 热度|

4 武夷山 郑融 杨芳 陈辉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