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地震频发,方知地震短临预报至今仍是困扰世界的难题,中国无缘例外;近日广州暴雨,以百年一遇的突袭之势挑战城市排水管网与应急管理水平,方知像广州这次反常灾害天气预报至今仍非大气科学研究所能及。上升为公共事件的自然现象,也牵出其背后所及的科学一角,使无知于科学的公众有所知。对于地震“突如其来”并一时难以求解的兴趣,唤醒2册沉睡书箱的地震史料,帮我多少解惑身边地震的“突如其来”。
1954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李四光提议,利用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料来制订拟设厂矿地址的地震烈度,遂由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范文澜、金毓黻主持,利用两年时间,“搜集了历史文献中有关地震的记载,以及若干地区的实地调查资料,按其所记时间、地点与情况加以综合整理”,编辑出版《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上下两册。或许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详赡的分省地震史料集。
每次国内大地震发生之后,翻阅《中国地震资料年表》,总能从地震史料中获得“突如其来”不再陌生的依据。以这次玉树地震为例,《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之“青海省地震年表”共记录从公元138年至1937年间的历史地震26次,其中东汉至唐代5次,明代6次,清代9次,民国(1937年前)6次,包括10次破坏性地震。早期的地震史料虽然十分匮乏,但所记皆系“山崩”、“地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的破坏性地震。明清以来,随着编修实录、地方志已成为十分成熟的国家定制,并且设立庞大的机构、组织严格遵照规范的体例和程序为国家记录;民国时期则有官方监测与新闻记者的地震报道见诸报端,这就为我们了解距今最近的历史地震、进而结合历史地震判断一个地区的地震趋势提供了资料。
青海省历史地震多发生在首府西宁,超过全省地震记录之半,达14次之多。关于玉树县地震的记载虽然只有一次,却是强度最大的一次,伤亡波及西宁,清政府特派“总理西宁‘夷’情都统”实地督理。地震发生在清乾隆三年(1738),“玉树尼雅本错(即娘磋),固祭称多南兔(一伯安图即安冲),典巴隆布(即迭达),下扎武族,因震有番民全户伤亡无存,及只存妇女幼子不堪成户者五十六户。”总理西宁“夷”情都统派员勘查西宁伤亡情况,69户无存,奏请永行免赋,对于幸存的实有“番”民8340户,共征银664两3钱2分。
青海省同新疆、西藏一样,留下记载的地震史料十分稀缺,年表中简短的几页决不说明这里是历史上的地震少发地区。在今天史料获取极其便捷的条件下,我们需要一方面补充各地地震史料,续修更加详赡完备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另一方面加强对地震史料的深度分析与综合利用,作为今天地震预报重要的历史信息补充。地震的科学预报离不开深入解析一个地区的震情历史特征,或许多少代先人已为我们解码地震预报困局提供了可能的密钥之一,有待地震学、科学史以及多学科研究者深入探究,从更广的域面细推自然世界之堂奥。
李四光、竺可桢一代科学家“立地顶天”的科学风范,重视科学史学研究的方法,也是每每翻阅此书禁不住的感慨。在科学并不明朗于精尖、经费与巨制的当下,传统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基础工作(例如动植物研究中的类型学、地震研究中的史料学,还有更多外行不知的长期基础性研究)久被冷落或绕道而行,老一代科学家曾经倡导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由于各种原因被搁置或忽视,正是我们今天频遭“突如其来”自然窘境之问题所在。
如果现代性神话历经的失误在我们身边要不可避免地重演,适度回望,或许有助于仰望星空的人间群星不致遗失太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