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回忆我的研究生入学面试

已有 9188 次阅读 2010-4-11 12:0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面试, 研究生入学

       今年纺织学院硕士生刚面试结束。回想21年前我的面试经历,真的很有意思。那时的面试,还真没有现在这样正规有条理。

       1989年4月底,全国的大学生们都在忙乎,上街游行,校园空荡,我已经基本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当时是跟随许逊教授,研究蚕茧的煮熟工艺及其评价。是与同班的两个女生一起,三人一组,在正交设计方案下做各种各样的煮茧实验,确定优化的煮茧工艺,提高缫丝效率。记得当时缫丝厂从前苏联进口了很多的蚕茧,品质很差,与苏州第一丝厂合作提高工艺和缫丝效率。经常往苏州第一丝厂跑。苏州第一丝厂位于苏州南门外,是当时外宾参观的景点厂。春节时送亲戚回苏州,发现这个地段早已经是闹市区了,那时周边还都是一片平房,马路狭窄。苏州第一丝厂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论文的研究水平,从今天来看,有点幼稚。那都是21年前的事情,快四分之一世纪了。

      当时的笔试成绩早就出来了,340分,不高也不低。报考西北纺院的初衷是看到一本《纺织材料学》,前沿部分说全书由姚穆统稿,当时也没有因特网可查询姚穆是怎么牛的一位老师,只知道是西北纺院的老师。本来也没有想去读研。当时还是包分配,工作去向基本确定,回家乡的纺织局。当年是经济骚动的年代,谁也不想念书,考研纯粹是为了显示自己还有那么一点的上进心。所以最后一个学期在论文基本结束的情况下,加上同学们的游行,校园显得懒散无序,我就经常开溜回老家帮家里干农活了。左邻右舍还经常问我为什么不去游行。

      突然在我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系里的老师给我一封来自西北纺院的挂号信,我拆开一看是参加复试的通知,上面写的面试日期都已经过了几天。一下子把自己搞得很被动。系里的老师还是很热心,给我开了个证明和介绍信,说明信件收到得晚,还是请西北纺院给我面试的机会。于是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匆匆忙忙买了一张138次(现在这趟车改成T138次,全程只要16小时了)去西安的火车票,票价记得好像是20元左右,反正还记得自己还掏得起那个钱。在第二天的一大早就上火车去西安。天哪,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远门。一切都很新鲜,因为没有想到还要在火车上过一晚。在次日的上午大概九点半左右到了灰蒙蒙的西安火车站,在车站广场看到城墙和城楼,心里体会到了古朴的厚重感。

      人生地不熟,到了学校的北门,在门卫那里登记后,到了主楼,也不知道问了多少人,才找到三楼的研究生科。研究生科也不知怎么开恩,就给我联系说下午进行面试。经他们电话联系后,我按指示到主楼的2楼,刚到走廊,见到一位穿藏青色涤卡中山装、着黑布鞋的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老教师,走路很快,记得说话中气很足但语速很匆忙,说现在很忙,晚上在纺织楼面试,已经记不起纺织楼的具体房间了。直到我面试结束、离开学校去火车站时才知道他就是姚穆老师,十二年后姚老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于是我就在招待所登记住了下来,当时住宿只要用学生证登记就可以了。

     晚上到了指定的房间,看到姚老师戴着眼镜在一盏日光灯台灯下写东西,很认真的样子。他说现在纺织楼正在进行防震加固工程,所有的实验仪器都集中到几个房间了。把我带到一间全是烘箱的房间,还有一些本科生由一位老师带领做实验,那个老师就是来侃,现在仍在西北纺院的纺材教研室工作。姚老师给我说要测一团棉纤维的回潮率曲线。他说完就走了,一直很匆忙。后来学生们也都走了,我一个人在实验室。曲线很快测完了。姚老师过一会儿就来了,看了看我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还解释了回潮率曲线形态。天哪,我从来没有听过解释这样清楚、分析这样透彻的老师,而且很诚恳,解释到精彩处,笑得很天真很开心。实验结束后,让我第二天下午到三楼找一位姓蒋的老师。于是我就回招待所睡觉了。   

     下午由当时的一男一女两位老师叫我到纺织楼3楼,纺织楼就在招待所旁边。后来知道男教师是黄机质,现在江南大学工作;女教师是曾秀茹,现在上海的一家公司高就。把我带到三楼的纺材教研室,好像是317室吧,一位身材很胖、戴眼镜、说话很慈祥的年长女老师,后来知道是纺织材料教研室主任蒋素婵老师,问问我的情况,给我现场笔试。笔试的内容早就忘记了,反正记得还能答得上来。结束后,我问她去哪里买返程火车票,她很详细地告诉我去莲湖路的公交线路。于是我买票准备返程了。到了售票的地方,才知道回程的140次火车要在第二天傍晚六点多才发车,当天的票没有。于是只好再等一天。当时也不知道是否能考上,心里想这个地方今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来,干脆玩一天算了。记得购票回来路上看到钟楼,下车让照相摊拍了一张照片;最后一天中午在校园碰到黄机质,告诉我那个老头是姚老师,马上要升博导了,当时的博导是很少的。我然后乘车去了大雁塔,也让照相摊主给拍了张照片。

    下午六点多,乘上火车返程了。再后来,就收到了通过挂号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还记得写信给西北纺院,说不来读了,准备工作了。后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那年的工作又不按照原来的
方案分配了,全部打回当地政府人事局进行二次分配,由当地自行消化,形势急转直下。于是我又写信说准备读了。这一通折腾啊,一个暑假都没有过好。在八月底,就去报到开学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了专业上的求学生涯,一直到现在。

   今天周日有空,管理自己的博客,发现去年的今天,去西安参加姚老师的八十寿辰庆典。时间真是快。

   祝愿姚老师、蒋老师健康长寿!祝其他老师工作愉快!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84-310672.html

上一篇:研究生面试后的体会
下一篇:有感于‘武汉科技学院’改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收藏 IP: .*| 热度|

6 罗帆 梁建华 刘圣林 左正伟 田明伟 lftkf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