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贺恩师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美国史探研(续编)》提要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0年3月29日发布
书名: 祝贺恩师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美国史探研(续编)》
编者: 满运龙、陈 勇、杨玉圣
出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 李成轩 甄 洁
封面设计: 贺维彤
责任校对:付敬华
美术编辑: 李 欣
封面题字:李剑鸣
封底书法: 李万生
出版发行: 河北人民出版社
印刷: 河北新华印刷二厂
开本: 787X1092毫米 1/16
印张: 49
字数: 935 000
版次: 2010年3月第1版 2010年3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202-05520-5/K·950
定价: 158.00元
页数: 插图8页,序言5页,目录6页,正文766页,
序言:
今年3月31日,将是恩师、北京大学教授齐文颖先生八十华诞。为此,吾等齐门弟子合作编纂了本书,即《美国史探研(续编)——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作为对老师生日的祝福。
师弟、同样是齐老师学生的杨玉圣教授常常感慨:如果没有遇上齐老师,我们的命运会截然不同。此乃至理真言,我深以为然。就我而言,在1981年底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旋即改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时,虽已被通知留校任教,但依然不自量力,报考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欧美史研究生班。那时,在我这个生在济南、长在济南、未满20岁的大学生眼里,北大是个令人向往但似乎又高不企及的地方(虽然我七七年高考时曾把北大列为第一志愿,但连北大的边儿也没摸着)。因此,尽管投考了北大的研究生,但根本不知谁是欧美史研究生班的导师,也没有期待能侥幸被录取。所以,当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还一时没敢相信。就这样,稀里糊涂,我在1982年初寒冬料峭之时往京,在北大二院历史学系办公室首次师生见面会上,才见到我们第一届欧美史研究生班(七位学生)的五位导师,即张芝联先生、罗荣渠先生、潘润涵先生、齐文颖先生、张蓉初先生。
见面时,记得齐老师刚刚访美归来,穿一件黑色呢子外套,架一付黑色边框眼镜,话语不多,但神气淡定,文质儒雅,和蔼可亲。得悉齐老师是我最感兴趣的美国早期史专家时,我一下子便选定以齐老师为主要导师。幸运的是,齐老师也愿意接纳我为她的第一个研究生。就这样,开始了我作为齐门弟子的三年紧张而愉快的研究生读书生活。
八十年代初的燕园,是我所知道的当时最适于求学问学的学术殿堂。对于我们这些刚经过十年“文革”文化劫难的年轻人而言,知识是那样的诱人和甜蜜,人人都如饥似渴。在我们眼里,知识即等于前途,只要读好书,根本无需为前途愁。北大不但拥有深厚广阔的人文学术底蕴、无与伦比的图书文献资料和超一流的师资力量,而且能提供比其他院校更多的与国外学术界交流的机会。记得当时我们研究生班的课程有一半是由外籍教师讲授的。在齐老师等导师指引下,我们有幸接触到第一批来华讲学的欧美学者,其中不少是英美史学界的著名学者,如William·Whiteside、Elbert·Smith、Michael·Kammen、Jack·Pole、Bruce·Stave、Leon·Litwack、Lawrence·Levine,等。同时,齐老师为我们美国史专业的研究生(包括与我同届的李薇以及下一届的陈勇、叶霖、杨志国等)用研习班(Seminar)的授课方式,引导我们读英文原著,写读书报告,上课讨论,使我们在踏上学术研究道路之初便养成了独立钻研、相互切磋、敬畏学术的优良学风,这使我们受益终身。
齐老师不但教我们读书做学问,而且还言传身教;确切地说,应该是身教远远多于言传,教我们认真做人、做真正的人。在和我们这些年轻学子相处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齐老师从未有过半点儿师道尊严,从不摆任何架子,总是平等相待,谦和可亲。记得刚到北大的几个月,由于此前从未有过听外教英语授课的经历,故对英语颇感畏惧。齐老师鼓励说:开始讲英语和外教交流,不要怕“胡说八道”。受此鼓励,我试行之,果然有效。不出三个月,竟然感觉自己能读懂英文原著,然后用带点儿山东味的英语向外教发问了。在生活上,齐老师对我们关怀备至,经常借授课或招待外教的机会,让我们到她在燕南园的家中做客。大家一块边包饺子,一边谈历史、谈学问、谈人生,师生无界,如沐春风,其乐融融。在教导我们走上学术研究之路的同时,齐老师还总是把学术成绩留给学生,从不分享任何成就。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毕业后不久,《历史研究》杂志社通知我准备采用我以硕士论文为基础写的论文。我立即找到齐老师,希望文章由我们师生联名发表,因为我坚信没有齐老师悉心指导,包括从选题、选材到构架、乃至行文,我不可能完成论文。但齐老师没有同意,坚持让我以个人名义发表。
齐老师对于我们的栽培和影响,绝不限于三年研究生期间。对我个人而言,尤其如此。1984年研究生毕业后,我有幸留在北大历史学系任教。此后不久,齐老师为我争取到以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身份到哈佛大学进修这一难得的机会。当时,我个人对于出国毫无概念,也无任何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还是齐老师,不但替我规划出国后的专业学习方向,而且帮我安排行程、介绍她在哈佛的亲友相助(包括当时哈佛文理学院院长Michael·Spence教授等)。甚至连我赴美时身上带的仅有的40美元,也是齐老师帮我凑借的。
我的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感受,相信也是齐门弟子的共同经历与感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作为受业弟子,我以及我的师弟、师妹总是心怀感恩之心,认认真真做人,兢兢业业于学业和事业,都是受了导师齐文颖教授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的结果。齐老师之受到我们这些弟子的敬重与爱戴,她的道德文章在圈内外有口皆碑,都不是偶然的。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在同龄人中,齐文颖教授可谓劳苦功高,功彰绩伟。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研究生,齐文颖教授既继承了老一辈学者的博雅之学的优秀传统,又发挥了承先启后的接力棒作用。
齐老师乃名门之后(其祖父是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创办人及院长齐璧亭先生,其父亲是中国人在哈佛大学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先生,曾任燕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燕京学报》主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精通古今中西历史),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1954年自北大历史系系本科毕业,又进一步深造,1958年自北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之后历任北大历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北京大学燕京美国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外妇女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等,主讲世界近代史、英国史、美国史等课程。在经历了荒诞不经、史无前例的十年文化劫难之后,中国之学术得以薪火相传,主要是靠了当时年富力强的齐老师以及她这一代无可替代的专家学者(以美国史研究领域为例,齐老师的同龄人还有已故罗荣渠教授和冯承柏教授、川大顾学稼教授、南开张友伦教授、北师大黄安年教授、北大杨立文教授、武大李世洞教授、南大李庆余教授等)。从学术史的脉络看,这一代学者所经历的人生磨难及其特殊的历史角色,不能不令人感佩无限。在北大历史学系,齐老师培养的研究生,论数量,一共13人,可能并不多,但这些研究生有九人留学美国,包括本人在内,计有八人从美国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其他七位分别是陈勇、叶霖、郭琦涛、杨志国、胡新军、陆丹尼、秦玉成,其中有五人现执教于美国的大学)。这些目前已进入中年的齐门弟子,活跃于中美学术界、教育界,或著述立说,或执教杏坛,在美国早期史、美国宪政史、中美关系史等领域,大有作为。古人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其实也是如此。齐老师不止一次说,看到自己的学生的成就,她特别欣慰有加。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些齐门弟子又何尝不是时时感念业师的栽培与恩德呢?因为从学术传承的意义上,没有齐老师及其谆谆教导与悉心培养,就没有我以及我的师弟、师妹的学术生命。
第二,在积极推动中外史学学术交流方面,齐文颖教授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复兴与发展无疑是与国际史学界的密切交流分不开的。在这一方面,老一辈学者发挥了巨大作用。齐老师是改革开放后史学界率先走出封闭的国门、在美国留学的访问学者:1979-198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1981、1985年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984年在牛津大学访学,之后每年都会到英美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秉承其深厚的学术根底和潇洒自如的地道英语,齐老师为中美史学界的深度交流与友好合作架起了桥梁:一是邀请前述的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来北大讲学,二是推荐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学生赴美深造,三是主持翻译美国学者的著作(如埃里克·方纳等著《新美国历史》、欧内斯特·梅等编《美中关系史论》等)。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前辈学者张芝联教授外,在促进中外(尤其是中美)史学交流方面,也许只有罗荣渠教授、冯承柏教授能和齐老师相媲美。无独有偶的是,张芝联教授、罗荣渠教授和齐老师不仅都是北大欧美史的名师,而且也都是我当年读研究生时的授业恩师。
第三,在学术领域方面,齐文颖教授敢于开风气之先,这突出表现在她率先开拓美国早期史、早期中美关系史和妇女史等前沿课题的研究。?=
以美国早期史为例,这是美国史学界最受重视的专门学科,从老一辈的著名学者J.·Franklin、Jameson·Merrill·Jensen、Edmund·S.·Morgan、Richard·B.·Morris、Bernard·Bailyn、Jackson·Turner·Main到承前启后的一代名师Jcak·P.·Greene、Gordon·S.·Wood,Mary Beth·Norton、Alfred·F.Young、Gary·B.Nash、Forrest·McDonald,再到中年Allan·Kulikoff、Jack·N.Rakove、Peter·S.Onuf等名家,美国早期史研究一脉相承,蔚为大观。在中国,老一代学者(如黄绍湘教授、刘祚昌教授)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但主要是把殖民时期当成美国革命的历史背景而非美国历史的一个独立学科来看待的。齐老师访美归国后,致力于美国早期史的学科建设,把殖民时期、美国革命时期和制宪时代打通,从而使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启了中国学者系统研究17-18世纪英属北美历史的先河。这既包括她自己写作的《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教育》《<独立宣言>是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吗?》等名篇,也包括她在北大指导的历届以美国早期史为题目的硕士学位论文(这些文章已收入齐老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美国史探研》文集,受到黄安年教授等专家的好评)。更让人欣慰的是,学术有如薪火相传。在北大历史学系,随着好友李剑鸣教授的加盟,美国早期史研究的学术业绩与影响力必将进一步发扬广大。师弟杨玉圣教授无论是在北师大还是在政法大学,均始终以美国早期史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尤其是他指导的历届研究生几乎都以美国早期史为毕业论文选题。以晚近三十年为学术史的观察时段,如果说齐老师为第一代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者、剑鸣和玉圣为第二代的话,那么剑鸣指导的以美国早期史为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玉圣指导的以美国早期史为方向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当为第三代。三代同堂,代代相承,于是,美国早期史研究遂显然卓学,令人刮目相看。收入本书的剑鸣的大作《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回顾与前瞻》,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文本。同样,本书“美国早期史”和“美国宪政史”部分所收入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当然,“吃水不忘掘井人”。饮水思源,齐文颖教授的奠基人之功德,可谓善莫大焉。
此外,在早期中美关系史、妇女史、英国史等领域,齐老师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主编《中华妇女文献纵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合编《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还发表了《英国平等派的第一个革命纲领与新模范军》(《北京大学学报》1963年第3期)以及《美国“中国皇后号”来华问题研究》《北京大学与中美文化交流(1898-1937)》等专题论文。尽管年事已高,但齐老师依然退而不休,辛勤耕耘,为其父亲、著名前辈历史学家齐思和老先生整理出版了广受好评的《史学概论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校订齐思和老先生等编《中外历史年表》(中华书局2008年版)等著作。我所见到的齐老师最新发表的文章是《关于培根“起义”的提法问题》(《史学月刊》2008年第2期)。这都是我们这些晚辈不能不特别敬佩有加的。·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又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齐文颖教授不仅以其言行影响了我们这些后辈学子的人生取向,而且也再恰切不过地诠释了“师者”的涵义。
吾爱吾师。
是为序。
**************************
编后记
正如书名《美国史探研(续编)——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所示,本书系学界中人献给北京大学教授齐文颖先生八十岁生日的“学术蛋糕”。同时,本书也是齐先生十年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美国史探研》之姊妹篇。
在美国的历史学界有这样的惯例,当一位学者(尤其是其道德文章受人敬重的学者)到七十或八十或九十岁的时候,他(她)的同行或同事或门人往往通过编纂出版专题文集这一特殊的学术形式,向这位前辈学者致敬。如美国早期史权威Richard B. Morris、Bernard Bailyn、Jack P. Greene等教授,均曾享此学术礼遇。在中国的美国史学界,这种尊重学术前辈的良好风气也在逐渐形成,并已出版过相关文集,如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同仁为祝贺杨生茂教授80岁生日而编纂的《美国历史问题新探——杨生茂教授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黄安年教授等为祝贺武汉大学刘绪贻教授90岁生日而发起编纂的《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今年适逢南开大学教授张友伦先生即将79周岁、北京大学教授齐文颖先生即将80周岁,于是张先生的得意门生李剑鸣教授与杨令侠教授组编了《美国历史的多重面相——张友伦教授八十华诞庆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齐先生的得意门生满运龙博士、陈勇教授等组编了《美国史探研(续编)——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
与国内其他国别史研究领域相比,中国美国史学界有一个与众不同、引人瞩目的特点,即长寿的学术老人特别多:最年长的是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先生(97岁),其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黄绍湘先生(95岁)、南开大学教授杨生茂先生(93岁)、复旦大学教授汪熙先生(90岁)、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曹德谦先生(87岁)、人民出版社编审邓蜀生先生(87岁)。这些“90后”、“80后”的前辈学者,不仅德高望重,而且老当益壮,大都退而不休,著书立说。如刘绪贻先生、汪熙先生、曹德谦先生,至今笔耕不辍,常有新著出版。这些前辈老人不仅是中国美国史学界的学术骄傲,而且也是当今中国的文化重镇。向这些学术老人表达敬意,为其编纂生日祝贺文集而作为“学术蛋糕”,既是其门人弟子的义务,也是学界同人的责任,因为这体现了学术的薪火传承、对前辈学人的感恩、对学术的敬畏与温情。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对于运龙兄等主持编纂《美国史探研(续编)——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深为认同;而且,作为齐门弟子之一员,我也为能有机会协助运龙、陈勇两位师兄编纂本书而略尽绵薄,深感欣慰。因为于公而言,这体现了对师恩的感戴之情;于私而言,这也算是回报师恩的点滴努力。春晖寸草,正是齐老师改变了包括我们三人在内的当年她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所指导的历届美国史研究生的人生走向。
运龙是齐老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招收的第一个美国史研究生。1984年毕业留校后,运龙旋即赴哈佛深造,随后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师从Jack P. Greene教授攻读美国早期史,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法律博士学位,现在是一位杰出的法律实务和法学研究的双栖高端人才,也是齐门弟子的骄傲。作为开门弟子,运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满怀深情地为本书做序,即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祝贺恩师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运龙总结道:“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在同龄人中,齐文颖教授可谓劳苦功高,功彰绩伟。”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研究生,齐文颖教授既继承了老一辈学者的博雅之学的优秀传统,又发挥了承先启后的接力棒作用。”在北京大学,齐老师一共培养了13位研究生,其中有九人留学美国,有八人在美国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其中有五人现执教于美国的大学)。这些目前已进入中年的齐门弟子,活跃于中美学术界、教育界,在美国早期史、美国宪政史、中美关系史等领域大有作为。“从学术传承的意义上,没有齐老师及其谆谆教导与悉心培养,就没有我以及我的师弟、师妹的学术生命。”第二,齐老师在积极推动中外史学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为中美史学界的深度交流与友好合作架起了桥梁:一是邀请著名美国史学家来北大讲学,二是推荐学生赴美深造,三是主持翻译美国学者的著作。第三,在学术领域方面,齐老师率先开拓美国早期史、早期中美关系史和妇女史等前沿课题的研究。特别是敢于开风气之先,“致力于美国早期史的学科建设,把殖民时期、美国革命时期和制宪时代打通,从而使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启了中国学者系统研究17-18世纪英属北美历史的先河”。我本人完全赞同运龙的这些平实之说。知师莫如弟子,这也可以说是发自肺腑的知人之论。
本书正文分为“美国早期史”、“美国宪政史”、“美国社会史”、“美国历史进程”、“中美关系史与中国史”五大部分。文章作者除斯蒂夫教授、黄安年教授、李世洞教授以及任东来、李剑鸣、王希、黄卫峰教授等友人外,其余作者均是齐老师的学生以及她的学生的学生。若按学术辈份,济济一堂的本书作者,可谓三代共著一书;若按年龄而论,大致可以说是“四世同堂”(正在读高二的我的儿子杨肯,特别佩服齐奶奶的大家风范,也为本书贡献了一篇习作)。
上述五大部分,主题相对集中,论题相对专门,论说相对新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美国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收入“美国早期史”、“美国宪政史”和“美国社会史”的部分文章,是我在北师大历史系和政法大学法学院指导的美国史、美国宪政史方向的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如《出版、党争与自由——1735年纽约曾格案初探》(苏麓垒)、《1776年<弗吉尼亚宪法>研究》(王银宏)、《 <邦联条例>初探》(胡秋红)、《<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批准史论》(禇乐平)、《联邦最高法院与美国政治——以联邦最高法院有关禁酒修正案的违宪审查为例》(曹玥)、〈19世纪美国妇女禁酒运动及其影响——妇女基督教禁酒联合会个案研究》(周辉荣)、《论马尔科姆?X的思想及其转变》(于展)等。这些论文所涉及的主题都是以前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相对薄弱、但又在美国历史进程中有过一定影响或重要影响的问题。这些比我更年轻的学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从系统研读基本文献和已有论著成果入手,融会贯通,心领神会,在充分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推陈出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可以是学术生命力的强劲体现,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活哲理在学术上的反映。更重要的是,这些课题也是齐老师多年来一直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说,由齐老师开拓的学术新边疆,正在由她的学生以及她的学生的学生进一步开疆拓土,深入垦殖。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学术有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脉相承。
作为答谢师恩的“学术蛋糕”,本书之编纂凝聚了齐门弟子的共同努力与劳作。除三位编者筹划召集外,其他弟子也积极响应,众手捧柴。为襄助本书出版,满运龙、陈勇、杨玉圣、叶霖等齐氏门生自告奋勇,提供了印制本书所需的经费,终使本书不负众望,如期面世。
为了便于国际学术交流,本书特别增加了英文书名和篇名,陈勇师兄负责全部篇名的英文翻译,并经相关作者寓目、讨论和首肯。其间,陆丹尼博士、李剑鸣教授、王希教授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与建议,特别是丹尼以她特有的女性学者的细心、认真和严谨,对于若干翻译细节及时纠谬匡正,尤为令人感动。当然,若英译书名和篇名仍有不确之处,当由吾等编辑者承担责任。
负责本书繁重的排版事宜的是友人贺维彤、赵晓青。于展、孙洁琼、芦哲伟、王银宏、殷鑫、彭磊、吴永刚、梁恒、兰教材等协助校对清样。白大杰先生、贺维彤在本书印制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劳动。这些朋友高校、细致、耐心的工作,保障了本书品质。本书照片主要由齐文颖老师提供。黄安年教授为本书提供了四辐照片,有数张精彩照片系白大杰先生拍摄,特此说明并致谢。
蒙《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社长、主编赵虹先生牵线搭桥,本书终于有机会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里不能不特别感谢河北人民出版社社长董宝生先生的慷慨支持。赵虹、宝生兄的深情厚谊,感天动地。河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马千海先生、副总编辑李剑霞女士也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在这里,我还要代表运龙、陈勇两位师兄,对本书所有作者特别是师辈学者B.斯蒂夫教授、李世洞教授、黄安年教授以及同辈友人任东来教授、李剑鸣教授、牛大勇教授、王希教授、黄卫峰教授惠赐文稿,表达由衷的谢忱。友人李万生博士代齐门弟子为齐文颖老师八十岁生日书写“学高为师 身正为帆”条幅,李剑鸣教授应邀为本书题写书名,谨此特别致谢。
“吾爱吾师”。这是运龙兄在《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祝贺恩师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一文中的结束语,也是整篇“序”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可谓高人高论。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吾等齐门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共同心声呢?
最后,作为齐门弟子之一员,笔者谨此恭祝恩师齐文颖先生八十华诞,生日快乐!
2010年3月6日 凌晨
于昌平富泉寒舍
************************
目录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祝贺恩师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代序一)/满运龙
感谢您,齐文颖教授(代序二)/布鲁斯 M. 斯特夫
一、美国早期史
英属美洲殖民政体对英国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兼及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满运龙
圣徒的圣城
——论早期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的清教统治/陈 勇
新闻、党争与自由
——1735年纽约曾格案初探/苏麓垒
早期新英格兰地区清教徒家庭的儿童教养/李秀英
“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李剑鸣
共和思想的流产与民主社会的诞生
——兼评《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苏麓垒
论效忠派与美国革命/孙洁琼
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回顾与前瞻/李剑鸣
二、美国宪政史
从制宪到践行:宪政的美国经验/杨玉圣
1776年《弗吉尼亚宪法》研究/王银宏
《邦联条例》初探/胡秋红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批准史论/禇乐平
联邦最高法院与美国政治
——以联邦最高法院有关禁酒修正案的违宪审查为例/曹 玥
关于美国宪法修正案批准的时间问题/李世洞
半路正当程序
——美国移民法与侨民(英文)/满运龙
德雷德·斯科特案:一个美国奴隶争取自由的故事/王希
拉斯基的美国政治体制变革观。井建斌
查尔斯河桥变成“查尔斯·里维尔·布里奇”
——评《我们人民:宪法的根基》的翻译问题/杨玉圣
三、美国社会史
美国社会史学的兴起/满运龙
19世纪美国妇女禁酒运动及其影响
——妇女基督教禁酒联合会个案研究/周辉荣
资源保护与自然保护的首度交锋
——20世纪初美国赫奇赫奇争论及其影响/胡群英
科南特校长与哈佛通识教育改革/刘 元
康涅狄格大学的伟大转型
——从州立学院到大学(1935-1945)[英文]/布鲁斯·斯蒂夫
私刑与“黑人强奸论”神话/黄卫峰
从“黑人至上”到“人权至上”
------论马尔科姆·X的思想及其转变/于 展
四、美国历史进程
美国崛起与发展的历史经验/黄安年
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与思想传统
——以美国为例/任东来
“合众为一”与“巴尔干化”
——近代美国与拉丁美洲的不同发展道路/杨玉圣
论美国国家统一与联合的最终实现
——对美国内战的重新定位/马文珠
中国美国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周辉荣
美利坚崛起的大国之路
——读《美国历史通论》/杨 肯
五、中美关系史暨中国史
从“友邦”到“死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形象在中国的演变/杨玉圣
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美蒋台海战略之争/牛大勇
美国人与崛起中的中国的态度
——从文化角度来认识中美关系/陈 勇
美国书籍在中国:成就与问题(1979-1998)/杨玉圣
中国留学政策的演变(1980-1989)/陆丹尼
青岛啤酒工业、民族主义及商业文化间的关系/杨志国
附录一
第一次访美前后的主要经历与学术活动/齐文颖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立的前后杂忆/齐文颖
《美国史探研》前言/齐文颖
《美中关系史》译者序/齐文颖
《新美国历史》译者的话/齐文颖
《史学概论讲义》后记/齐文颖
《中国史探研》前言/齐文颖
《中华妇女文献纵览》前言/齐文颖
毕生从事女子师范教育的齐国樑先生/齐文颖
勤奋·创新·爱国
----纪念先父齐思和先生百年诞辰/齐文颖
道德文章 高山仰止
——“纪念齐思和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纪要/齐小玉
附录二
本书作者简介
杨玉圣 编后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