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对《教育规划纲要》的识读和建议(1)——战略目标有点“玄”

已有 5456 次阅读 2010-3-2 09:15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一流大学, 《规划纲要》, 战略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已于2010228正式发布。读来有不少创新的呈现,但也有不少顽症继续存在。我对《教育规划纲要》的识读和建议分文记录如下。今天是第一篇,谈谈对《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的识读和建议。

《教育规划纲要》对战略目标的表述如下:“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规划纲要》(三))

但纵观全文,这个目标既有量的要求,也有质的内涵。对量的要求如下:“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教育规划纲要》(三)),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些“量”的要求一定可以实现。但对质的内涵,我却不敢说,甚至觉得实现起来有点“玄”。那么质的要求有那些呢?第一,是“全民的公平教育”;第二,是“活力的教育体制”,第三,是高等教育的规定,“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教育规划纲要》(十八))如果说,前两个质的要求还可以实现的话,那第,第三个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

对“全民的公平教育”、“活力的教育体制”,我没有研究,但对高等教育,我有自己的看法。用十年的时间,使“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不是痴人说梦,就是异想天开。这不符合高等教育规律,也不符合大学发展规律。按常规的理解,“世界一流大学”既有质的内涵,也要有量的要求。质的方面包括:先进的大学理念、现代大学制度、一流的师职、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学生、一流声望、一流的学科、一流科研、一流的服务等等。这些质的内涵也有量的规定:这些“一流大学”一般是指进入世界百强的大学,“一流学科”一般是指进入世界大学学科总排名的前1%;“一流的师职”甚至是指在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能列于前20名,“一流的科学”是指获得了世界公认的学术奖励,如诺贝尔奖等。如哈佛大学的教授聘任,一般是世界学科排名前三名的教授。世界大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所大学在最佳状态下:理念先进、制度科学、经费充足、人才齐备等,也要经过20-50年的发展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最新的例子是香港科技大学、英国沃里克大学的发展,他们基本用了20年的时间才勉强接近世界一流大学。而我国,这些“最佳状态”,在短期内不可能达到。别说十年,就是二十年,我们也实现“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目标。

故我建议把“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这句话去掉!



建言《教育规划纲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298887.html

上一篇:中国大学发展史上错失的两次发展机遇
下一篇:“优先发展”有点“难”——对《教育规划纲要》的识读和建议(2)
收藏 IP: .*| 热度|

2 柏舟 李东晓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