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中国大学发展史上错失的两次发展机遇 精选

已有 6912 次阅读 2010-3-1 08:43 |个人分类:高教史料|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北京大学, 机遇, 东南大学

近读冒老师的《郭秉文传》和张晓唯老师的《蔡元培评传》发现,中国这两所大学均有一次挤身世界不流大学的机会,可惜都错过了。

20世纪初期,哈佛大学曾希望和麻省理工学院合并,合并问题曾是两校的热门话题,在难以实现合并的情况下,两校于20年代初决定合办工科。当时东南大学正将商科改为商科大学并和暨南学校在上海合办。后经教育家孟禄(Paul Monroe)提议,产生了由麻省理工、哈佛和东大共同在中国合办工科大学的构想。哈佛、麻省理工遂委派孟禄、造桥大王沃德尔(J.A.L. Waddell)、工程师麦洛埃(Meloy)来华考察、洽谈。经东大校董、外交部长王正廷从中斡旋协助,进展甚速,达成《中美合办工科大学计划》。该计划经东大校董会讲座通过,由郭秉文、孟禄、麦洛埃共同草签。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①合作双方,中方为东南大学,美国为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②经费,中方负担者二,一为基地校舍,二是经常费每年7.5万元;美方负责者三,一是经常费用7.5万美元,并另筹资100万美元以扩充工料,二是提供设备,三是负责专业,教员由美方负责。③组织,设立9人的校董会,中方3人,美方3人,东大校长1人,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中国学生2人。后因江浙军阀连年开战,省库耗竭立尽,上海经济又不景气,拿不出许多资金购地建房,致使计划落空。(冒荣.至平至善 鸿声东南---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35.

中国大学的另一次机会应该北京大学。1923年蔡元培第6次辞去北京大学校长后,就对大学失去了兴趣,1927年后他先出任民国政府的大学院院长,后又主持中央研究院。19288月蔡元培因大学区制受挫,辞去了大学院长职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中央研究院上。国立中央研究院,系“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其职责为“实行科学研究,并指导、联络、奖励全国研究事业”。到1929年初,中研院先后建立了物理、化学、地质、天文、气象、动植物、心理、工程、历史语言、社会科学等十个研究所。担任所长职务的均为各学科领域具有高深造诣的科学家和学者,如丁燮林、庄长恭、李四光、竺可桢、傅斯年、陶孟和等。把1931年的统计:中院院的专职研究人员约为170人,其中研究员50年,另有特约、兼职49人。(张晓唯.《蔡元培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136.)可以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把中国一流的人才都网络其中了。

为何把此当成大学丧失发展的一次机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当时的蔡元培对中国大学失去了自己的耐心。当他离去并组建中央研究院委实把大学的精英都给带走了,把中国有限的资源分开了。大学当时的科研功能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的情况下,中国科研的人才却走向了研究院,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误。反观美国,在二战以后,罗斯福总统聘请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副院长、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布什(Vannevar Bush)出任联邦科研及开发办公室主任。布什在回答总统的四个问题的著名报告《科学—无边的彊界》中特别强调了基础科研的重要作用,认为开展基础科研最佳的地方是学院、大学和一些由捐款建立的研究机构。布什极力主张不要单独建立研究机构,而应组织科学家和提供必要的资源,由这些科学家在自己工作的机构——现有的包括大学在内的非政府机构——从事必要的科研。他期望这些机构去创造知识,发现和培养人才,持续探索“无边的疆界”。罗斯福总统接受了布什的建议,大学科研经费激增,成果倍出,大学科研为打赢这场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二次错失发展机会的原因,虽然有人为的因素,主要在“天灾”。当时的中国战乱不断,国家没有财力、精力去办大学。但也确实有人为的因素:如果郭秉文不被免职,说不定东南大学就可能会成为与世界一流大学同步的工科大学;如果蔡元培的眼界再高些,把办好北京大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他可能不会再办一个中央研究院,他可能也会重视大学的科研工作。终归,他刚刚在欧美国家进行了为期11个月的考察,对世界大学发展的趋势了如指掌。可历史没有假设,我们失去了这种可能。

大学的发展说难就是很难的事,因为“百年树人”。但说易也是容易的事,只要方向正确,一所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流大学也不是不可能。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基本上是把握住一次大的机遇而成功的。远的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近的包括沃里克大学、香港科学大学等。但愿我们中国的大学今后能够把握住属于自己的一次机会。



一流大学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298610.html

上一篇:二月高教关键词:高校自主权 GDP的4% 教学评估 教育家办学
下一篇:对《教育规划纲要》的识读和建议(1)——战略目标有点“玄”
收藏 IP: .*| 热度|

5 曹聪 吕乃基 苗元华 李东晓 高绪仁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