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weido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weidou 倪维斗,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博文

高能耗行业危机暗涌

已有 4219 次阅读 2009-12-27 11:3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节能减排


目前我国的GDP总量占全世界不到5%,但耗费了全世界30%以上的钢铁、42%的铝、47%的水泥,而且增长趋势不减。钢铁、建筑、交通等高能耗行业都在疯狂地自我扩张,却看不见有力的统筹。

前一个时期,铝价约20000元/吨,利润达8000元/吨,建一个大型电解铝厂,投资两年就能收回,银行非常愿意贷款。铝生产上升这么猛,是由多种力量推起来的,银行是主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高耗能行业,有几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为什么我国的GDP(仅占全世界不到5%)增长(10%)必须消耗全世界30%的钢材、42%的铝、47%的水泥,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吗?

其他国家的GDP增量也不低,如印度人口也不少,但他们的物资、能源消耗却低得多?这种疯狂式的增长方式谁是主要受益者?普通老百姓能分到多少羹?

多个行业都在自我扩张,都在唱自己的戏,却看不见有力的统筹!

1 建筑能耗须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

目前我国的GDP总量占全世界不到5%,但耗费了全世界30%以上的钢铁,47%的水泥,而且增长趋势不减。随着城市建设(老城市现代化再加以每年1000万人以上的城镇化)和房地产建设的持续高涨,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到27平方米,这种高涨应到什么程度?现在“炸房”越来越多,我国房子的平均寿命是22年,而国外是60~70年。建房时花费了大量钢筋、水泥、砖、木材、塑料,却寿命不长,一炸了之,使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化为乌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温度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冬天高于20摄氏度,夏天低于25摄氏度,单位面积耗能越来越大。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如果黄河、长江以南普遍推广采暖,北方普遍推广空调,这将大幅度增加对能源的消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是否能承受这个巨大的需求?

因此,对建筑总面积、建筑和建材总耗能的增量应分阶段加以严格控制。在此条件下,对人均面积、生活模式、冬天和夏天的室内温度都要有明确的限制。“放开胃口”,走发达国家的传统发展道路(其实,一些发达国家在生态文明指导下,是很有节制的)是绝对不行的。另外,建筑能耗不能单从运行过程中的照明、采暖、空调计算,而必须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把建房的耗能折算进来。在建筑能耗方面任何一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有不少例子证明,有些建筑中似乎是应用了新技术,但提供了不符合国情的“过度”服务,最终结果耗能更大!当前必须对最终所追求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能源消费水平有正确定位:从符合我国国情可允许的服务水平出发,应定于符合国情的适中舒适程度和低耗能模式,而不能盲目追求西方过度强调舒适性的高耗能模式!

2 交通能耗比例越来越大

笼统地提出给人民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服务是很片面的。要整体研究一下,我国13亿人口的出行问题,2008年春节雪灾所引发的事故和情景应是一个很好的教训。13亿人口大流动,将来交通用能在总能耗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私人轿车越来越多,每年每辆轿车的里程数大大高于日本、意大利;航空快速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旅客,一般中等距离可以坐火车的改乘飞机了。用飞机出行能耗是很大的,火车:汽车:飞机能耗之比为1:8:11。从北京清华大学到上海交通大学,包括坐汽车到机场,来回一趟,至少耗费宝贵的液体燃料(汽油、航空煤油)80升以上。国家提出2030年民航要发展4000架大飞机,折算成航空煤油的消耗约1亿吨,在我国石油供应条件下国内能否满足1亿吨的供应量?如若我国有更大比例的人群以航空为主要出行手段,是不可持续的,不应是我国的发展方向。

我国公路事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有3.5 万公里高速公路;桥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跨度1000米以上的斜拉桥如雨后春笋,一个比一个跨度大。按规划,到2020 年高速公路总里程数要达到8.5 万公里,粗算一下这需要500~800万亩土地。同时,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需要1000吨钢铁、9000吨水泥、1000吨沥青。将来这些高速公路都“运行”起来要耗多少油?我国目前基本上是按美国的模式发展,公路发展相对较快,铁路发展较滞后,两者“不匹配”。

因此,对交通能耗必须要有一个总量控制,在这个总量的前提下,怎么分配到各种交通工具,鼓励什么、限制什么要十分明确。要从城市建设、工作与住所的安排、人们的习惯、技术等各方面加以系统的规划而不能只由需求驱动,“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例如,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如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网上购物等,在市政、城市布局上尽可能地将居住与生活设施靠近,尽量减少出行。同时认真考虑如何减少每次出行的能耗,尽量采用公共轨道交通。

3 钢铁、铝和多晶硅产业暗藏危机

我国钢铁产量占全世界47.2%,约5亿吨,需成品矿石7.28 亿吨,约占全世界成品矿石的50%;其中进口3.83 亿吨,对外依存度达52.4%。中国带动全世界铁矿石生产,供需矛盾突出,造成铁矿石价格上涨,2005年由66.78 美元/吨上涨到2007年底125.28 美元/吨。然而,在2008年9月份以来的经济危机中,钢铁泡沫已经出现。

中国铝产量高速增长,连续6年名列世界第一。2003~2007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08%,是全世界增速的2.67倍,亚洲增速的1.9倍;原铝产量占全球比例由21.4%上升到33.6%。尤其是2006~2007年,年增量达34.3%。2008年若按前一年的增长势头,产量将达1686万吨(世界铝总量按6%的增长速度将达3960万吨),是全世界的42.6%。生产1吨铝要耗电1.5万千瓦时左右的电,这样一来,电解铝的电耗量将从全国耗电量的6%,增长到7%以上。我国铝产量的30%~40%用于建筑。

多晶硅产业戴着“清洁能源”、“高新技术”的光环,如雨后春笋在我国各省市快速发展,并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生产1吨多晶硅需耗电25 万千瓦时,而1兆瓦的装机需耗多晶硅约10 吨。而实际上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98%以上用于出口,且生产多晶硅的相关技术均从国外引进。挂着“清洁能源、高新技术”的“羊头”,卖着“高能耗、高污染”的“狗肉”,实质上是世界发达国家利用中国企业追求高利润,政府追求政绩和GDP而设的“局”,是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留给中国,进而达到自身国家的节能环保。一旦各国市场降低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国内市场又没有消化能力,我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将难以为继。


(本文发表于《能源评论》 2009年第3期,作者:倪维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4251-281763.html

上一篇:倪维斗:控制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势在必行
下一篇:倪维斗:我国节能的几个战略问题
收藏 IP: .*| 热度|

4 刘华杰 阎建民 钟炳 ddengjian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1 0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