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发表于《人物》 2010年第9期)
未来一二十年,可再生能源无法替代传统能源的份额。提高常规能源的效率,尤其是煤的全价高效清洁利用,否则低碳经济就难以实现。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该在关键技术、设备的自主创新上突破。
发展风能一定要理顺产业链和利益链。
作为著名的能源专家,倪维斗院士清楚地意识到:到目前为止,我国还缺乏一个完善的、全面的、具体的能源战略顶层设计与详细规划。因此,
《人物》:作为著名的能源专家,您如何看待我国风电产业的现状?
倪维斗:我从很多年前就开始搞风力发电,是风电产业发展的促进派。我认为对比其他的可再生能源,最具发展潜力的还是风电,风电在我国再生能源中可以占较大的份额。
中国陆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为6~10亿千瓦左右。截至2009年底,我国风电的装机容量是2580万千瓦,折合下来相当于火电1000多万千瓦,所以风能发展空间很大。但我们国家风力资源的特点与欧洲的不同,我们风电的变化幅度比较大,在这方面没有欧洲季风稳定;我们是比较集中地大容量接入电网,欧洲主要是分散接入。另一个特点是我们风能丰富的地区,往往离负荷中心比较远,得远距离输送风电。所以,风电到底是就地用还是并网用,需要做详细的技术、经济研究。
《人物》:我国风电的产能与技术在国际上属于一个什么水平?
倪维斗:现在我们风电的装机容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了,仅次于美国,而且基本是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发展,以这样的速度大概再有两年我们就可以超过美国。我们是风电制造大国,但不是设计、研发大国。核心设计技术和关键部件的材料和制造技术还得靠进口,钱还是让外国人赚走了。在这种背景下,风电价格是下不来的,现在应该争的是关键技术、设备的自主创新。
我们要总结我国风电发展的经验教训,做好规划。不是以装机数量的发展为指标,而应以发电量为指标,掌握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建立整个风电发展产业链的科技支撑体系。否则会欲速则不达。目前,风电的发展追求的应当是质,而不是量。
《人物》:风电并网被认为是一个发展瓶颈,您认为在风电并网与就地利用这两种出路之间如何选择?
倪维斗:风电制造进入门槛低,各地政府部门对发展可再生能源都支持,国内大企业都在做,当然有些是政绩的问题。我认为并网是主流。但并网就牵扯到电网改造,现在至少有1/3风电并不上电网,并上电网还需要许多的匹配的设备,这些投入谁来买单,这里头的利益链没有理顺。要考虑产业链和利益链。风电建设从勘察资源、测风、规划、布局,在此基础上安装风机、并网,输送到终端用户,风机制造从齿轮箱、轴承、叶片、监控系统、运行,还有储能设备,这是一条非常长的产业链。
从风电价格来看,若电网要加入到利益链中来,风电的价格相对目前就更高了,在很多“风电三峡”项目中,所获得的风电从遥远的新疆、甘肃输送到负荷中心来,在输电线路上还必须增加大量的附加投资,实际上风电的国家补贴远大于每度0.25~0.3元。
所以风电要因地制宜,不要一锤子都扎在电网上,能就地消化就就地消化。要研究非并网风电的用途,如电解铝、海水淡化以及风电和煤化工相结合的项目等,新疆和内蒙古的风和煤资源都是比较丰富的地区。这些利用方式要做详细的技术、经济和环境分析。现在我们都想搞大型风机,而对分布式的村庄、学校的需求,小型的风机是最合适的,再配一些太阳能,加一些传统能源设备,组成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有很大的节能效果,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地发展。
《人物》:海上风电也是一个热点话题,它与陆上风电比较有哪些特点?
倪维斗:海上风电技术复杂,比如地基十分昂贵,监控比较困难,腐蚀性问题突出等。国外都是先在陆上摸索几年经验再下海,我们的企业的胆子非常大。没有认真地做过全面试验,就下海了。海上风能成本很贵,除了地基昂贵,造价是陆上风电的2~3倍,大部件海上作业昂贵,任何风电的发展最后是要靠经济说话的。在我看来,海上风电可以做点示范,但还不到大规模推广的时候。
《人物》:一部影响未来10年的中国能源产业规划行将出台,规划提出未来10年(2011 – 2020年)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这5万亿如何量化在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上?
倪维斗:我算了一笔账。中国的用电量2008年是3.43万亿度,2009年是3.64万亿度,从现在到2020年的10年里用电量还要增加,假如非常粗略地算作每年用电5万亿度,5万亿投资补贴到5万亿发电量,相当于每度电获得1块钱的补贴。10年投资5万亿,平均每年5000亿,如将这个钱全部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补贴,且平均每度电补贴1元,只能补贴5000亿度,相当于当前每年总发电量的1/10(按10年平均,平均每年总发电量约5万亿度)。
可再生能源的电价昂贵,就说风电目前看来补贴的不多,价格比较便宜,那是因为储能、电网等的价格没有计算进去,如果算上了,每度电的补贴就该0.5元。海上风电成本是陆上风电的2.5倍计算,实际的风电补贴还要增加一倍。在中国,需要国家政策支持的方面很多,如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CO2利用和减排,各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等,不能把所有国家对能源的投资都放在可再生能源上。所以5万亿是不够的。
《人物》:新能源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倪维斗:去年风电发展这么快,发电量也才占了0.7%,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更低。至少在未来一二十年,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的份额变得很大是难以实现的。
我的新能源的观点与可再生能源是两回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一小部分,新能源的区分是新和旧,但是不同的地域新旧又是不同的。比如说核能,核能在法国占的比重达到70-80%,在法国核能不是一个新能源。而在中国才1%多,对我们核能是新能源,所以,新能源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称呼,凡是相对于当前主力在役能源,在资源、转化、储运、终端利用这四个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上有大的变革,且占到相当份额、能大幅度减少污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都应该叫新能源。这样新能源的概念就广泛了。毫无疑问,煤作为主力能源,它的高效、清洁和全价利用,也属于新能源范围。我们的目的不是为新而新,为再生而再生,而是为了节约资源,减少CO2排放。怎么做花钱最少才是我们的目标,如果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很高我们就要考虑考虑,若干个技术路线都要作详细的技术分析,选择最经济最合适的。
我们在提高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另一个方面节能同样重要,少用些水,少开些豪华车,少建些豪华宾馆好不好?没有节能的概念,不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天天叫着低碳能源、低碳经济,实质上是一句空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