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回答我的学生的问题:怎么做才叫独立思考? 精选

已有 10327 次阅读 2009-12-27 13:07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教育, 独立思考

回答我的学生的问题:怎么做才叫独立思考?

(王德华)

 

先插一句,您一定得读:我曾说过,我写博客的时候,那些教育的文章,我心里有一个读者群,那就是我的学生,无论你在学还是毕业,无论你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你是否已经是导师还是教授,我都是这个口气,老师的口气,教训学生习惯了,想必是他们也逐渐习惯了。另外我心里还有一个读者,那就是我的儿子。他正处在学习知识树立人生观的年龄,面对面训话已经不管事了,写下来也许他会抽时间读读,希望日后对他有用,他能有时间浏览科学网总比玩游戏看大片好啊。所以,有些博友看俺的文章,有时候总感觉口气不对,像是训话,说的也肤浅,都是些常识在这里唠叨什么呀。俺有俺的小算盘,所以您知道了明白了之后呢,以后看题目就知道俺要说的内容了,也就不必点击进入而失望了,浪费您宝贵的时间。当然,关于研究生的事情,我是鼓励我的学生来读读的。俺再次声明,谢谢包涵!)

××××××××××××××××××××××××××

 

我的文章:鼓励正确的独立思考是必要的 后面有以“作为学生”署名的评论:

 

作为学生, 想针对这个问题说说想法。我们的确是会说 "文献上怎样怎样",因为我们还不是专家,我们商未形成自己的理解,这些解释也可能不是我们的原创,"文献上怎样怎样"可否理解为像写文章中的引用呢?我们只是这样给出一个解释,供大家参考讨论,意思是 "哪篇文献上的观点" "哪位大牛是这个观点""哪个外宾是这样说的"。至于自己的看法,有则提出来,没有的话说明自己“道行” 还不深,尚需勤学苦练,但并不代表 不思考、盲从,而恰是不妄想。另外,在跟导师提到一个新方法、新指标的问题,老师不是也教导 “看文献上是怎么来的” 吗? 当然,老师在这提出来,我们也应当自个掂量掂量,矫枉不过正,感谢王老师!

 

读着感觉特亲切,应该是我的学生。好像我们在开组会。在我的博客里敢于这么“明目张胆”提出质疑的是我真正的学生的还不多,所以特鼓励和支持一下,我也特意进行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咱们研究组一直提倡和鼓励独立思考,尽管创新的成果还不多,但大家也看得出我们这些年的进步,也看得出咱们研究组在国内学科中的地位(国际上咱还不敢说有什么地位)。但是,大家都应该还记得,当你踏入咱们组的时候,咱们首要的要求就是先熟悉研究组已有的工作积累和在学的师兄师姐们进行交流,然后根据研究组的方向和发展规划,花费几乎是一学期的时间来阅读、理解和掌握文献,同时掌握研究组里的常规实验方法,通过每周的研究组会议和我们研究组的其他交流方式,来完善和提高大家的知识结构,训练大家的科研技能和科研规范。

 

所以,我提倡新、鼓励新, 鼓励新的方法,鼓励新的指标参数,鼓励新的综合,鼓励新的探索。我也经常问:你采用的新方法文献上是否有(是否原创),新的指标文献上是否报道过… …对于我们本领域的方法和指标,我们组有能力来把握,但对于跨学科的一些新的方法和指标,我们组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把握。所以,要引入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指标,就需要经过研究组严格的论证和实验摸索。这也是大家很熟悉和经常做的事情。

 

读文献,听报告,写论文参考文献,我们要求的也是先要理解人家怎么说的,然后你是怎么理解的。我们忌讳人云亦云,我们对任何结果和结论,要有自己的评价,无论是赞赏还是有不同看法。他们的观点和论述,如果属于我们不知道的,我们作为新知识来学习,如果是我们有基础和背景的(本领域的),那我们一定要用我们自己的知识背景来理解,而不是鹦鹉学舌,不去当传话筒。读文献和听报告,要接受他们的观点,尤其是一些你认为新的观点,的确需要经过自己的大脑,经过自己的咀嚼回味,有时候真的感觉人家的描述是那么美妙;如果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更需要调动你的知识储备,用你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来进行讨论。

 

无论我们接受还是反对,都需要经过自己的头脑进行过滤分析。如果要接受和采纳一个方法,我们需要知道这个方法的限制条件和操作条件。如果我们接受一个新的观念或概念,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以及提出的背景。没有理解的接受就是盲从;没有理解的崇拜,就是盲从。没有思考的接受,就是盲从。如果认为或坚信权威说的都是对的,那绝对是盲从。科学都有极限,何况是作为人的学者。

 

不自卑,不狂妄。夜郎自大,很可笑;妄自菲薄,很可悲。自我陶醉,不可取;自我封闭,更不可。开放的眼光,开放的头脑,理性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动不动就否定达尔文,动不动就质疑牛顿,动不动就想推翻爱因斯坦,这不是独立思考。什么时候,都要有个自我,如果失去了自我,你会找不着北,迟早会掉到沟里去的。

 

有些同学表现出很多的不自信,心底里就以为外国人的都是新的,都是引导潮流的。咱们是强调过,一些著名的实验室,引领国际学科发展的实验室,那些引领学科发展的大家,他们的观点和进展是需要特别关注和重视的,为什么?这不是明摆着嘛。国际权威不是自己封的,是同行认可的。一些跟我们水平差不多的实验室的文章,你那么看重他们的文章,为什么对我们自己研究组用洋文发表的文章就不理不睬呢?想想看,咱们自己发表的洋文文章,大家都细读过几遍啊?对自己的结果都不看重,去相信那些比我们强不了多少的实验室的结果,是不是有点太看低自己了?他说的对,对在哪里?说他有不足,不足在哪里?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为什么要用这个指标,为什么要用这个概念,为什么要… …你都问过了吗?

 

有些同学老问这个指标行吗?哪个指标行吗?这个方法行吗,这样设计可以吗?这样理解可以吗?….类似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天遇到的问题,但是你们一定要清楚,并不是我说的都对啊,我说行就行啊?我说可以就可以啊?我那有那么大的本事啊,这就是我们组要集体讨论论证的原因。当然,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研究进展,我会行使我权利,但不保证是对的,也许过了一周或者多少时间后,我们都理解了,达成了一致,咱们就又变了。正确的我们要坚持,不足的我们要修正,错误的坚决扭转。

 

这就是我说的正确的独立思考。自己头脑里几乎是空白,提出点异想天开的想法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一定不能随便作为正规实验来实施的。在没有说服我和研究组其他成员之前,我也不会冒险让你作为学位论文的题目。我们鼓励自由探索,但是我们不鼓励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探索。我们鼓励科学冒险,但我们不鼓励明知道是砸钱献身的那些冒险。

 

我提倡鼓励独立思考,还基于一个最大的担心,就是:我们组出去的学生让外人看来,是一个模子生产的,思考方式是一个思维,做事是一个套路。我希望的是:大家公认的组里的好传统,好文化,好方式,好风气,大家要带出去,传承下去,要发扬光大。研究组文化对于一个研究组的发展和成长无疑是很重要的,但不能成为限制大家发展和创新的一个束缚。为什么单位里有些老师说,看学生的出世方式和说话态度就知道是那个研究组的。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不是也有老师问:那个做报告的是不是你们组的学生啊?我问你怎么知道的?人家说看他们做报告的风格就知道是你们组的。看看毒害多深!

 

再说一遍:这是俺开组会呢,口气是对俺学生的。

 

(王德华 2009.12.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281685.html

上一篇:给一位大学生的回信:二流院校的(农村)学生如何实现理想?
下一篇:进入新年了,道一声祝福
收藏 IP: .*| 热度|

27 唐凌峰 苏青 张志东 王晓明 薛长国 刘玉平 艾云灿 刘进平 黄安贻 王号 杨远帆 吴渝 张亮生 陈国文 刘立 刘颖彪 金凯 柳东阳 刘岩 李志俊 蔣勁松 李学宽 张水 lftkf pkuzeal zhaowanfu leiyunting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