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都是长见识的方法。不过读书长的见识是间接的,旅游长的见识更直接。之所以带小孩去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玩,就是希望让 他们多见见世面。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到暑假我父母就经常托人把我从鞍山“带”到上海的阿姨家度假。在鞍山,我的其他玩伴最远去的是铁西,而我能去上海 去见世面,对我来说影响很大:
影响之一是对人的态度。上海人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对“外地人”一般比较看不起,更何况是从东北来的?所以即便是很小的年纪,我就经历过鄙视和不公平,就有 争“公平”的一股气。同时,经历了上海和鞍山的差别,也明显地感觉到地区的差别之大。上海人,纽约人的高傲是有道理的,能在大都市里生存,要处理的日常事 物就需要复杂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他们看不起“乡下人”的资本。相反,当“乡下人”学会了在大都市生存的能力以后,他所得到的自信心也孕育了很大的能量。另 外,一旦回到了东北,就有阿Q回到未庄一样的神气:好像一下子就比那些没有去过铁西的玩伴强了很多很多了。原来,行万里路是可以树立自信心的,也是可以找 到自己在大千世界中的位置:不高,不低,中庸为好。
带儿女出游,路上经历飞机晚点,改道;到了纽约出门要找路,卖票,这些看来是不起眼的事其实没有亲身经历是不知道其中的玄机的。到了博物馆,看到历史的, 文化的浓缩和沉积,这些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这里有个有趣的插曲: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里看到一些 很抽象的现代艺术,那些由草绳和纸板简单组成的作品。儿子对那些看上去不用十五分钟就能完成的作品很不以为然。不管他人如何解释艺术家的深奥,形式上的过 于简单还是很难赢得人们对内容的尊重。
我看那些抽象作品时想到的则是有关做市场的事。那些看上去需要两分钟就能完成的作品被摆在堂堂纽约现代博物馆里,说明市场对该艺术家的认可。他是如何得到这样的认可的?仔细分析,才发现这些艺术家也是经过无数年的不懈努力才赢得认可的。换句话说,他们也是要经历至少一万个小时的磨练,然后碰到“识货”的人,才变得“成功”了的。
几天在纽约的经历是书本里得不到的。游历和读书都是丰富人生的途径,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