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与人讨论中医问题时,我曾提到,我对“伪科学”这个名称“特别反感”。当时只是从知性上去陈述我所以有这种反感之情的理由,但后来反思起来,我感到除了知性方面的原因,恐怕还有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呢,只是以前未曾自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伪”这个字虽然与“假”同义,都是“不真”之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假”是不含价值意味的,常被用来进行事实判断;“伪”却含有价值意味,常被用来进行价值判断。“伪君子”的“伪”就是用来进行对相应对象的价值判断的,它意味着对被判断对象的道德上的蔑视和否定。抗日战争时期的“汪伪”、“日伪”、“伪军”的“伪”也是用来进行对相应对象的价值判断的,它更意味着对被判断对象的道德上的蔑视和政治上的否定。因为“伪”字有如此历史的和文化的背景,所以几十年前,当与“伪科学”相对应的外文语词(在我的印象中好象是前苏联的俄文语词)被译成中文“伪科学”一词以后,“伪科学”概念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含义,它不单单是“以非科学而冒名为科学”的意思,还附带地含有“缺德”或“不道德”、“反科学”或“背弃真理”、“反动”等伦理和政治意义,因此,无论什么学问或知识,只要与“伪科学”沾上了边,它们的日子就难过了,如果被扣上了“伪科学”的帽子,它们恐怕就不得好死了。
大概正是由于上述缘故,自从听到有人把中医称为“伪科学”以后,我就一直反感。现在想起来,我所反感的也许只是“伪科学”这个名称而已。如果改换一个名称,例如叫“假科学”或“冒科学”,也许我就不会产生特别的反感情绪了。
不要以为换一个名称只不过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把戏,毫无实在意义。人们从起先所称的“猪流感”后来被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的变化,可以切身感受到这种名称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的不同:“猪流感”因其听起来具有比较形象的感性特点,所以该名称较易引发人们的恐慌情绪;反之,“甲型H1N1流感”则因其具有比较抽象的理性特点,故相对说来该名称有较好的安抚人心的作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