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我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学校召开的一次座谈会。
座谈会的主角是今年3月新当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她来的目的是要进行一次人才培养专题调研。我猜,她大概分管教育了。
座谈会就在我们院的会议室,有50人左右,其中教师代表有一半以上。
校长主持,书记致辞,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作了人才培养专题报告。
然后教师代表发言,发言内容基本上是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高等教育的依法办学、博士与青年教师待遇、学生的培养标准等方面展开探讨,提出建议。这位副委员长听得很认真,不时插话询问,并认真记录。
最后副委员长讲话,她首先肯定了老师们的发言,指出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春天。她强调,我们学校是有光荣的发展历史,一代代的师生凝聚起的以天下为己任、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作风和精神,这是促进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同时她提出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特别指出校友资源不仅仅是捐赠)和区位优势,推进国际化办学,努力走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副委员长表示将把学校的问题和建议带回去认真研究,促进高等教育的繁荣与进步。
我觉得“人才培养”是个很好的调研题目,作为大学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工作吗?
会上谈到我们院每年科研经费超过1.5亿时,副委员长说:太多了!大概她怕科研太多会冲击教学。现在大学科研发展的确很快,她也为之高兴。她回忆10年前她在这里当院长时,科研经费才600多万,那时真愁人啊!这事我清楚,那时我是负责科研的副院长,每到年底,我与她就要到各研究所去催经费进账,有一年经费超过了1000万,大家高兴得不得了,高呼科研有了大发展,而现在这是一个小小的零头。
大学的科研是应该搞,而且要搞出水平来。但是现在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已经严重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科研经费、科研论文、科研大奖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已经成了压在教师头上的“三座大山”,压得老师们很难专心教学。我们学校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几十年精心投身教学,临终前连副教授都没有评上,这不能不说这是重科研、轻教学的典型。
大学科研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两者要平衡协调、互为促进看来不是一个简单能解决的问题。这里有很多具体问题,学校不下一番苦功夫可能是很难解决得了的。
不管怎样,现在学校一年比一年重视教学了。我们院也开始准备实行考核新政策,教学工作量要作为最基本的工作,如果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不达标,其它再好也不能评教授。
老师们说,指挥棒指对了,相信教学的春天就快来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