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求真应成为大学立足之本 精选

已有 5702 次阅读 2008-5-9 19:05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求真应成为大学立足之本

 

黎在珣 

 

虽然我们的耳边经常充斥着虚假的广告、伪造的数据、浮夸的名声政绩、不实的阿谀奉承,也经常看到律师利用“以事实堆砌谎言”的技巧费尽心思地维护客户的利益……但是,在学校这个多少应该有些神圣的地方,制假贩假不应该大行其道。

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它给予学生的不只是各种各样的的知识,也只是一些必要的生存工作的技能,还有价值观、道德观、做人方式、思考习惯等,这些对他的一生都至关重要。后者不是某个人教给他的,而是存在于每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中。所以,学校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成真人。只有真人,才能说真话,做真事,进行真的探究,出真的成果,才能创建先进的文化,建设优秀的文明。

而目前我们许多学校包括高校缺少的恰恰是“真”:领导和老师为了生活而背弃人类常识和普世价值,为了工作而将残缺装扮成完美,为了名誉而将谎言说成是真理。迫于评比或评估压力,中小学老师常常默认甚至鼓励学生作弊,大学在迎接评估的过程中造假行为更是路人皆知。针对一些高校在评估中动员学校师生做假材料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不无忧虑地说:“这些青年教师觉得你校长也是道貌岸然的,你们集体作弊,欺骗教育部,欺骗专家组。学生会觉得你们老师也在作弊,还让我们帮着你们作弊,那以后面对这些学生、老师,学校还有什么道德力量去要求年轻人不作弊呢?”(424日《南方周末》)

在许多学校里,校长评估(评级或评星)造假,教师论文剽窃,学生考试作弊,就成为目前许多大学里的三道亮丽风景。文化氛围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于是,争先恐后的、创造性的无耻成为炫耀的资本,成为有意无意高举的旗帜。而教育所追求的学做真人探究真理已被逼退至“灯火阑珊处”。去“真”的校园文化荒漠膨胀了人的唯利是图。于是,我们搞环境研究的某权威机构在某大学某院长的亲自领导下,经过严谨科学的研究之后,就能得出这样的惊天之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中国青年报》2005127日报道)

学校里没有“真”人,没有“真”事,没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没有钱理群先生所说的“沉静”、“清洁”和“定力”; 没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就难有真理、真知的问世;没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学里也不可能有包括学问至上、学术独立和平等交流等,更不可能使“每一颗金子都发光”所以,“真”应该是教育包括大学教育的实质或核心。这有如傅斯年先生所说的:“我在台湾大学对学生的性品教育,只说了一句‘讲道’的话,就是‘不扯谎’。……这一项做不到,以后都做不到。这一项我确实说了又说,我以为扯谎是最不可恕的。科学家扯谎,不会有真的发现;政治家扯谎,必然有极大的害处;教育家扯谎,最无法教育人。……我所以重视这一个道理,因为作学问是为求真理的,一旦扯谎,还向哪里,用什么方法求真理去?没有智慧的诚实学问无从进步,至于做人,是必须有互信的,一旦互相诈欺起来,还有什么方法?”

在我看来,目前中国的学校尤其是大学最需要并不是人人眼里盯着的资金,也不是有些人盯着的优秀人才,而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否则,即便聚集了全世界所有最优秀的人才,我们的大学也不可能成为现代人类文化、思想最主要的源泉,更不可能影响人类思想,引领社会变迁;没有求真务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创新能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类的理想也只能暂时用来充饥的画饼,用来止渴的望梅。

从某种意义上讲,造假务虚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造假成为时尚,成为教育包括大学日常工作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真”应该成为高校文化的核心色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24685.html

上一篇:热衷追逐权力
下一篇:关键在于要有属于自己的眼光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