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博客感言

已有 5302 次阅读 2009-6-25 08:16 |个人分类:散文.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感恩

       自在科学网开博以来,我写了许多时评文章, 其内容大半是针对我所认为的时弊而评论之,其评其论常显直言不讳之风格,所显现之态度则被有些网友评为“较真”甚至“太较真”。这里我想要说明的是,其实我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并不较真,甚至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也因为如此,人际关系一直搞得还不错,至少从未与人结过什么无解之怨,更无一个与己有私仇的人。只是一到公共事务(包括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领域,我就比较较真了,所以在这个领域,我没有很好的人缘关系,特别是跟自己的上级领导,从来都没有把关系搞得火热过,相反通常处得比较冷淡,甚至有时还会招致上级领导对自己的一时忌恨。特别是到了思想领域和学术领域,我就更较真了,所以可能在这个领域我也没有什么很好的人缘关系,尤其很可能被有关官方所忌恨。但无论如何,我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无怨无悔,因为我自认为对起得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我所处的社会,对得起自己所在的党。至于我做的效果是怎样,我想我至少从未做过一件危害社会和危害党的事业的事,其他就不敢作自我评价了,得让众人去评价。

       在博客上写文章,我是抱有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因其如此,我才会写如许时评文章,否则,我才不会管这些“闲事”呢,倒是会把这些“闲事”当作“屁事”来“一放了之”的——“关我屁事”嘛!我所以会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是因为我自觉这个社会对我有恩,我是出于一种感恩之心来写时评文章的,以此作为自己对社会的一种回报——这当然不是我回报社会的唯一形式,此外,平时我所从事的教学工作、行政工作和科研工作都是我回报社会的具体形式。

       为什么我自觉这个社会对我有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这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一个越来越繁荣的社会,一个为人的个性的自我展示和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条件的社会。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我首先感到非常幸运。我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有中国社会今昔的对比,通过这种今昔对比,我切身的感到,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根本无缘上大学,从而也就没有我现在自我知足的家业。尤其是作为一个学者,我感到这个社会是处在一个越来越开放和文明的进步过程中,而且从80年代到90年代再到现在,其进步是加速度的,这几年来的进步尤其明显:我可以在如此大庭广众的场合,发表我所想要理性地发表的对社会、对政府甚至对党中央的某些意见——这是在90年代都还是完全不能想象或想到不到的事!如今有了如此相对宽松和便利的社会条件和政治条件,作为学者可以比较自由(注)的思想了。

       既然有条件可以进行比较自由的思想,而这个社会由于日益进步的原因而出现了诸多问题和暴露出诸多矛盾,作为学者的我们,就应该尽自己所能对这些问题和矛盾进行认真的思考与研究,并敢于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者的见解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能公开发表出来,其中有些见解是不宜或不能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出来的,但是这些见解却多半能在科学网发表出来,这是令我们深感欣慰和幸运的。

       既然有些见解可以在正式刊物发表,有些见解则只能在网上以博客形式发表,这两类见解就不仅其思想内容很不同,其表述形式也大不一样:在正式刊物发表的见解,其用语都比较规范而得体;在博客上发表的见解,其用语就比较自由,其自由的具体情形是因人而异的,在我则往往是实话实说或直言不讳——所以然者,因受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孔子“言忠信,行笃敬”和“巧言,令色,鲜仁矣”之思想影响的缘故。“信言”、“忠言”的共同特点就是“不美”、“不巧”,即都是朴实无华的直接表达心声的诚实之言。诚然,正如孔子所说“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作为知者、学者,其言并非可以随心所欲,什么话都说,但我以为,在博客上写文章,还是应该尽量的畅所欲言,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

        博客文章不宜长篇大论,这就决定了它在表达作者见解时,只能简单的陈述一些观点。在我看来,这些观点的简要陈述,主要是在于揭示或揭露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或矛盾,而辅之以作者对这些问题或矛盾的判评。就是说,博客时评的主要任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当然应该是真问题,虽然实际上它们未必都属于真问题。 所谓真问题,就是现实社会生活中那些令人不满意或不如意而需要或希望加以改变的事情的真相。所以,凡是真问题,相对于善的或美的理想,总是丑的或恶的,因而把它们如实揭露出来,这常常未免使人感到不快而不愿甚至不敢面对它们,也因为如此,提出真问题的人,往往是令人讨厌的人,尤其当提出的真问题涉及具体的利益关系时,他们更可能招致相关人士的忌恨。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许多人都认为不应该去“管闲事”或者也根本不愿意“管闲事”,以免招惹是非甚或“引火烧身”。

        但是,如果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则这种责任感必要求学者敢于直面现实,勇于触及真相,提出真问题,因为只有真问题才值得人们对它作科学的研究和解决。如果怕招惹是非或担心“引火烧身”而不愿或不敢直面现实,那就不要去写什么时评文章了,或者针对某些时事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得了,要不就写些风花雪月的文章或科研和教学的心得体会什么的,我当然不反对写这类文章,事实上我也写过这类博文。但是,那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总是要有人去关心和揭露的,我自认为有关心和揭露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责任,因而常常写些时评文章,有时会提出一些令人讨厌的观点或想法,但无论其社会影响如何,别人喜欢与否,我并不在乎,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的一种形式。如果有一天,官方反对并且禁止我以这种形式来回报社会,那末,我也会识趣地收手,或者换写风花雪月的文章或科研和教学的心得体会之类,或者干脆彻底休博,但无论如何,要我专门去写歌功颂德的文章,我是不会写的,因为我认为这不是学者所应该做的事,但我决不反对别人去写歌功颂德的文章,毕竟这社会有分工,犹如官老爷坐轿子出门,既要有开路的,更要有抬轿子的,有时还要有吹喇叭的。

        注:迄今为止我所理解的自由,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们彼此平等的权利,这种权利至今尚处在从可能到现实的转变过程中,而且这个过程可能是永无穷期的,因而在现实性上,自由不过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从没有平等权利到有平等权利,从较少的人们享有平等权利到较多的人们享受平等权利的发展过程,这就是说,自由并不是一个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和获取的非历史和超历史的静止之物,而是一个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历史的运动之物。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240131.html

上一篇:法理:博客言论也得小心用词(转)
下一篇:预感
收藏 IP: .*| 热度|

6 陈儒军 陈国文 王启云 苗元华 王立 gjd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