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期结束前,我们研究生学位委员会 (Graduate Committee) 的几个委员需要给系里一批non-thesis的硕士生进行毕业前的考试。所谓non-thesis是指不做课题和论文,学生以后也大多不会从事科研工作,像我们营养系的硕士生很多会成为registered dietitians (注册营养师)。给他们出考题我比较重视,一是因为过去的十年都在中国工作,对美国研究生的了解脱节了;二是这些non-thesis的学生在录取过程中的要求稍低于那些拿学位(有奖学金)的学生,题目出得太难会把他们在最后一关卡住,一、两人考砸了也罢了,卡住一批的话影响就大了。
我出了两道题,每道题目拆成三小题,难度循序渐进,避免给考生“当头一棒”,同时也能让他们能系统地展示其学术底子。结果阅卷中发现大家考得不算好,只有一个学生答得较圆满,其余的大部分是中或中上等水平,但勉强都能过关。有一道题目让我感到意外,我让同学们在1和2小题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活性成份的评价试验(可以是细胞或动物模型甚至是临床研究)。考虑到这些是不做学位论文的学生,没有实验基础,我估计是比较难的。但相反的是,如果说我过去中国的研究生在别的题目上能超过他们的话,恰恰是在这个实验设计的解答上会输给这批美国的non-thesis学生。这道题大家普遍回答得很好,大部分人能把实验目的、科学问题、实验假设、样本量的(统计学)考虑、给药量的考虑、实验周期、不同模型的使用(如SD大鼠还是 ob/ob小鼠)、受试人群的选择以及伦理因素等考虑进去。
从这一道题目的解答来看这里的研究生受到了必要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学的熏陶。其实只要科学问题不是很离谱,按照这种规范的方式去设计实验和撰写报告都会在SCI的杂志上刊登。与其说发好文章有多难,不如说学生们这一套科研思维和方法的培训始终没有(通过讲座、阅读讨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