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
影视界是明显而直观的。一部电影,如果没有西方电影界的肯定和影视大奖的承认,没有那种片面追求华丽和宏大效果的所谓电影语言,似乎这部作品就不是最好的、就是二流的,就容易产生了强烈的失落甚至自卑。这就导致一些导演或演员不唯本国国情和民众的喜好,只奔着西方电影大奖和好评而去,口味自然也要努力迎合西方电影人和民众的口味,并美其名曰“以西方能接受的语言传播中国文化”。适当的电影语言容易被接受,也是需要的,但这也常常导致一味追求迎合性电影语言的误区。实际上,这种被扭曲和机械剪贴的作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让西方真正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还需要仔细观察。而且很多时候,西方电影界的口味也是多变的、难调的,说不认就不认,最后往往是“白费蜡”。
其实,如果有一颗平常之心,就没有这个刻意追求的必要。本国本土的优秀电影人才和作品也不少见,实际水准怕也不比一些获西方什么金银的动物大奖差到哪里去,就象鲁迅、巴金等人的文学不低于诺贝尔文学奖水准一样。以中国观众或华人圈内眼光品评,有些电影作品甚至要强很多。但恰恰是这些优秀的本土题材电影创作人员为圈内一些名导名媛所不屑,因为不合西方人的“艺术要求和大众口味”。当然,并不否认一些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本土作品确有不凡之处,只是在这方面,万万不可走火入魔,要有必要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其他人文研究领域,比如经济学、政治学和国际研究,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理论精髓到国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重要环节。但千万不要陷入误区,不要囫囵吞枣、照搬照抄,不要动辄拿晦涩的大理论唬人。中国现代历史上吃过的机械教条主义苦头并不少,历史教训并不遥远。文学作品方面显得较为客观些,我们不否认诺贝尔文学奖等世界文学大奖的分量和荣誉,在这方面不能故步自封,但也不要刻意追求。
在自然科学领域,我们不仅丝毫不能否认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领先地位,而且需要紧紧跟踪西方科学发展步伐,认真扎实地学习,好好补课、吸收并创新,尤其决不要有一些成就即妄自尊大、沾沾自喜。要清醒地看到,中国与西方发达世界的科技差距是巨大的。尽力弥补差距是对的,但这也不意味着在科学领域亦步亦趋、顶礼膜拜,以致于形成严重依赖而出现浮躁心理,不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同时导致创新精神的丧失。
一种科学立项、选题或文章,在听取发达层次的专家建议或评审时,在送往外文杂志发表时,如果遭到个别人士或刊物的否决,似也不必立即不加分析进行自我否定,而且对核心内容似也要有所保留。不是有传说,改革开放之初,一些此前的优秀自然科学成果要送到个别发达国家专家那里去获取国际认可、“评审过关”吗?据说攸关科技发展或国防前途的重要成果被人家看中,表面上却故意轻描淡写,说没有价值,暗中收为己用;而把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我们也就言听计从,白白损失一些重大科技机密和科技发展契机。
再则,不要对自己人缺乏基本信心,不要忽视了身边和本土的优秀人才和科学积淀。一些看法认为,西方的才是人才,留洋的才是人才,本土的优秀人才就不当回事了。那样的话,引来一些外来凤凰,却冷了本地凤凰,得不偿失,甚至增加了无谓的差距和摩擦。况且真正吸引海外的优秀金凤凰怕也不那么容易。所以,一定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双方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形成人气和合力。当然,近年来,经过摸索和一些经验教训,中国国内这方面的科技心态有所改良,但还是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在人文和科学领域尤其要坚持实事求是和辩证法原则。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大,更不是自我膨胀,不能简单地一概以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是另一个误区。克服一些过度的文化或科学膜拜心理,决不是要倡导和回归文化和科技封闭,而是以正确的心态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开放和发展。(评论员为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