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绕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gwzu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博文

为什么大多数的学术问题出在高校?

已有 4053 次阅读 2009-5-2 13:13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为什么近年来大多数的学术道德问题出在高校?

是否我们的高校本身就不适合发展学术?

难道我们的高校跟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在发展学术上存在根本的区别?

中国的高校在发展学术时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各种各样的学术奖励真的那么重要吗?

没有省部级以上的奖励,没有SCI-TOP的论文,没有“863”、“973”,是否意味着这个高校就“校将不校”了呢?

中国大陆得不到诺贝尔奖是否意味着“国将不国”了呢?

高校出这么多的学术事件,难道学者不值得反思吗?难道学校不值得反思吗?难道教育部不值得反思吗?

从“211工程”到“985工程”,从“教学评估”到“教授分级”;从“省部级”项目、奖励到“国家级”项目、奖励,从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到国外SCI、EI期刊论文;从“College”到“University”,从“一般”到“一流”,从“重点”到“重中之重”,层层加码,层层设局,层层发难,层层危机,教育和学术上的“大跃进”何时是个休?

什么都要定量化,什么都要指标,什么都要规模,什么都要数量,什么都要“标志性”,中国有这么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各单位又有这么多的教授、研究员、博士,你争我夺,你追我赶,你图穷我匕首见,不塌死、挤死、撞死、斗死、骗死、忽悠死几个才怪!

评个教授头衔,要SCI论文至少多少篇其中SCI-TOP多少篇,基金项目要多少个还要有级别,学术奖励要多少个还要档次,会上几门课,带出多少学生,等等,分门别类给你核算加分,达不到就咔嚓!工资、奖金、福利、升迁全部与此挂钩。不把你累死、憋死,也要把你气死、郁闷死、挤兑死!

校长难当,部长、处长、院长也难当,教授、讲师、博士更难当,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即便多和优,也未必处处占先占优,名额有限、资源有限啊。

中国人自从引进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在中国大地生了根、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当今中国的社会学不可谓不进步,斗争哲学我们是学到家,学到炉火纯青了。给你定个框框、再设个局,车马兵炮自己杀去,人定胜天。然而安静一想,我们是不是也太唯物了,一点人情味也没有。“以人为本”,人是有思想的,不是行尸走肉。所以,有些时候迷信的人反而活得自在些,信点基督,信点释迦摩尼,遇到外在环境恶劣时,自己内心世界说不定还是自由的、安宁的。学术发展也确实需要这种安宁和自由啊。我们的祖先不是留给我们最好的座右铭了吗?“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学术发展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学术进步有自身的扩展动力。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社会物质财富日益膨胀的今天,对于学术的发展,我们是不是应该坐下来安静地反思一下,在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为之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符合事物发展内在逻辑需要的环境条件呢?“文艺复兴”造就了世界几百年的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则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世界的科技中心几经转移,什么时候会重新落户神州大地?我们每年有那么多的部长、司长、校长、专家学者出国考察教育和科技,为什么带不回来好的办学和发展科技的理念呢?即使带回来了,为什么又学不了,落实不了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206-229439.html

上一篇:一个骇人听闻的进补潮流
下一篇:国立浙江大学论坛(NCUF)对国内部分高校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的跟踪
收藏 IP: .*| 热度|

5 薛长国 向峥嵘 吴飞鹏 刘帅 唐小卿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2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