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质博物馆夹道儿里摆着块寂寞的石头标本。夹道儿很窄,每天都有许多人从这块石头旁擦身而过,而注意这块石头的人并不多,因为它的标本牌儿写得太“简要”了,即“软玉 产地:新疆和田”。和田的软玉,还是块山料(当今值钱的是“籽儿料”),在我们这个被称为“东方玉国”的地方简直太普通了。
因此,我也没太过多注意它。直到有一天下午,照进夹道的一缕阳光投射在这块石头的一处抛光面儿上,我才注意到:粗糙的石皮下面是一块细腻得象绿豆面儿凉粉儿似的美玉。这样色泽的玉石以前我只在一个地方看见过,那儿就是故宫的乐寿堂,堂上正中陈列着乾隆皇帝的重宝,我国最大的和田玉雕——“密勒塔山玉 大禹治水图”。这会不会也是一块密勒塔山玉呢?那又是谁把它放在这儿的呢?
记不清又过去多久,一哥们儿从地摊儿上淘回块儿玉牌子,愣说是和田籽儿料!非让我陪他上首饰街找人给鉴定鉴定不可。经打听,还真找到个正日八经地从矿口儿上退休的老鉴定师。人家看了看,掂了掂分量,慢条斯理儿地说:“啊,是和田玉,但不是籽料,是拿山料开的”,一听这话,我们那哥们儿当时就差点儿没趴下,“不过坑口儿不错,密勒塔山的青玉,有些个年头儿,都能算老玉了,如今那儿已经很少出玉了”老人接着说。
给他鉴定完。我问老人:“旁边儿博物馆院儿里搁着的那块料,是密勒塔山的不是?”,老人听见这话,稍稍顿了一下,“哦,你问那块料啊,你知道那块料吗?”,“正因为不知道才问您的”,“那是块地道的密勒塔山青玉,是我们地质界有名的胡承志老先生(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作者注)文革前从库车给征集来的,那可是当年西太后的宝床啊!”,“什么叫宝床,又关西太后什么事呢?”......
原来,西太后晚年的时候,曾传旨,要用一块硕大无朋的美玉雕凿成玉床,放在她遵化县菩陀峪的地宫里,以便于‘千秋’之后,用来停放在她的棺椁之用。而当时要开采这么大的料,只能是在塔里木盆地西南方,隶属昆仑山脉的密勒塔山里找。于是乎,驻守新疆的官员不知动用了多少民夫入山采玉,终于找到一块跟绿豆面凉粉儿般好看的巨大青白料,比乾隆爷那块“大禹治水图”的料可大多了,据说足有三万多斤,若是在今天,准能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随后,不知又动用了多少民夫,用了多少日月,冰上拖雪上磨的,终于把大料一点儿一点儿蹭到了库车县城,人困马乏之时,突然传来西太后的死讯!于是,困顿暴怒的人们竟将这块亘古第一的大玉砸成了碎块!
随后,这些碎块纷纷散失,只剩下这块和另一块儿较小的。文革前夕,胡承志先生偶然来到库车县,遇到了这两块曾经的亘古第一奇石。经协商,稍大的一块由博物馆收藏,较小的一块儿留给当地的地质部门。
......
由此看来,那块标本牌儿——“软玉 产地:新疆和田”,写得未免太太太太太太......“简要”了。 待续......(段煦 文/ 除资料图外,均为作者摄影 博物地理 www.bowudili.cn )
清·乾隆·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资料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