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钊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ingzhao 舶天下之博;恪世间之客 愿与君分享;管他何年月

博文

大国相处与小国诤言(联合早报网 杜平)

已有 4836 次阅读 2007-5-11 17:2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去年9月,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之后,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接受了日本媒体的专访,谈到了中美日之间的关系以及美国对东亚地区的政策。也许是因为卸下了官方的身份,所以阿米蒂奇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非常直率,致使笔者至今还是有深刻的印象。

阿米蒂奇在接受采访时说,安倍晋三就任首相之后,所要访问的第一个国家不该是美国,而应该是亚洲邻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向亚洲国家表明,日本愿意把自己看作是亚洲的一部分。日本新政府尤其应该与中国加强对话,就两国之间的一些紧迫问题进行磋商。

  他还进一步指出,美国需要日本这样的朋友,但不需要日本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当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和伊朗问题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日本尤其应该帮助美国更好地认识亚洲。若美国的亚洲政策出现偏差,日本就应该提出自己的见解。

美国需要新型伙伴

  一个月之后,安倍晋三第一次以首相身份出国访问,但不像前任那样迫不及待地前往华盛顿,而是去了北京和首尔。在中日关系中,那次访问被称为“破冰之旅”,但结果不止于改善了中日关系,而且也改变了美国在中日之间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

  在安倍访华的决策过程中,阿米蒂奇的上述意见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中肯和坦诚的言论中,我们能够大致体会到美国的亚洲政策目前所面对的问题。

  由于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华盛顿早就认识到,它与北京开展更密切的战略合作,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选择。但与此同时,中日之间长期积怨,甚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敌意,使得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过程又不得不顾及日本的因素。可以说,在东亚地区,美日同盟关系有时候会成为一个包袱。布什政府之所以鼓励日本与中国修好,阿米蒂奇之所以敦促安倍首相必须首先访问中国,这就是原因之所在。

  作为全球性超级大国,美国继续需要日本的无条件支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东亚地区的安全格局毕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对盟友的要求不再止于对抗性思维。它更需要一种有别于冷战盟友的新型伙伴,愿意客观、诚恳和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它检讨亚洲政策的得失,特别是以负责任的态度,促使美国正确看待与中国这样重要大国的关系。

  当然,不只是美国需要这样的伙伴,亚洲本身,包括中国在内,更需要这样的国家去发挥影响力;其出发点不只是为了美国的利益,而更是为了自身和整个亚洲的利益。

东亚事务的对话伙伴

  本月4日,李显龙总理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布什会见,除了双边话题之外,双方探讨的很多问题都与国际事务有关。用布什的话来说,两人所谈内容都是一些战略课题。

  我特别感兴趣的一点是,针对美国与中日之间的关系,李显龙总理非常坦诚和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美国与中日两国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这两个国家对东南亚的繁荣都很重要。东南亚国家希望成为中日两国的朋友,不想在两国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环顾亚洲地区,也许还有其他国家基于自身的利益,同样希望美国与中日双方都保持友好关系。但是,迄今为止,像新加坡领导人这样当面和公开地向美国领导人发出这一呼吁,是不多见的。对美国外交决策者而言,虽然这些看法并没有特别新颖之处,但其建设性影响却是其他国家所不能达到的。

  布什在会谈后的记者会上说,在东亚事务上,李显龙总理是他最好的对话伙伴。虽然话中可能有溢美的成分,但看得出是发自内心的。在我看来,这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李光耀资政开始,新加坡历届领导人对地区和国际事务都有独立的判断和见解,在发表看法时大多都是直言不讳和充满善意,从而树立了公正的形象,赢得了世人的信赖和尊敬。

各方都信赖的小国

  东南亚国家不希望在中日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归根结底就是不希望在中美之间作出选择。李显龙总理要求美国与中日两国都保持良好关系,实质上已经包含了中美双边关系的层面。虽然后面这一点在不言之中,但其意义显然更加重要。

  国际关系理论大师克拉斯纳(Stephen Krasner)曾经说,小国只会专注于维护自身的狭隘利益,只有大国才会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国际秩序。自从二战以来,这个现实主义的理论一再得到国际局势的印证。

  然而,任何一种理论再怎么正确,我们都能发现一些例外。没有错,大国有能力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国际秩序,但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它们往往处理不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中日之间,或者在中美之间,它们在很多时候都特别需要新加坡这样值得信赖的小国。从善意和公正出发,小国直率的诤言最适合在它们中间发挥润滑和黏合的作用。

·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3-2018.html

上一篇:从清华博士被炒作成杀人犯看新闻媒体与舆论导向的责任
下一篇:美华裔市长:中国人有教育没教养 影响奥运成功(转载)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