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在国内关注度是比较高的。不少机构有专人在“盯”这个榜单。2024年11月16日,科学网两位活跃博主的博文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文粗略分享本人的观察与思考。
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由斯坦福大学 John P.A.loannidis 教授团队发布,爱思唯尔提供数据支持,此合作项目基于 Scopus Author Profile(学者档案)从“终身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两个维度观测全球科研学者,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顶尖科学家,并每年将榜单数据源公开发布在 Elsevier Data Repository。
2024 年 9 月 16 日,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团队基于 Scopus 数据库的文献引用数据,发布了最新的“2023 年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3)。此次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 - 2023)”和“2023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用于衡量学者的长期及近期研究影响力(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7)。据悉,本次发布的榜单基于 2024 年 8 月 1 日 Scopus 数据的快照,统计引用次数截止至 2023 年底。榜单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的引文指标,包括 H 指数、合著者调整的 hm 指数、不同作者身份下的文章引用次数,以及综合指标(c-score)。榜单不仅区分了包含和不包含自我引用的引文数据,还新增了撤稿论文(基于Retraction Watch 数据库)的信息,以及涉及撤稿论文的引用情况。科学家根据Science-Metrix 标准被分为 22 个科学领域和 174 个子领域。榜单提供了所有至少发表 5 篇论文的科学家的领域和子领域的百分位排名。选取标准包括 c-score 在所属子领域排名前 2%或 c-score 排名前 100,000 的科学家(含自我引用和不含自我引用)。
World's Top 2% Scientists (https://topresearcherslist.com/ ),该网站(注:笔者认为属于“第三方网站”)提供的是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信息(2020-2024)。姓名检索需要特别注意(If your name is in the list but does not appear in search results, try searching using "last name, first name" or as your name appears in Scopus.)。实际测试时发现,有的检索结果关联是不准确的。比如显示的是A单位,关联的是B单位同名作者信息。有的作者,在多个年度有信息,比如2024年度有信息,显示的是2023年度。我实际测试的作者5人,有2人是正确的,其他3人是不准确的甚至是有误的(张冠李戴)。以张忆文老师为例:“Zhang, Yi wen“ 或“ Zhang, Yi Wen“均能检索到结果,但如果是“Zhang, Yiwen”会显示为“No matching result found.“,原始榜单excel表(Table_1_Authors_singleyr_2023_pubs_since_1788_wopp_extracted_202408.xlsx)中拼写方式是“ Zhang, Yi Wen“。傅平老师的检索,很有可能是未注意到这种情形。
本人做这方面的信息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质疑。榜单生成的原理与方法的充分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也是有难度的。数据计量方法(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等)存在不确定性。学科分类等还存在一定主观性。作者姓名拼写方式、机构的拼写方式与署名方式,可能存在歧义,“消歧“工作量很大。机构的英文表达多种多样,比如国内某某大学,有的是音译,有的是意译,有的经历过多次更名。若干场景,特别重视第一作者、第一通讯作者、第一单位,延伸的排列组合有很多种,还存在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等现象。有的作者同一篇论文可能署名机构可能有好几个,有的作者工作的机构可能有好多个,有的机构同名作者有多位……有的作者,有中文名字,还有英文名字。此外,还存在其它特殊情况,有的作者正式刊发的文献中,姓名或机构拼写错误也是存在的。如此等等,全面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确实是很难做到的。
笔者作为科学网“老博主“,对张忆文老师、傅平老师算是有一定了解的,可以说均是“正能量”满满的。傅老师的第一篇博文为《最近参与审了一篇稿子作者来自印度,发现大部分文章内容剽窃他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6383-1050402.html),写于2017年4月22日。张老师的第一篇博文为《从十动然拒说起》(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637572.html),写于2012年11月29日。通过上述博文,可以粗略了解两位老师的性情。两位老师的博文,我学习过不少,受益匪浅,由衷致谢!期待本篇文字有助于彼此增进了解,“风平浪静”。
(注:本文写作过程中未与文中提及的两位老师沟通,也未与其他博主/博友沟通,倘若存在不当不周之处,祈请海涵!)
延伸阅读:
(1)Ioannidis, John P.A. (2024), “August 2024 data-update for "Updated science-wide author databases of standardized citation indicators"”, Elsevier Data Repository, V7, doi: 10.17632/btchxktzyw.7 网址: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7 。
(2)World's Top 2% Scientists.https://topresearcherslist.com/
(请注意,这是第三方提供的信息服务,准确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Based on Stanford and Elsevier Data
Search By Name
Note:
If your name is in the list but does not appear in search results, try searching using "last name, first name" or as your name appears in Scopus.
Currently, career data is not included. Search results will only show if you are within the single years from 2020 to 202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