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圕人堂文摘
图谋摘编自:陈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未来学习中心建设——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时代挑战[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4,44(04):1-5.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4年第4期刊发陈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未来学习中心建设——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时代挑战》。该文为“数字教育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交流会”专家报告。作者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陈凌研究馆员。
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未来学习中心试点建设成为教育部重点工作,以推动高等教育学习革命和重构学习新生态。文章通过分析未来学习中心试点建设的时代背景、未来学习中心试点建设、数智时代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指出高校图书馆需要从传统的文献资源保障和空间服务模式转型为深度融入师生教学科研和学习环境的新发展模式;强调图书馆要与其他机构合作,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学校教育的全面提升。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跳出传统模式,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生态的建设,实现图书馆的新定位和发展。
当下,图书馆发展面临“微波炉困境”(注:陈凌先生补充阐述“我提出这个说法,是想说我们图书馆发展了很多的能力,没有真正融入用户的工作学习场景,用户没有耐心来研究如何把图书馆的各项服务纳入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场景中。总是习惯性按传统方式去使用图书馆。就像我们用微波炉一样。”)。 图书馆从过去到现在,不管经历多少发展、引进多少设备,绝大部分人对图书馆的认识还停留在文献资源保障和空间服务层面,图书馆的很多功能被忽视,亦导致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图书馆的价值。 1931 年,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图书馆现在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体现“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这一挑战。 阮冈纳赞五定律中最核心的是第四定律,即节省读者的时间。 常言“一流的图书馆支撑一流大学”,因为在信息不畅的年代,需要图书馆将全世界优质的学术信息资源汇聚到学者和学生身边,令其专心致志地研究、教学和学习。 但当下信息的汇集工作被相当多的其他机构所替代,图书馆只行使单纯的存档职能。 过去图书馆非要通过馆藏来提供就地服务以节省读者时间,而在现在网络服务通用的背景下,图书馆如果仍立足纯资源或者正式出版物这一体系,将不再具备核心竞争力。
此外,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价值有差异。图书馆发展的下一步是“智慧图书馆”,并通过“智慧图书馆”来实现转型已经成为共识。 然而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我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转型目标。高校图书馆并非纯粹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一级机构,在整个社会结构里有其本身的价值,而高校图书馆没有自身的独立价值,其价值在于作为二级机构,与其他机构共同培养高校人才。 如果高校图书馆不能为学校带来价值,就只能被边缘化、被替代。比如,一度很多出版社都成立有电子出版部门,后被压缩甚至撤编,因为该部门的投入不少,却没有给出版社带来大幅的利润增长,也没有为出版社带来新的发展(从未开发出新的市场)。
北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RL) 2016 年发布的《战略构想与设计:拓展与升级》报告提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中期愿景:到 2033 年,学术图书馆将从其作为大学内部知识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为高等教育生态中有着最丰富资源的学习和研究合作伙伴。 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武器”,应当利用这一“武器”参与高校育人过程,而非使其成为一个后勤部门。 科研与教学一体,建设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目的是创造新知识,并将其回馈给教学领域,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因此,大学的价值在于育人,而图书馆在育人方面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需要从顶层设计维度进行思考,图书馆面临的问题要放在学校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重新审视。 在数字重构时代背景下,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大学形态以及需要怎样的新图书馆,跳出“为图书馆而图书馆” “为专业而专业”等桎梏,转变为“为育人而专业” “为科研而专业”,实现从辅助角色到伙伴关系再到主体的转变。在数字能力培养中,图书馆应该被视作一个“战场”或“训练场”,结合各种教学,利用资源、空间、专业人员,将图书馆构建为实训场地。 让学生习得课堂上的知识后,在图书馆进入学习场景进行训练,此为高校育人体系中图书馆必须实现的转变,也是图书馆真正有价值的定位。
当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已然触及天花板,必须从高校顶层设计层面思考转型,彻底颠覆与重构原有模式。 比如,墨尔本大学重新定义大学的“学术信息”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层面,而是要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 未来学术信息包括由学校各方面共同创造的有价值的内容,而在教学、科研等各种活动中积累下来的信息将成为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当下,公共出版物或正式出版物可以通过购买或其他方式轻易得到,然而学校各种活动产生的知识难以被外界获取,所以如何将这类“隐性知识” 显性化、系统化, 用于人才培养、科研,是图书馆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新挑战,我国高校图书馆必须推动构建完整生态,包括与出版社、信息系统供应商、资源商等整个产业链的合作。 图书馆不仅要关注馆内事件,还要参与生态构建。 最后,借用图书馆界大咖学者张晓林文章中的观点作为这个报告的结语:对于应用人工智能工具建设未来学习中心,应用是其次,重要的是去关注真正的服务对象,解决用户的“真”问题、“深”问题。。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陈凌《AI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思考》报告摘录:
高校图书馆的“微波炉”困境
图书馆近20年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无论是资源量、馆内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环境的舒适度都有极大的提高,更是在学科服务、阅读推广、学科竞争力分析、空间改造等方面拓展了很多新服务,但仍然阻止不了逐渐边缘化的趋势。
绝大部分人对图书馆的认识还是:文献资源保障和空间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观念和实践仍然停留在数字化升级阶段,落后于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微波炉困境:
大多数人购买了包括蒸煮、烧烤等功能齐全的微波炉,但只用它的加热功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