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业·博雅·高贵——怀念陈遇春老师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10月27日发布(第35439篇)
【按:本文载于《一份缘—我的师友亲人们》第一辑中第46-47页,中国红楼梦学会出品,2024年9月版)。本博文附记相关资料。】
敬业·博雅·高贵——怀念陈遇春老师
北师大二附中资深语文教师陈遇春老师于2007年7月2日辞世,我是在半个月以后才得知的。当晚外子即与她在澳门的小女儿通了话,并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纪念文字,这当然也代表我,然而我还是想写点什么。
在陈老师的学生和友人中,我其实是同她接触极其有限的一个,之所以有话想说,是缘于陈老师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缘于她的人格魅力。
80年代初,我们都住在北师大校园里,陈老师的小女儿是北师大历史系77级学生,我女儿正上北师大二附中,其时陈老师已退休,我女儿已经赶不上在学校的语文课上受教于陈老师了。一天,陈老师对我说,当家长的往往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你教不了,我来替你教。此后,我女儿在课余大约每周一次去陈老师那里,陈老师给她讲的主要是古典词作名篇。当时,完全没有如今这样的“家教”之风,我孩子学业一直尚称优秀,因而课余的学习毫无功利目的,就是增长知识,涵养性情,也即今之所谓提高“素质”。而今二十多年过去,我女儿去美已十五年,所从事的亦非学术艺文。然而,陈老师讲解过的篇目,她至今尚能背诵若干,其潜移默化之功,终身受益。
在我看来,当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其难度往往高于大学教师,盖因大学教师可以偏科,走偏锋,可以扬长避短,而中学老师则不能,要求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古今中外的学术修养,在语文课上,从读音、字形、训诂、事典、分析、概括、连类、想象、感染、提升等等,哪一个环节上都不能出纰漏,教师的学养和人格全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虽则没有听过陈老师的课,但我从她的谈吐、见地,从她的著述、处事,完全可以想象她的教学生涯是多么精彩,听她的课是一种福分。甚至从她联想到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并且私心总觉得陈老师过早退休是多么可惜,是语文教育事业的莫大损失!
除去上述作为优秀语文教师的品格之外,陈老师身上还有一种魅力,那就是气质上的高贵感。这既是精神上的,也是外形上的,在我也说不清楚,但确实是真实的感受。也许有一个细节可以略为一说。当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时人们都直发、短发,而陈老师是烫发的,发型做得地道、讲究,看上去很舒服、很精神。她告诉我她烫发从来都是去“四联”(北京最老资格的高档店),平日做头发从不马虎。我不禁有一丝震撼,而且生出敬意。陈老师永远是修饰整洁、腰杆挺直,衣着得体,由内到外透出一种不同流俗的气质和修养。记得50年代初我曾听一位教育界前辈告诫说,一个教师,不管你多忙多累,甚至彻夜未眠,第二天出现在学生面前,站在讲台上,也必须精神焕发、衣着整洁,陈老师正是这样的楷模。我去过陈老师家,她生活简朴,但有条不紊,可以看出精神空间宽阔自足,物质生活亦潇洒自如。
我并不了解陈老师的家世和过去,但从她身上透射出来的丰厚学养和高贵气质却令人心折。大约两年前,我在校内小理发店剪发,可巧遇到陈老师做发,匆匆说了几句话,不意竟成永诀。
今天,是陈老师骨灰洒向大海怀抱的日子,仅以此小文为祭。
敬业·博雅·高贵的陈老师,理应赢得包括我们全家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尊敬和怀念。
2007年7月18日
附一,吕启祥、黄安年记事本相关记叙
吕启祥记事本
2027年七月十六 星一 晴间多云 闷
陈遇春老师于七月二日病逝,今天下午从邓老师处得知的,晚同晓庄通话。陈老师遗言不举行告别,不留骨灰,将洒入大海,气质高贵,知识丰富,敬业精神的陈老师永远留在我们心间,她曾为小宇课余讲解古典诗词,化雨之泽,应当铭记。
七月十八 星三早雨放晴
上午草成怀念陈老师短文《敬业·博雅·高贵》
黄安年记事本
2007年7月16日(农历比丙戌狗年,六月初三日,星期一,多云,闷
晚上和龚晓庄那里通了一个长电话,从邓魁英那里获悉陈老师于7月2日病故,晓庄给我们详细说了她母亲病故前的情况。从她衣服里发现遗言:不要人来看望,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告诉亲友。这次多亏晓庄从澳门购买了130多枝白蛋白维持她母亲生命(1907-11-14—2007-07-02),但每枝需要花费380元,住院单间每天200元。二附中校长和老协会都有人去通县告别。我希望她将学校写的简历及她们准备的照片传给我,准备登载学术交流网上。
2007年7月17日(农历比丙戌狗年,六月初四日,星期二,多云,闷
上午和晓村通电话再谈发来陈老师资料事,下午写悼念陈老师文章。
附二,深切悼念优秀语文教学和研究专家陈遇春先生
黄安年文 2007年7月17日
我老伴昨天下午从邓魁英先生处获悉噩耗:“大师姐陈遇春7月2日走了”,听到这个令人悲伤的消息虽然我们早有心理准备,还是感到相当的意外。因为,我们去年在美国时和她通过电话,说好归国后去看她,还专门寄去他喜欢我们第三代小宝宝的照片给她。去年底回到北京后,一次我在学校医院见到陈老师,看上去她精神还好,她说感冒了,来拿点药,我们约定找个时间去看望她。春节时打电话给她,想约时间去看望她,但是家里总没有人接电话。后来听说,她病了,病得很重,住了医院。我于是打电话给她在澳门的女儿晓庄,这才知道陈老师患了重病,住在通县的一家医院治疗,这次危险期已经度过,期望慢慢地恢复,不要出现反复,我们说要去看望她,但是被晓庄婉拒了,说等身体好些的时候,一定告诉我们,这是三个月以前的事。不过我们一直放心不下,一个多月前,再次和晓庄通电话,了解在医院的治疗情况,希望能在身体好转时去看看她,看来病况未见好转。三个多星期前听邓先生说情况有些恶化,我们想最近无论如何去看她一次,谁知去年底那次在医院的短暂见面竟是永别。
陈老师生于1927年11月14日,今年刚八十岁,还算不上一般说到85才是的老老年。新中国成立初,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常年执教于普通教育的语文教学岗位,是北师大二附中著名的语文把关教师,退休后又献身于古典文学著作的整理校注和语文教学普及工作。她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语学教育和研究事业,为普及和弘扬古典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千上万的学生受惠于她的精湛教学艺术和教学研究水平,就其学术水平和古典文学功底来说,是现在许多大学中文系教师所不及的。她退休多年,依然笔耕不缀,专注于优秀古典文学名著校注,出版了如近年来和龚兆吉,陈遇春校注的《水浒传》;陈遇春校注的《镜花缘》;陈遇春的校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韩兆琦,陈遇春等选释的《古文百篇(上下)》等,受到古典文学界的广泛好评。又如陈遇春,郑令中主编的《名家·学生广角比较作文[汇编]》和《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高中语文教案》等,对于中学语言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她在90年代前的多篇文学论文则展现了她的精深的研究能力。
陈老师和我们平日交往颇多,我女儿就读于师大二附中,但她八十年代初上二附中时,陈老师已经退休,她还专门为我女儿课外辅导古典语文诗词,在一段时期里每周的休息日去她家一次,单独辅导,迄今我女儿还能即兴背诵和理解某些古典名诗词,毕生收益,实在是受惠于陈老师的无偿的单独教学。
陈老师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文学教学和研究。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乐于助人。陈老师退休二十多年来生活清贫,属于弱势群体,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十分感人的。她在病危期间留下遗言:不做无谓的抢救,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昨今两天,从晓庄、晓村处获悉,陈老师的遗体已于7月7日火化,并在明天(7月18日),将把她的骨灰撒在昌黎黄金海岸附近的渤海中。
值此陈老师的骨灰撒在大海之际,谨此表达我们深切哀悼之意。
陈遇春先生安息吧!
写于2007年7月17日17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613.html
转发吕启祥文:敬业·博雅·高贵——怀念陈遇春老师
已有 5126 次阅读 2007-7-18 16:28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转发吕启祥文:敬业·博雅·高贵——怀念陈遇春老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7年7月18日发布
(按:授权转发吕启祥文《敬业·博雅·高贵——怀念陈遇春老师》,学术交流网/红学研究汇要/2007年7月18日首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64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