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转发吕启祥文:敬业·博雅·高贵——怀念陈遇春老师

已有 5197 次阅读 2007-7-18 16:28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转发吕启祥文:敬业·博雅·高贵——怀念陈遇春老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7718日发布

 

(按:授权转发吕启祥文《敬业·博雅·高贵——怀念陈遇春老师》,学术交流网/红学研究汇要/2007718首发

************************************8

 

陈遇春老师于200772辞世,我是在半个月以后才得知的。当晚外子黄安年即与她在澳门的小女儿通了话,并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纪念文字,这当然也代表我,然而我还是想写点什么。

 

在陈老师的学生和友人中,我其实是同她接触极其有限的一个,之所以有话想说,是缘于陈老师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缘于她的人格魅力。

 

八十年代初,我们都住在北师大校园里,陈老师的小女儿是北师大历史系77级学生,我女儿正上北师大二附中,其时陈老师已退休,我女儿已经赶不上在学校的语文课上受教于陈老师了。一天,陈老师对我说,作家长的往往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你教不了,我来替你教。此后,我女儿在课余大约每周一次去陈老师那里,陈老师给她讲的主要是古典词作名篇。当时,完全没有如今这样的“家教”之风,我孩子学业一直尚称优秀,因而课余的学习毫无功利目的,就是增长知识,涵养性情,也即今之所谓提高“素质”。而今二十多年过去,我女儿去美已十五年,所从事的亦非学术艺文。然而,陈老师讲解过的篇目,她至今尚能背诵若干,其潜移默化之功,当终身受益。

 

在我看来,当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其难度往往高于大学教师,盖因大学教师可以偏科,走偏锋、可以扬长避短,而中学老师则不能,要求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古今中外的学殖修养,在语文课上,从读音、字形、训诂、事典、分析、概括、连类、想象、感染、提升等等,哪一个环节上都不能出纰漏,教师的学养和人格全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虽则没有听过陈老师的课,但我从她的谈吐、见地,从她的著述、处事,完全可以想象她的教学生涯是多么精彩,听她的课是一种福分。甚至从她联想到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并且私心总觉得陈老师过早退休是多么可惜,是语文教育事业的莫大损失!

 

除去上述作为优秀语文教师的品格之外,陈老师身上还有一种魅力,那就是气质上的高贵感。这既是精神的,也是外形的,在我,也说不清楚,但确实是真实的感受。也许有一个细节可以略为一说。当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其时人们都直发、短发,而陈老师是烫发的,发型做得地道、讲究,看上去很舒服、很精神。她告诉我她烫发从来都是去“四联”(北京最老资格的高档店),平日做头发从不马虎。我不禁有一丝震撼,而且生出敬意。陈老师永远是修饰整洁、腰杆挺直,衣着得体,由内到外透出一种不同流俗的气质和修养。记得五十年代初我曾听一位教育界前辈告诫说,一个教师,不管你多忙多累,甚至彻夜未眠,第二天出现在学生面前,站在讲台上,也必须精神焕发、衣着整洁,陈老师正是这样的楷模。我去过陈老师家次数极有限,她生活简朴,但有条不紊,可以看出精神空间宽阔自足,物质生活亦潇洒自如。我并不了解陈老师的家世和过去,但从她身上透射出来的丰厚学养和高贵气质却令人心折。大约两年前,我在校内小理发店剪发,可巧遇到陈老师做头发,匆匆说了几句话,不意竟成永诀。

 

今天,是陈老师骨灰洒向大海怀抱的日子,仅以此小文为祭。

 

敬业、雅、高贵的陈老师,理应赢得包括我们全家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尊敬和怀念。

 

00七年七月十八日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红学研究汇要/2007718首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647.html

上一篇:Albany的宁静生活
下一篇:我们的某些媒体怎么了?——再谈关于“中国制造”危机的另一种思考
收藏 IP: 220.155.34.*|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