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博士论文公开答辩时,我认为最棒的专家提问。一方面,这个问题比读者想象的难。另一方面,我的论文恰好覆盖了这个问题(注明页数的,都来自我论文)。
读者可能满不在乎,因为,但凡我们还存有理性,自己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创新理论、创新观念,必然存有某种益处、符合某种权威。问题是:你所说"有益处"“符合权威”等,凭什么就是“对的”?
该问题内核,是著名的休谟难题2(Hume's Problem),How to derive “Ought” from “Is”?――如何从“存在”中推导出“应当”?困难在于:你所说的益处等,都是关于事实的判断,“事实”和“价值”两者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事实判断不能推导价值判断。(P9)再通俗点说,你所谓的”益处“等,无非仍在向经验论讨药方――将有权威来源的、历史流传久的、出现频率高的、实用效果好的看作“应当的”。(P97)你回应的”益处“等答案,都是在输出相对主义。
-------------------------(引言看不懂,就无需再看了)
-------------------------
回到标题,如何证明你提出的理论(观念)就是对的,实际上考察的是一种关于知识的知识,即:对知识进行价值判断的知识。在过去,苏格拉提将“知识的知识”称为“明智"(参考柏拉图《卡尔米德篇》,柏拉图记录了他老师苏格拉底与卡尔米德等之间德对话),在当下,可以具体称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或者“科学理论的进步性评价标准问题”,属于科学哲学的范畴。所以,我们只能用哲学方式回应。如下:
-------------------------
-------------------------
(1)面对问题,你给出基于事实判断的答案,会陷入僵局。
你如果说诸如“X指标是高的”、“和Y专家的观点一致”这类回答,如何遇到较真的专家,一定会追问“为什么X指标高就证明你是对的”、“为什么符合Y专家就一定是对的”。
对于前者,如果读过我的论文,更是能够发出灵魂打击。
你所谓X指标是高的,很大概率上是“特设性修改”导致的:通过线性堆砌现成方法、增加研究论文方法结构的整体复杂度来实现创(P149),这种层层加码式的创新存在致命缺陷:从逻辑角度来考虑,特设性修改是一个无穷的增殖链条,这样的创新可以永远持续下去,而这样的增殖方式会增加方法结构针对性,进而减弱普适性,面对同范畴研究问题会缺乏韧性和活力。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通过特设性修改达到理论与客观世界相符合,有利于操控自然世界。然而,如果你的问题属于社会科学,那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差异性,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论题具有无限丰富性特征,同时,社会实在不能独立于人类观察和诠释,正如埃利奥诺拉·蒙图斯基 就认为“社会学家不能描述社会,更不能说明社会,因为‘社会’根本就不存在…社会学家可以根据当时的理论需要肆意操纵这一概念”,这使得社会科学特设性修改创新缺乏意义。(简言之,每个人都可以观察和诠释,没有谁比谁更好,再次回到相对主义)(P151)
-------------------------
-------------------------
(2)首先,社会科学的理论或者观念,已经没有“对错”之说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深化,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费耶阿本德提出了无政府主义方法论,实际上,那时候起,科学哲学研究重心已经逐步转移,不再探究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问题。
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主张不应当用线性思维看待科学发展“积累与革命”不断交替的过程,知识的增长是一个类似达尔文生物进化过程和不可预测过程。另一方面,科学史提醒我们那些看起来存在瑕疵、过时的、无用的学术成果,它们保存着试错、歪打正着、在未来某天开辟道路(例如:睡美人)的潜在价值(P47)。因此,理论和观念“对错”的问题,是人类理性不可及的部分,分析哲学就如此认为。
对于社会科学而言,就像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孙中兴教授“怎么都行”的观点:社会科学领域讨论的“理论”,更适合用“学说”来表述。他指出,如果理论由概念、命题、陈述系统三位一体构成(逻辑经验主义的标准),可以说,社会学没有理论,因此言之成理即可,此外,他认为不严格的理论为人们提供阐释空间,解释开放性恰恰适合社会学。(P39脚注)
-------------------------
-------------------------
(2)其次,即便有“对错”,也只有时间能够检验
实际上,根据奎因的信念之网(Web of Beliefs)理论,一个信念的真理性往往依赖于与其他信念的关系。人们不会简单因为“对”“错”否定某个单一信念,而是需要考虑整个信念网络的调整。简言之,即便有证明方法来证明提出的观念“对”“错”,人们也不会轻易转换观念。
而观念转换周期,就像普朗克科学定律指出: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
-------------------------
(3)第三,判断理论的“对错”,我们只能勉强使用1960年的方法
唯一可证明方法,即费耶阿本德的同事---拉卡托斯,提出的精致证伪主义,通过与竞争理论比较,来证明自身优越性。
哲学家拉卡托斯提出用进步(progressive)和退化(degenerative)来衡量理论。这是因为随着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将人的、社会的、心理的、历史的因素引入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由于进化和退化而相互转化,它们之间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因此,进步等同于科学的,退化等同于伪科学的。至此以后,科学哲学不断归纳能够引导我们进行理论选择和评价的“好理论的特征”。(P12)
科学哲学家牛顿–史密斯在《科学合理性》中梳理了科学哲学主要成果,列出了八条引导人们进行理论选择的“成为好的理论的特征”,包括了:观察的嵌套性、发展性、优良记录、理论相互支持性、稳定性、内在一致性、与有充分根据的形而上学信念的相容性、简单性。而亚历山大·伯德在《科学哲学是什么》中做了进一步完善,我论文使用的就是伯德的成果。(P39)
-------------------------
-------------------------
(4)第四,判断观念“对错”,我们可以借助黑格尔
你所谓的创新理论、创新观念,在最底层,一定渗透某些哲学观念。我们的着眼点就是通过论证哲学观念的进步性,说明你的创新理论、创新观念的进步性!
由于哲学研究是哲学家与以往哲学思想进行对话,无论继承或批判,总是要求去回应前人。
注:所有的哲学家在论述自己观念之前,一定首先对以往旧观念进行反思,找出其中的矛盾之处。并以这个矛盾之处作为论证起点。这也是为什么哲学研究被认为是一种反思活动。我相信,这个传统被学术界继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论文第一部分必然是“综述”。
黑格尔用“厮杀的战场”概括的非常棒,他认为:哲学领域是厮杀的战场,在不断批判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任何哲学学说都会被后继者埋葬。(P161)所以,借后继者反思其前驱具有先在合理性。
所以,借用后现代主义PK现代主义、借用后马克思PK马克思、借用新实用主义PK实用主义、借用逻辑主义PK经验主义,是没问题的。
因为你的依据是:历史上已盖棺定论的思想发展史、人类哲学家团体已经形成的共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