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z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czeng

博文

回忆录(3)——我的审稿故事 精选

已有 4733 次阅读 2024-12-30 19:16 |个人分类:审稿|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审稿获奖和重要活动

  1. 2019 Publons材料领域和交叉领域顶尖审稿专家。

  2. 202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优秀审稿人。

  3. 2021年10月25-26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开放科学环境中的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专题活动,作为唯一受邀审稿人代表,线上做“如何成为优秀审稿人?”主题讲座。(信息来源:中科知汇

  4. 2019年受邀参加高等教育出版社《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主题宣传片拍摄活动,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卓越风采。

        同行评议(以后俗称“审稿学术交流的基石,推动了科技期刊出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更需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科学家的声望和学术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其良好的论文发表记录,而且往往也体现在学者为专业期刊审稿的表现。审稿、编委和编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博士逐步成为知名学者的基本路径和标记。

    本文回顾了本人从作者、审稿人至期刊编委以及编辑的经历。这种经历是一个学者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经历丰富了学术体验,增强了荣誉获得感。2012年来我的审稿记录证明了自己对学术圈也曾有那么星星点点的奉献,或有值得记载的时代价值和代表性意义。

    一、真心与收获

    “审稿人是一生都在开作者最好玩笑的那人审稿人热心而专业,会收获编辑的信任。与编辑之间的良性互动会加深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感情。差旅或会议期间曾拜访过《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JMST)》、《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JMA,《镁合金学报》(英文))、《高等教育出版社》、《表面技术》等期刊编辑部,每次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和热忱的接待。

    “审稿过程既是对学术圈的默默奉献过程又是自己静静吸收养分的过程”(《审稿小结》(2012-11-12))。编辑给予审稿人第一时间有阅读他人未发表或前沿性工作的机会。这有助于扩展审稿人的学术视眼。

    另外,也会得到自由下载数据库(如sciencedirect) 论文的权限。这对于早期没有条件购买国外数据库的小学校的老师来说,的确提供了查找国际文献的一时方便。

    审稿过程可驱动持续阅读科学文献,建立批评性思维方式,提升了自己的学术品味。2013-2023十年间获评《金属学报》(英文版)、《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镁合金学报(英文)》、JMST、Rare Metals、Science China Materials、Front. Mater. Sci.、《表面技术》等优秀论文共33篇。有5篇F5000论文,2018《金属学报》中文版1篇论文连续3年获评F5000论文。另外,7篇中国学术期刊高PCSI论文、高被引论文,十几篇ESI高被引论文。多篇论文位列《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等刊被引前列。例如,《金属学报》中文版1篇论文被引1395次,或是该刊最高被引论文之一。2019年同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特等、一等和二等奖优秀论文。在海南的编委会上,被主编点名做代表性发言。2020-2023年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作者。本课题组2020年全球镁合金发文机构排名进入前第18位。

    审稿扩大了学术圈和朋友圈,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作为《Frontier of Materials Science (FOMS)发文最多作者,2019年经编辑部推荐,参加高等教育出版社《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主题宣传片拍摄活动,首次进入专业摄影棚,似有一种“明星式”体念,有一种自豪感,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风采。

    2021年作为唯一受邀审稿人代表,参加“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开放科学环境中的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专题活动和在线主题讲座。疫情期刊,虽不然到亲临中国科学院讲堂现场,但我为此报告足足准备了一个月。“山东科技大学曾荣昌教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作“如何成为优秀审稿人?”主题讲座,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大家分享了如何从一名普通研究人员成长为多个国际期刊编委、优秀审稿人的过程和体会,得到在线学员的热烈回应。中科知汇报道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主办,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协办。活动聚焦开放科学环境下同行评议的变与不变,围绕“同行评议文化,保障学术质量,促进学术交流”、“同行评议发展,打开黑盒子,开放共交流”、“ 同行评议新范式,大数据助力遴选,AI确保高效”三个主题,邀请国内外出版界、图书馆界17位权威专家为学员奉上精彩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期刊主编、社长及编辑等出版行业同仁共4000余人,通过在线的方式,聆听专家报告、参与讨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汇集了国内外出版业同行评议的最佳实践和前沿观点,微信直播在线4289人次,微博直播浏览量36.2万人次。

    能与中国及国际出版人在线分享科学期刊出版经验,的确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也算完成少年时期的一个小小梦想:站在科学院的讲堂。

    “好的科技论文映射出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理想光芒,欣赏科学的和谐与美感,领略科学家的批评精神与探索真理的艰辛历程”(北京大学陈尔强)。审稿是审稿人与作者之间时空交流和心灵碰撞。好文章让人愉悦,好故事给人激励。本人曾写过近20篇有关审稿的科学网博客,10篇获精选。博文《遇见好文如见美女,品好文如同中秋赏月-中秋审稿随想》和七律评议之美》则记录了这种美好之感。

同行评议似相亲,遇好文如见美人。

月影西移看稿件,不知书牗已清晨。

    同时,审稿也带来了不小的工作压力和被追赶的烦恼,见博文《被编辑部追着跑的审稿人》,遇见不好的投稿也不想看(博文《劣质稿件坏透了审稿人的心情!)。也偶有审稿漏审的情况。有几次错过时间,我还是坚持追补我的审稿意见给编辑。也有作者撤稿,编辑忘了通知审稿人,让审稿人尴尬的情况。

    在审稿中也发现过学术不端的事情。第一时间给编辑部反馈(审稿心得:复制或剽窃?后果很严重!》《上火!一篇文章,二个期刊,三次审稿!》《愤怒!审稿遇到一稿多投!)。

    “时间从而不语,却回答了所以的问题”(季羡林)。不怕吃亏,敢于奉献。我自2007年第一次审稿,至今估计不少于500篇。非常感谢Publons建立了一个同行评审平台。我把我在邮箱中保留的部分审稿记录发送到此平台,在Publons上记载了自2012年3月至2023年2月之间的审理的外文稿件情况,总共362篇。这些记录还是有缺损的。早期的审稿记录由于邮箱变更、邮箱容量问题,记录不全或删除。由于系统原因,该系统前两年停止更新。中文审稿没有记录在其中。

   早期为《Materials Letters》审稿较多。因为一位朋友是该期刊主编,被钦点和受青睐的次数比较多一点。主编大概率愿意推荐熟知的朋友审稿。

    审稿数量比较集中的时间段为2018-2022五年间。2019全年Publons审稿记录的国际期刊论文80多篇。审稿最多的月份是:2019年8月19篇、2020年2月14篇、7月13篇。另外,2019年为中文期刊审稿19篇。朋友圈越大,被期刊钦点的频次越高。我的博文《时间去哪里了?—2019审稿总结》或给与了大家答案。“我几乎每一、两天就会收到审稿邀请。有时同一天会收到不同期刊多封审稿的邀请信。最多的一次,同一期刊一次性发给我5篇论文。

     Publons统计显示,2018年中全球排名前1%的顶级审稿专家在审稿工作上累计耗时超过132万小时(按每篇审稿耗时5小时计算)。本人2020年审英文稿件90多篇,共耗时450小时,折合56.25天,1年52 周。由此可见,本人全年周末都用于审稿。“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有真心”(季羡林)。

    当然,审稿也可收获期刊表彰和荣誉。这些荣誉几乎都是精神层面的,不涉及报酬。优秀审稿人是人类科学知识的守门人,学术共同体中的小蜜蜂,作者和编辑之间桥梁。因此。对审稿人的任何褒奖都是值得的。

   2013年《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优秀审稿人;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优秀审稿专家;2016《Surface & Coating Technology》、2016-2017《 Bioactive Materials》、2018 JMST优秀审稿人、2018《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优秀审稿专家、2019《材料导报》优秀审稿专家、2019《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Bioactive Materials》优秀审稿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创刊30周年优秀审稿专家、2019 Publons材料领域和交叉领域顶尖审稿专家。(Publons是一个国际同行评审平台,2012年创立于新西兰,后于2017年被科睿唯安收购。中国有179人获得交叉领域的优秀审稿专家。我国34个大学或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共有41人获材料科学领域同行评议奖。

    202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优秀审稿人。(2021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次开展的针对审稿人的表彰,157个审稿人、177个编辑获表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证书.jpg

 二、丹心与责任

    “静观天地,一世沧桑赤子心”(季羡林)。作为70多个期刊活跃的审稿人,也得到一些编辑部特别是新刊的关注,邀请加入编委。前后已入二十来个编委。由于精力有限、年龄渐老,也时常拒绝一些热情的邀请。

    2019加入《镁合金学报(英文)》编委会,与国内外镁合金领域顶尖科学家共同推动一种新型有色金属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一种千载难逢的机会,给我提供了发展平台。《镁合金学报(英文)》是我审稿最多的期刊,已完成72篇论文审稿,被编辑部推荐为2021中国科协优秀审稿人。很幸运的是,同时也得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推荐。作为《Bioactive Materials》编委,团队为该刊公众号中文推文服务了一段时间。

JMA编委合影2019年.jpg

    学术会议之中常有期刊编委会活动,探讨期刊发展当中的问题。撰写的科学网博文《新刊异军突起浅析-从材料科学视角来看》获得Goal-Science、CNKI科研空间转载博文提出了“编委会国际化、平民化,加强和深化国际合作,改变条块分割、作坊式办刊的现状,打破编制、单位、区域限制,提升专业化办刊水平,加快新刊(群)审批和建设,建立属于自己的期刊发布平台和数据库,打造载文量达数千篇的旗舰期刊,实现与国际平台三足鼎立的局面。”

    虽是小人物,却也常被有关期刊表彰。2019-2021《表面技术》优秀编委和优秀学术团队;2019《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优秀编委。2019《材料工程》《航空材料学报》办刊热心人、2021—2022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优秀办刊专家。

   有时作为期刊作者、审稿人和编委三层身份而同时被表彰,这种小确幸的获得感也是一种特别感受。例如,2021、2022年JMA优秀论文、杰出审稿人、编委。

    中文期刊是我比较关注的,写有博客《陋见:中文期刊的出路》。前后加入了《重庆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版)、《表面技术》、《山东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版)、《航空材料学报》和《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等编委会。

    会议时多次遇到热心的编辑们,邀约稿件、宣传期刊、交流前沿动态,被追“星”的感觉有时感觉是一种沉重负担,但更多的感觉是无关考核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有能力和意愿服务社会体现了一种社会良知和担当。

    新刊的发展速度往往快于传统期刊,致胜之宝在于充分把一线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后起之秀纳入编委或青年编委,利用科学家办刊。2014 加入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编委。作为客座编辑,与宋光铃教授共同组织了专刊"Light metals as biomaterials" 。2019《航空材料学报》“镁合金腐蚀与防护”专栏主编。组织了2021年第2期《表面技术》专题—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另外,组织了Journal of Functional Biomaterials (JFB) 特刊“Corrosion Science in Biodegradable Implants (生物可降解植入物的腐蚀科学)。目前是科爱期刊《Smart Materials in Manufacturing》等副主编,组织特刊Special issue with ICMDP2022今以七绝《审稿》结束此文:

忙中抽空看邀稿,慧眼寻珠找问题。

开创新途意义大,科研互助做人梯。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4283-1453706.html

上一篇:五律 处暑(8月22日)(补发)
下一篇:著作目录
收藏 IP: 36.45.24.*| 热度|

18 张士宏 杨正瓴 李万峰 姚伟 周健 徐长庆 武夷山 郭战胜 张晓良 王涛 郑永军 檀成龙 张俊鹏 雒运强 池德龙 崔锦华 李学宽 谢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1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