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s, DCB)契合了"介入无置入"的理念,是一种新的血管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无需植入永久性支架,能够在球囊扩张的瞬间,高效且均匀地向病变部位释放抗细胞增殖药物。已有研究表明,DCB在处理支架内再狭窄及小血管新发病变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然而,在大血管病变的治疗上,DCB的应用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冠脉壁的力学不稳定性被认为与球囊血管成形术后的急性回缩有关。通过定量血管造影活体评估冠脉壁的力学功能学状态,可有助于识别DCB血管成形术后不稳定的高风险病变,从而避免潜在的不良事件。本文作者团队之前开发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冠脉造影内皮动应变计算模型,通过从造影图像序列中提取随时间变化的血管形态,可有效定量化评估冠脉内皮的力学应变状态。该计算模型曾被应用于研究药物洗脱支架或可吸收支架治疗原发冠脉病变的急性和长期影响;研究发现,装置植入后,内皮动应变显著下降,且在使用聚合物基支架或永久金属支架治疗后下降幅度相似。
近期,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信雷团队在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ngiography-Base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for In Vivo Assessment of Endothelial Dynamic Strain in Coronary Arteries with De Novo Lesions: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of Drug-Coated Balloons Between Small and Large Arteries的研究报道。该文针对药球治疗冠脉大、小血管病变后的急性形态学改变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内皮动态应变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提高DCB治疗大血管病变安全性。
该文回顾性连续纳入15例接受单纯DCB血管成形术的患者,共涉及16处新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接受单纯DCB血管成形术治疗后,至少经过5分钟后,通过两个投射角度的血管造影来识别早期的血管回缩。之后,对心动周期内的几个关键时间点进行血管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获得以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参数: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率和面积狭窄率。
同时为了详细评估局部病变节段的形态学和力学变量的变化,文中计算了每个0.4 mm横截面的QCA和EDS参数。首先,根据DCB后血管造影上放气球囊两端的两个放射不透明标记物,确定三维重建血管上的处理段。随后,识别出段旁边的主要侧枝,并测量沿中心线从两侧枝到段末端的距离。最后,利用中心线上侧支之间的距离对连续血管造影之间感兴趣片段进行纵向匹配,如此即可对DCB治疗前后感兴趣片段的每个横截面上的QCA和EDS参数进行匹配。
结果显示,与小血管相比,大血管在DCB治疗后的急性管腔增益显著增高。研究数据表明,治疗前,小血管的EDS指数显著高于大血管;治疗后,小血管的EDS显著降低,而大血管的EDS降低不显著。
最后,该文讨论了研究显示差异的几个可能原因,并分析了相较于其他计算模型的优劣。文中还陈述了基于血管造影的计算模型可能的广泛应用前景。该模型能够评估DCB治疗前后小血管和大血管新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局部机械应力和管腔形态。同时,作者也指出EDS在评估血管成形术后具有不良事件高风险的病变中的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引用本文:Xu L, Tang ZH, Zou H, Jiang YG, Shen YX, Zhang XM, Elkoumy A, Guan XQ, Wu LP, Wu XL. Angiography-Base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for In Vivo Assessment of Endothelial Dynamic Strain in Coronary Arteries with De Novo Lesions: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of Drug-Coated Balloons Between Small and Large Arteries.Cardiovasc Innov Appl 2024;9 (1). DOI: 10.15212/CVIA.2024.0036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CVIA.2024.003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