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改革开放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学术型研究生一直是主流设置。
这类研究生以科研为主,毕业时必须进行论文答辩。2000年后论文还须公开发表方可以获得答辩资格。然而随着研究生扩招,培养大批学硕的出路成了问题。除少数读博出国继续深造外,大批学硕就业也成了问题。于是专硕应运而生,如教育硕士,工科,农科,医学专业硕士等。
专硕本身就是为应用型人才需要而设置的,毕业后去向是确定的,甚至有在职提高学历的。然而设立之初就存在缺陷,大多数学术型导师突然让他招专业硕士,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带?于是把学硕那一套直接拷贝到专硕才产生一系列问题。
学硕专硕论文的选题截然不同。专硕不要求必须发表论文,学硕不发表就无法毕业,这可能是学硕专硕的本质区别。
缺少合格的专硕导师或许是专硕培养的最大问题。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是完全不一样的方向和领域。发SCI的科主任未必比主治医师动手术的本领强。高校帽子人才未必讲课水平高。
现行的考核制度也不利于专硕导师。没有公开发表论文就意味着考核不合格,哪位学硕导师愿意带专硕生?于是,处于最佳状态的导师宁可带学硕多发几篇高水平论文也不想带专硕,只有巅峰期已过且年龄大的导师才愿意带专硕。没有了经费,论文压力何乐而不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