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诺奖和经费只能选其一,你会选什么?”9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主任谢晓亮在深圳第四届“青年科学家502论坛”的舞台上发问。台下观众相视一笑,随之掌声响起。
他说:第一,大奖不应该是目标,要专注原创的过程。中国现在最缺的是原创性工作,拿诺奖的未必是最好的工作。第二,你的学术地位取决于你的下一篇论文。第三,改善学术生态环境,需要你的参与。目前的学术生态环境存在四个问题:既得利益者、急功近利、科技成果宣传浮夸和利害冲突。
对此,我认为诺奖在新一代科学家中尚未有突破,起码反映中国科学尚未取得世界级公认的成果。诺奖得主是否最好的工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拿到诺奖再说此话,说明科学家的胸怀和志向。科研经费是一名科学工作者的必要因素,没有经费支持,何谈创新性成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已经不少了,但诺奖级成果至今尚未突破。急功近利的考核,发了几篇顶级期刊就厉害了的成果宣传仍然是浮躁。
真正的科学家不应把名利放在首位,而是科研的兴趣及毕生精力的探索。这样的科学家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科学本身与功利本来就不搭边。博士生不能只读论文不读原著。潜心做学问,诺奖不是高不可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