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亮剑》中有这么一段:独立团攻打平安县城的同时,各县大队、区小队、民兵牢牢拖住了外围增援的多路敌人,依靠围点打援的战术,使得攻城战役得以顺利完成。之所以能够取得这场胜利,除了主力部队,辅助力量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准确来讲,二者缺一不可且无法替代。
在各类灾害应对防御体系中,有时过于强调主力,认为其更备具专业性,却有可能忽略掉看似不起眼的辅助力量(末端力量),就此缺乏策应配合。既然是主力,就必然存在一些短板:系统复杂、调用缺乏灵活性、时间存在滞后性、数量有限,故而其整体功效的发挥也有限。反过来作为辅助力量,因为简单易行、灵活机动、快速响应、数量众多,则有望一定程度上分担主力原本所承受的压力。
以防洪为例,高水位持续运行下,千里大堤总有相对薄弱之处,如果不设法降低水位,总是寄希望于全线堤防的不断加高加宽,迟早会有某一地段“扛不住”而失守,假如在流域内河道沿岸设有无数个小型虹吸分洪装置,相机灵活启用,提前主动开辟“战场”,改善洪水时空分布,则有望“削减”暂态的洪峰,从而平稳度汛。再以灭火为例,如果能够借助技术提升每一个体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而提高初期灭火的“拦截”成功率,则明显胜过后期的大型抢险救援。
欲使末端力量的作用能够凸显,则需要深入探究适用于基层一线的相关技术,若没有此类关键技术的加持,继续沿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模式,末端力量的作用依然不会被人看见并重视,整个防灾减灾的过程依然是步步惊心、事倍功半。
灾害应对的各种手段需要多样化、小型化、简单化、平民化,全面注重技术经济性且能够大范围普及落地实施,这样的系统才“自带”更多的安全冗余,有一定的把握去应对更高风险,调节控制能力提升的同时,随着技术实施带来战术战略的根本改变,整个防御体系的运行也就具备了更强的“容错”能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