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霓的阅读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eny 既为馆员又为读者,将此一生。

博文

父亲

已有 382 次阅读 2024-6-16 14:5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下午二姐让我发张父亲的照片给她,我脑海中立刻浮现一张清瘦、英俊的脸庞,鼻梁挺直,肤色白晰、剪着平头的父亲的剪影,他是那种沉稳、斯文、不太言语但很有智慧的男人。这个剪影留在我记忆深处有40年了,他不受岁月磨蚀,一直这么活在我的心里头。

       7岁那年,父亲,我那个在多重生活压力中依然坚忍劳作、善待他人的父亲,在给红砖窑松钢筋箍的时候,两万片红砖倾泻下来,砸中了他那瘦削的身躯,把他吞没了。这砖窑是他为了建新房子而亲自烧的。但由于他托人买的煤炭质量不好,因而红砖的质量受到影响,母亲为父亲轻易信任他人购买了质量差的水泥而埋怨他。父亲心头也很焦虑。

       那一年他遇到的每一件事都不让他轻松。刚刚赶上责任制,插下的秧遭天旱,秧苗存活率不高。种的西瓜又因晚熟,一斤只能卖5分至8分钱,邻居家一斤卖了1角2。双抢的时候,妈妈在瓜田守夜,她的脚被掉落的床板打伤了,两个多月不能下地干活,家务和双全靠父亲一个人扛。请了帮手也是有限。那年浏阳农村才实行十五年分田到户,延长农田承包期限,他又计划盖新房,要靠种瓜赚钱,但今年第一次种瓜没有买到好价钱。我们三个女儿,最大的才11岁,没有什么能力帮他分担。爷爷年迈,也不能帮上多少忙。父亲肩上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但是他依然是那么心气平和、胸怀奋斗目标的一家之主,尽管生活让他负累沉沉,他依然热爱,从不抱怨。这一年是1984年。9月3日那天,他就是那样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养的牛,喂的猪,还有他对未来的计划,离开了我的妈妈,我的爷爷和我们三个女儿。

         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姐姐她们也许懂得了屏蔽悲伤,几乎想不起他的面貌,而我却把他深深镌刻在大脑里。因为当他离世的时候,我一直不相信我最爱的父亲会永远不会回家了。我那个时候天天盼着某一天他突然像从前一样,扛着锄头挑着担子,一声不响地走进家门,即使再累,父亲仍然是温和而慈祥的。他从没有给我留下过任何粗鲁的言行。他虽然只读过初中,但是他自学了医学,还曾在村上当过药铺掌柜,负责给村上的人开药方。他还自学了木匠。我们家的饭桌与书桌和椅子,都是他做的。他曾经可以去当邮差,因为爷爷担心风里来雨里去辛苦,没有同意。本来可以去当兵,可为了照顾老父亲,他还是放弃了。他有好几次机会可以走出农村,为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他都选择了留守在亲人身边。他的字写得相当好,文章也有文采。我刚刚读了一封他在去世前几个月写给外地家人的信而获知的。父亲留下的那些医学书、畜牧学书和农作物的书,都写着父亲的名字——焦贤芝,让我认识到父亲的好学。可是父亲的生命却在33岁的时候戛然而止。他一直在努力奋斗,想尽办法抓好家里的经济状况,供我们上学,让我们住上新红砖房。他忍辱负重,没有叹息,没有悲观,只有坚毅前行,挺直腰杆,与沉沉困难抗衡。他本来只是一个斯斯文文的后生,自己小时候也遭受了丧母之痛,生活一直是艰难不易的。当他成家之后,又添了三个姑娘,他的生活压力愈加沉重。但是他却依然无微不至地守护着我们。有一天傍晚,我因跟小伙伴玩下腰后翻,右胳膊脱臼了,劳作一天的他急忙驮着我往龙伏镇医院赶,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擦。那是他留给我的仅有的记忆中最深刻的。

        父亲至今定格在我心里形象,永远不会老去。他热爱学习,好钻研,喜欢摸索新事物,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始终保持勤劳致富的信念。他待身边的人都是真诚友善的。我本来一直将对父亲的思念,埋藏在最脆弱却又永远保鲜的心灵深处。今天二姐问我要他的照片,我再也无法掩藏这份凝重的想念。父亲,祝您节日快乐!您在我心中永远是33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78660-1438409.html

上一篇:经世致用,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收藏 IP: 112.4.211.*| 热度|

3 杨正瓴 郑永军 杨卫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