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如何免费快速找到我的全部论著

已有 288 次阅读 2024-6-4 09:01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201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如何免费快速找到我的全部论著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6月4日发布(第34777号)

202445润东黄氏(德厚堂)第十一次续修宗谱颁谱典礼在扬中隆重举行。这里发布36卷新修宗谱第一卷宗贤传序中我撰写于2022117日《我的自传》照相版。其中涉及我的教学和学术活动的叙述摘要如下:

196410-19655月,(我)参加了有三位省委书记集中蹲点的陕西西乡县杨河公社李家沟大队的“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负责汇编了集中反映大队“四清”实情的35万字《李家沟大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资料汇编》(内部限量铅印出版),成为迄今难得保存的原始调查资料。

1966-1976年十年动乱使我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30-40岁黄金岁月。  

1978-1998年的二十年,是我发奋拼搏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二十年。在北师大历史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以本人爱好的当代世界史和美国史为教学和研究重点领域,统计数字显示:连续18年间共讲课93,平均每学期82.5学时; 听课人数共5464人次。先后开设基础课、选修课、专题课和讲座共14,研究生课程8,涉及美国近代史、美国现代史、美国史、经济史、美国社会保障史、美国史学研究、西方现代经济史、现代资本主义研究、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当代世界史、现代世界理论、现代史学理论等方面。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6人。同时还应聘在其他高校和单位讲课和讲学共113,3650学时,平均每学期101学时,听课人数为6421人次。举办学术报告6094,听众共6533人次。1990-1996年,我受聘参加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历史组,为全国统一高考命题,为此,每年封闭整整两个月。新世纪之交还撰文推动全国开展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大讨论,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影响广泛。

在职期间,我还先后参与和指导培养了16名美国史硕士研究生,其中有的已是多年在美国执教的教授,有的是我国驻外大使,有的在学术教育和国家行政等岗位事业有成。

 

1978-1998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01篇,110万字。如:《外来移民和美国的发展》(《世界历史》,1979年第6期)、《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影响的消除》(《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世界历史》,1989年第6期, 《新华文摘》1990年第3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世界历史》1993年第5期)等。发表散论、译文、校文160,130万字;主编、参编700万字,待版197万字;打印教材464万字,合计1600万字。著译编出版物主要有《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198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美国史》(198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1917-1939年的美国》(黄德禄、黄安年选译1990年,商务印书馆)、《美国的崛起(17-19世纪的美国)》(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美国社会经济史论》(1993年,山西教育出版社)、《美国2500历史名人传略》(李世洞、黄安年等译,1994年,东方出版社)、《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主编1996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刘宗绪、黄安年著,1996年,西北大学出版社)、《当代世界五十年》(199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1998年,商务印书馆)等20余种,含多种美国问题书目的编撰和高校教材、百科辞典等。令人遗憾的是,由我主编、有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与的当代三卷本《世界大通史》,以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多样化为主轴,总共200万字,1998年初已经完稿,因广东人民出版社毁约而未能出版。

    在职期间,我还兼任北京市历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九江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等学术公益工作,为振兴教育和学术事业作贡献,1992-2007年,受聘任具有全球影响的美国的《美国历史杂志》三位中国特约编辑之一。

    1991-1992年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退休后,自1999年到2015年,先后六次和老伴一起到美国探亲和社会考察,对于居住在基层社区和游走美国各地、全面了解一个真美国和扩大全球视野很有启迪。

1998年以来,退而不休,笔耕不辍。截止2017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黄安年、任东来、杨玉圣主编,2003年,中国法制出版社)、《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2005年,文化艺术出版社)、《老话题与新挑战—美国的崛起与崛起后的美国》(2009年,中国法制出版社)、《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2012年,中国法制出版社)等,特别是自2006-2017年间连续出版了八本有关赴美建设铁路华工的系列著作:《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2006年,五洲传播出版社)、《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英文版(2006年,五洲传播出版社)、《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2010年,白山出版社)、《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繁体版(2014年,中国台湾华艺学术出版社)、《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黄安年、李炬编,2015年,中国铁道出版社)、《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修订版)2017年,五洲传播出版社)、《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修订英文版)(2017年,五洲传播出版社)、《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从沉默的道钉到沉默道钉的足迹》(2017年,华艺出版社)。其中和李炬合著的大型历史图册集图文丰富、成果荟萃、实证考察、雅俗共赏,在海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产生巨大影响。

退休后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如《美国的崛起与发展》(《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10月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等)。通过超星数字图书馆录制学术视频讲座《美国现代化进程》2007)、《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研究》(2008)、《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2009)、《二十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研究》(2016)等,通过央视等媒体录播学术讲座,在国家图书馆及一些高校作专题学术报告数十次。2002-2007年主办学术交流网,特别是20073月以来加盟科学网发布黄安年的博客,十五年来5400多个日日夜夜从未间断,截至2022年初总共已经发文29000多篇,图片25.5万张,累计访问量为7100多万人次,绝大部分是原创,兼具学术性、普及性、知识性、资料性、见闻性、即时性。我的开博宗旨是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记叙转折年代瞬息变化、全球发展和家国情怀的个人视野,被忽视的沉默群体和民众生活点滴,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所思所想、所论所汇、所喜所忧。博文中还专门列出宗谱家谱专栏,涉及许多润东黄氏宗谱研究。还有我和吕启祥两人近万本学术藏书的目录编撰逐一介绍,完成后将无偿捐赠给意欲完整接收的单位,以供资源共享、延续学术研究。

【我的自传--润东黄氏(德厚堂)第十一次续修宗谱(2024甲辰版·卷一)】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410日(第34527篇)

 1

DSCN5230.JPG

2

DSCN5258.JPG

3

DSCN5262.JPG

4

DSCN5263.JPG

5

DSCN5264.JPG

6

DSCN5265.JPG

7

DSCN5266.JPG

8

DSCN5267.JPG

上述所有涉及我的论著包括公开发布和内刊发表的著作和论文全部可以免费从科学网上找到。登录科学网是免费的,当然也不允许下载者用于收费获利,那样做为侵权行为。

 

登录科学网黄安年的博客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可以查到自202737日我加盟科学网以来截止202463日全部34770篇博文及31.46万多张图片和照片,其中有迄今全部的个人书目、个人纸媒文章、个人论文稿、个人书稿和讲稿、个人撰写的报道和词条、个人校文和译文、相关学术资料评论和报道、个人日志中有关教学和学术的记载,个人保存的信件和相关照片等,此类博文还在继续撰写和发布中。

 

就读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职教学研究人员习惯于一条龙服务链接(含知网提供收费服务的学术期刊文章)。权威部门规定关系学校何师生的项目、信息源、乃至学位论文通过及论文等级认定绑定在一起,形成利益链共同体。许多学校图书馆为此不得不每年向知网缴纳数以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费用,来换取师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接上知网网口有条件又有限制地下载期刊文章,从而无需自己花钱,但是如果师生个人不能在指定的图书馆入径那就要缴费了,包括像我这样的作者。这也可以解读为何迄今几乎极少有在职师生出面诉知网侵权的,杨玉圣教授作为迄今在职教师起诉知网实在难能可贵。

 

如果列位通过科学网难以找到我的论著,那么请您直接和我本人联系,我会免费向你提供所需论著,只是只能用于教学研究的需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36782.html

上一篇:游览墨西哥科斯塔玛雅查乔本玛雅遗址C(Zone Arqueologica De Chaachoben)(2024.3.2
下一篇:1980年9月21-30日日记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2 1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