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极光晚会的告别

已有 597 次阅读 2024-2-28 11:00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顾月华的书页,2021-11-19 23:37

第二十九道极光极光文学系列讲座极光晚会顾月华(整理与总结)

2021年11月18日星期四晚上,由顾月华策划、由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皇后区图书馆新移民服务部联合举办,由陈曦、纽约桃花、南希、应帆和顾月华为主的工作团队,在云会隆重推出了极光系列一共二十八道讲座。今天晚上是极光晚会,也是一次告别,也是一次总结,也是联欢晩会。由总策划顾月华担任主持人,由陈曦、桃花、南希、应帆工作团队担任联合主持人,分别负责海报设计与技术管理的工作。

首先由策划人与创办者顾月华致了开幕辞:

美东的朋友晚上好,美西的朋友们下午好,亚洲的朋友早上好,欧洲的朋友半夜好!

很高兴大家来参加我们的最后一场《我与极光》的晚会,今天的主讲人与嘉宾非常多,但是我却必须占用十多分钟的时间,向大家总结汇报极光讲座的来龙去脉,这个节目一年中的成果和数据,请容许我来作这个晚会的开场白。

在我策划开启极光文学讲座的时候,我定了一个高冷的基调,在寒冷的夜空,看似沉默的宇宙中,会有一个奇异的现象,当太陽能流與地球磁場在碰撞時变成一道道极光,正如一个人的思想火花产生的文字带着爱和生命,这灵魂灵动形成的文学作品,它們就像极光一样,誕生出不同的光輝。

在这个极光群里,不注重头衔,沒有级别,人人平等,都是一颗颗发光的星星。

从叶周的《一幅伸展着的文学地图——构筑作家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开始打响了第一炮,似乎也可用来为我的总结作为点题。

我们的极光文学系列讲座超越了空间的束缚,无限地拓展着我们的文学世界,从美国东海岸为据点,又向北美发展,有加拿大华语作家加入,其间,大陸的学者教授与评论家陆续进入大家的视野,继而引发我们邀请更多更远更好的朋友们一起加入,最后亚洲,欧洲及中国大陸各地区都有作家纷纷被请来加盟,成为全球范围的团队,大大的丰富了我们文学系列的内容,提高了文友们的兴趣,更加为极光文学增添了不同的色彩与亮度。没有他们付出毕生心血创作的作品和分享,就没有极光的光芒。

我代表极光系列主办方的三个单位,和我本人及工作组成员,谨在此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並祝福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取得最大的成功!

极光文学系列讲座从2020年10月21日,至2021年11月18日,一共办了29场。其实还有一场跟人合作的春节仰望星空百年新诗云会,应该有30场。回顾极光文学讲座的内容是不可思议的,涉及新移民华文文学在虚构与非虚构写作方面、在小说散文诗歌传记与剧作方面、在写作、评论、及传播重大课题方面、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都有精深的探索和讨论,不知不觉的,完成了以下的名单:

1,10月21日,叶周:一幅伸展着的文学地图

2,11月5日,桃花:传统记文学背后的人生

3,11月19日,少君:回望网络文学的历史

4,12月3日,陈九:卡达菲魔箱

5,12月17日,瑞琳:北美新移民男女作家比较

6,1月7日,王渝:永远的四重奏

7,1月21日,陈屹:挑战与发现

8,2月4日,沈宁:历史与文学的对话

9,2月18日,凌岚:海外小说写作的可能性

附:2月20日宇秀:仰望星空的云诗会

10,3月4日,陈谦:写作在硅谷

11,3月18日,黄宗之:浅谈社会热点话题作品的创作

12,4月1日,刘荒田:海外散文写作漫谈

13,4月15日,顾月华:新书里的老故事

14,4月29日,顾艳:一个作家的眼界

15,5月13日,施玮:女性、灵性、历史

16,5月20日,苏炜:《铁汉金钉》音乐赏析会

17, 5月27日,海云:我的写作和我的人生

18,6月10日,申美英:王妃的传奇背后

19,6月24日郑南川:浅谈现实小说中的人学与伦理

20,7月8日曾𣇈文:在双重经验中往返

21,7月22日薛海翔:从小说到剧本的转轨与守恒

22,8月5日,戴小华:蕉风椰雨中的文学路

23,8月19日,元山里子:黑暗中人性的救赎

24,9月2日,周仰之:《战争与和平》历史与小说

25,9月16日,宇秀:诗人的宿命和诗的永恒

26,9月30日,方丽娜:以悲剧力量,托起人性之重

27,10月14日,张纯瑛:与永恒拔河

28,10月28日,杨剑龙:存在与慾望中的人情人性

29,11月18 日,全体人员:《我与极光》极光晚会

极光文学讲座的每一次总结,都会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的网站发布,这个学会网站是中国与全世界的华文文学协会结盟挂鈎的世界华文文学联盟的刊物,所以链接了全球的主要网站。另外,我们保留了全部视频公开在优酷YouTube播放,所以在海内外我们都把讲座尽力保护好它们的存留。

毕光明教授曾经说过:极光文学系列活动活跃了华语世界的文学气氛,尤其是推动了新移民文学的创作与评论研究的展开,新移民文学是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生机的部分,是世界文学中的特殊现象,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值得海内外文学评论工作者做深度研究。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这样的评价,是很令人欣慰的。

极光文学系列是由顾月华创始和担任策划,由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纽约皇后区图书馆新移民服务部共同主办的文学活动。陈曦担任技术总监、纽约桃花完成海报设计与视频制作、南希、应帆担任助理的极光工作团队负责具体事务。

除了我是个闲人外,他们四位都是在职人员,尤其桃花,她有多种职务在身,却必须负责视频及海报设计的重任,这两件事情所需化费的精神与时间,是远远超过了讲座的两小时,而且她在生病期间,仍然坚持为极光工作,令人感动。

陈曦的技术总监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同时她兼管开场白和每一次的现场后台技术操控,尤其是预演的安排,帮助主讲人播放PPT,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失误差错。南希和应帆都是好作家,面对入组的主讲和嘉宾,他们谦逊有礼,亲切热情,随时准备候补救场,有几次主讲或嘉宾因故缺席的情况下,他们事先都有准备,立即上位。所以极光讲座办了这么多场,即使临时出现紧急情况,但是不会有混乱的状况,应该是这个小团队的团结一心无私贡献。

在工作组外还有一个人值得我们感谢赞美,那就是陈屹,她把每一期总结又加了许多图片,编辑成极为精美的故事,发布在留美学子公众号上,博得了读者很多好评,我现在代表所有极光系列中的每一位成员,向这个工作组五位成员和陈屹致以感谢和表扬。

下面我汇报一下我们极光文学系列的文档资料库情况:在每一期极光文学讲座后,我都做一个整理和总结,便于阅读,现在一共有29篇,每篇文章都是万字左右。主讲人和嘉宾的原文有64篇。我希望有国内的学者帮助我们完成出版极光文集的愿望,无论从哪方面的合作都可以,如果有进一步的可行性发展,我向大家再商量,汇报。

在这么多期的合作中,我象一个小学生,越来越觉得收益很大,你们都是我的老师,可是这个学生却常常冒犯老师,逼写讲义,还要在开课前先批改老师的作业,凡此种种,如果工作态度生硬失礼,曾经使你们不愉快,我诚悬地向你们道歉,希望你们能愿谅我。

最后,我也只用三分钟再说说《我与极光》的关系,回顾我的一生,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五年前2016年我在白舒荣大姐的鼓励支持下,创建了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第二件事是创办了极光文学系列讲座。常常有人问我怎么会想起办极光?而这名字又怎么出来的呢?我今天披露我与极光的故事。

我与极光缘起于2020年9月,我的情绪曾经低落到谷底,一个离奇的梦引导我从迷茫中走了出来,那种如在最黑暗的夜晚见到光明,极光兩个字就此诞生。我只有想要做点什么的強烈心愿,这个卑微的心愿成为我奉献的动力,当我把依赖亲情的心转移到极光讲座的时候,並不以为它真的能让我走出困境,但是极光已经救了我,一年前的消沉己经消失,现在的我已获重生。

我在极光的氛围里重新认识了每一个朋友,从少到多,渐渐组成了亲密的团队,也是自助才有人助天助,是每一位参与者完成了极光大业,从你们身上我受益良多,也感受到了亲情友情和真情,我也在真诚的奉献中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被信任的幸福。

我感恩极光,感恩极光团队,感恩有你们。希望你们不要因为极光的结束而远离我,请保持与我的情谊,其实我很脆弱,尤其是在我不能跟家人一起的岁月中,极光就是我的家,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我爱你们。

谢谢大家!

接着请毕光明教授对极光文学系列进行总结评价。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毕光明教授的发言,原文如下: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以美东为大本营的文学极光系列,是2020年至2021年里世界华文文学当中最具规模、最有成效因而最有希望载入史册的文学活动,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文学生活和精神世界,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

今天这个晚会将为这个旷世的系列讲座画上圆满的句号,落幕的音乐尚未响起,惜别的心潮已把我们淹没。

感谢顾老师安排我做这个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但也诚惶诚恐。有这么好的表达机会,担心的是说不出什么而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我想接着尊敬的顾老师,进一步谈谈极光文学活动具有的意义、值得总结的经验和它给我们的启示。

第1,业余文学团队创造奇迹。

我们都知道,文学创作是个人劳动,是孤独的事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集体创作,如上海县组织写作组创作《虹南作战史》,结果证明是失败的。但是,文学交流、文学传播、文学评论和研究这些活动,却可以由团体来承担。不过,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持续性的文学活动,只能是在体制内的,应该有专职人员负责和有经费做保障,从来没见过有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定期规模化地开展多人参加的文学演讲和评论活动。

不可思议的是,在北美文坛,几个文学同好,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利用业余时间,以“极光”命名,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每两周一次准时地举行开放式的系列讲座,担任主讲人的都是活跃于世界华文文学中的知名作家,为之点评的嘉宾也是有成就的作家、评论家和学者,讲座的据点在美国东海岸,但参与者逐渐从北美扩展到欧洲、亚洲,几乎是全球性的,由于讲座活动正规、专业、高水平,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广泛的瞩目,活动的过程得到了完整的记录,成果丰硕,完成的是一项许多专门的文学机构都无法完成的事业。

这个文学团队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奇迹呢?刚才团队的核心人物顾月华老师已经做了回答:团结一心,无私奉献。顾大姐是极光文学讲座的创办者,整个讲座由她策划,她把“极光”当作自己的家,全力投入,每一期都事前精心设计,认真准备,严格把关,一字一字审阅讲稿,讲座开始后全程把控,讲座一结束就连夜进行整理和总结,拿出一万多字的文字版。

她的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影响和凝聚了以她为核心的小团队,五人团队里担任技术总监的陈曦、担任海报设计与视频制作的纽约桃花、担任助理的南希和应帆,都是在职人员,但加入团队后无不不辞辛苦,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所承担的工作,确保讲座的顺利开展和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这样的工作态度和对文学的热忱,非常贴近文学的本性,那就是非功利,无我。这跟体制内的文学活动需要利益来驱动形成鲜明对照。

我相信,极光文学讲座这种文学活动方式,会给中国大陆文学界以教育和启示,带动更多的人不问报酬参与公益性的文学与文化活动,让文学回归精神自适的本位。

第2,作家和评论家面对面,创互动模式,开文学新风。

自文学在大学文学教育里被体制化以后,作家与批评家似乎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走不到一块。以高校为主的文学研究平台,以文学史、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为题的学术研讨会不断,但绝少有作家参加,搞研究的不屑于同作家见面,这样就很难形成面对面的对话,研究者缺乏对作家的直接接触和感性认识,影响了对作品的准确理解,文学的审美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作家也得不到直接性的中肯的批评而影响了艺术水平的提高。

极光文学讲座是对文学生产上的创作与研究分治的文学生产方面的偏差的有力纠正。在为期一年的28场讲座里,主讲人和嘉宾同台,相当作家和评论家面对面,实际上是相互表达对文学的理解,共同探讨创作中的问题,于是视界被打开,思维被激活,双方都从中受益。并且,这种互动并不是仅仅在嘉宾和主讲人之间进行,在自由发言阶段,听众也能发表意见,这种多个方向的撞击所产生的思想火花更能把文学的天空照亮,每个参加者都能从中得到意料不到的收获。

讲座中主讲人是主角,想要向大家报告的是自己有哪些成果,而且要解释这些成果是怎样产生的,所以要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如何走上文学道路,创作的缘起,写作意图,采取的方法,审美上的追求,对文学的理解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让文学作品变得立体化,对评论家和读者理解和评价作家的创作极有帮助,作家的自述会使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方法大放异彩。有些演讲在介绍自己的文学观念或作品的内涵时,往往有很精彩的艺术观点,一些独到见解具有理论价值,这都是评论研究工作者在背对作家本人的评论研究模式中无法得到的资源。

极光文学讲座里,就有很多闪光的思想创见,比如“认为小说的作者在小说中所描绘的不仅仅是他所经历的真实生活,而应该是作者想象中的,经过他创造的独特世界,这个独特的世界是与众不同的,这才是真正属于作家的文学世界。而小说家最具价值的功能,就是为读者构筑和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世界”;再如“哲学是哲学的抽象,而文学是文学的抽象,所有的艺术都是抽象,都必须抽象,概括它就是一个各种符号”,又如“如果说,北美的新移民女作家的创作其突出的特征是写‘大历史’中的‘人’,那么男作家的创作则更多是通过写‘人’来凸显某些‘大历史’的隐秘角落,他们着笔与着眼的方向正好相反”,等等。

无论是对文学本质的概括,还是对创作现象的把握,都体现出极光讲座的思想水准和文学水平,且说明作家与评论家的现场互动能够促进彼此的认知,做到资源共享,使双方更好地发挥创造潜能。作家与评论家坦诚相待,相互了解,将会改变文学界的风气。我相信,有极光讲座做示范,今后中国大陆学界和文学界会改变学术研讨的格局和评论的方式,让作家与评论家的友好交流成为一种风气。

第3,展示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实力,绘出新的文学地图,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极光讲座共有28场,如果加上春节百年诗会,就有29场。近30场极光文学讲座,名家云集,奇人迭现,新秀闪耀,让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实力得到一次很好的展示,刷新了华语文学的版图,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对象。

近些年,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建设不断加强,研究队伍日益壮大,黄宗之先生所期待的《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编撰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国内从事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人员,对海外华文文学包括新移民文学的家底并没有摸透,许多有成绩的作家尚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极光讲座加强了世界各地华文作家之间的联系,也增进了国内学界对海外华文文学的了解。

海外华文文学特别是新移民文学的权威评论家陈瑞琳,在她的报告里列出了一个北美新移民女作家的长长的名单,令人吃惊:海外原来有这么多的汉语作家,创作群体如此之大,的确值得关注和研究。

极光讲座纳入的参与者圈子,是不断放大的。主讲人之一的叶周先生从中看到了海外华文文学对于华语文学的贡献,他认为“最大的意义就是为世界华语文学和中国华语文学提供了一幅地域广大,同时又是充满了丰富内容的地图。摊开这幅地图,不仅发现作者们笔下的华人们生活在中国大陆、台湾和港澳,他们更远足千万里,足迹遍及全世界所有有人的地方。当海外华文文学蓬勃发展,积累下丰富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人物活动的区域遍及全世界。当这样一幅丰富多彩,富有世界各国人文色彩的地图展开之后,读者就会由衷地感谢海外华文文学成果的贡献和意义。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中有多元文化的冲突和交流,有对母语文化的眷恋和反思,有遭遇异域文化时的震惊、惶恐,以致后来的接受、和谐相处。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海外华文文学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史学上的意义和价值。海外华文文学不仅给本土中国的中国文学增加了多元化的丰富内容,并且使华语文学走出了有限的国境疆域,发展延伸到世界的区域。”叶周的说法是成立的。

事实上,持续一年的极光文学系列讲座,通过一大批海外华文作家的亮相及其引起的分析评价,已经约略绘制出了一幅新的世界华文文学地图,今后只需不断添加新的标记。这幅地图是足以令全世界华人自豪的,从台湾、香港、澳门和大陆移居国外的几代文化精英,已经把华语文学的旗帜插遍了大半个地球,除了英语文学,世界上没有另一个语种的文学像汉语文学一样会在地球上分布如此之广,拥有的读者如此之多。正因此,华语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所占的比重早已加大,繁荣华语文学,就是在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而极光文学讲座让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并以更有实绩的创作与评论去扩大这方面的成果,使人类的精神之光更加绚烂。

我与毕光明教授的总结,从主观和客观角度基本涵盖了极光的内容与神韵。接下来是极光晚会正式开始大家的发言,先由三个主办方发言。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长蔡维忠:极光的意思是高冷。这两个字各有含义。第一个字,高,是指文学的高标准,高境界,高质量。一个高字,为我们树立了两个参照,一是可能,一是不能。可能是指什么?当一个很有成就的作家跟我们分享创作经验和作品时,是为我们树立了参照,即我们可能达到的高度。不能是指什么?文学作品是独特的艺术表现,不能仿造。别人的成就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的设定了禁区;告示我们应该开阔自己的视角,挖掘自己的题材,创造独特的作品。一个好的讲座,就是为我们树立了可能和不能的参照。我们作为听众,真正把握好可能和不能之间的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收获。

第二个字,冷。冷的意思,就是守住内心,不让它随波逐流,追求时尚,追赶热点。冷的作用是隔热。隔什么热呢?热有两种。一种是喧嚣的热,躁动的热,那是外面的热,尘世的热。另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对文学的热爱,那是里面的热,内心的热。作家内心的热要足够强大,才能抵挡外面尘世的热,不使内心的热受到侵蚀。作家是外冷内热的人,他的冷是对内心的守护。

这28期讲座是对高冷的完满诠释,是高冷的具体体现。这个成绩是以精心的策划,辛勤的准备,机警的临场发挥为前提取得的。这是所有组织者和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应该提到,总策划顾大姐对于每一期讲座都给予极大的重视,提前两星期开始布局,分派任务。特别是她对主讲人和嘉宾毫不客气,提出严格而具体的要求,要求在讲座之前完成书面演讲稿。这才有每期一万多字的精品。

这个系列邀请了北美,欧洲、亚洲和国内许多重量级作家做主讲和嘉宾,一共举办了28期高质量的讲座,每两个星期举办一期,从不间断,一气呵成。在没有外部政府、商业、机构的支持下完成了这样的大系列,我以前没有见过,所以我认为是个创举。为此,我代表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向极光系列的所有参加者,向核心人物顾月华,和极光团队成员陈曦、纽约桃花、南希、应帆,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梓樱:协会的五位理事,有三位在全力协助极光文学系列打造品牌,她们是陈曦、南希、桃花。我知道她们不仅有自己的工作,有家庭的重担,还有许多自己的写作计划,但她们都不吝拿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配合每一场讲座,无论是在宣传、技术支持,还在做嘉宾或主持人,都尽心尽力,做得完美,获得一致好评。我自叹不如,在一整天的工作之后,常常觉得精疲力竭,力不从心,无法坚持每次到场学习和支持,在此特表歉意。

纽约皇后区图书馆新移民服务部总监陈曦:时间过的真快,一晃极光系列就到尾声了。还记得去年秋天的时候顾月华大姐联系我,说要和我们图书馆新移民服务部联合举办极光讲座,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回想起我们团队组织的28场云端讲座,就像经历了一次奇幻美妙的文学旅程,海内外优秀的作家们轮番登场,迅速成为疫情中文学爱好者们翘首以待的文学盛宴和靓丽的风景线。

我作为极光系列的主办方和团队成员,要由衷地感谢顾月华大姐,可以说顾大姐是这次极光讲座成功的灵魂人物,没有她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极光。很多幕后的付出你们可能无从知晓,从联络主讲人和主持人,发言主题的审核,到讲座流程和结束后的文字总结,顾大姐都是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当然,让我觉得很幸运的还有,我们的小极光团队配合默契,互相帮助和支持,总是以团队为先,从来不计个人得失。这样的团队精神是极光成功的关键,也孕育了极光精神,值得我认真地学习和坚持。

今天是极光晚会,也是极光落幕的日子。我的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有万分的不舍。就以王勃的诗句送给各位在极光讲座中结下缘分的老师们和朋友们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有缘再见!

在极光晚会开始的时候,由一首“文学的极光 极光的文学”诗朗诵拉开了序幕。

上海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这是七彩的极光/在夜空中婉转徜徉/这是极光的文学/在太空里传播八方/月华将真情酝酿/桃花在心底绽放/应将文学的帆升起/随楠溪的涓涓之水/迎接晨曦的朝阳/晨熠是文学的霞光。这是绚丽的极光/在生命里闪烁辉煌/这是极光的文学/在五大洲驰骋歌唱/构筑独特的文学世界。(下略)

接下来是工作团队发言,纽约女作家桃花:一场极光盛会,对别人来说,是疫情之中文学带来的精神享受,对我而言,是让我回顾历史,追溯消失的家世的一场特殊活动。在这段长达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经历了大叔的生病与过世,自己和家人患病等坎坷。因此,2020年9月到今天,不管从极光灿烂绽放的过程,还是个人而言,都让我记忆犹新。为此,我再次感谢顾大姐,以及其他几位极光主讲和嘉宾,你们同我一起见证了极光文学盛宴搭建的过程,也见证了我家族及个人的一段小历史。

纽约女作家南希:最后一场极光晚会,因时间关系,我先说三点:

第一点,先说顾大姐,她是一个有正能量的人,正能量的人心大,不计较,不开心的事也没什么大不了;正能量的人积极:与之交往,会拉着你向前奔跑;因此,由顾大姐策划“极光”毫不奇怪,因为她就是一个自带光芒的人。

第二点,说说我自己,我有一点对不住顾大姐,她也曾经请我来讲一场极光讲座,但因为我个人的原因,没有实现,我很遗憾失去这么好的交流机会;但是,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年多来,通过和海内外作家与学者的交流,使我深受裨益;也感受到了绚丽多姿的文学极光。

第三点,说说极光小组,是一个很少见的团体,每个人的素质之高、配合之默契,很少见到。这个小组既非官方出面,又无机构为后盾,更没有经费,纯粹是为大家义务劳动,作家服务作家;这是一个全面开挂的小组,精心的策划,辛勤的准备,机警的临场发挥,创造了一个海外文坛的高光时刻。能参其中,与有荣焉!

北美中文作家应帆:记得去年十月中的时候,顾老师给我微信,邀请我以北美中文作协的代表身份加入极光团队,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持。

我当时和朋友正在纽约的哈德逊河边科罗敦水库“探秋”,全然没想到自己会参与并见证海外华文文学的一场场更为斑斓丰富的“探求”之旅。极光系列不仅让我对身边、大纽约地区的海外华文文学创作有了更深更广的了解,也激起我对世界各地海外华文写作者和他们作品的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写作者,看到顾老师等前辈们为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和传播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让我深深感受到文学的灿烂、美丽、力量和传承。极光讲座的主讲人和嘉宾纷纷登场,说出了他们的感言。

北美中文作家叶周:去年十月我在极光讲座演讲的题目是《一幅伸展的文学地图》。转眼一年过去了,整个极光系列30场讲座,参与的作家从美西到美东,从美国到加拿大,从美洲到亚洲,再到欧洲。如果说我写那篇题目时看到的还只是地图上的一系列标记,那么经过这整整一年,华文文学的文学地图已经在极光辉映下成为一幅色彩艳丽,立体丰富的生动画面。大家看到的每一个演讲者都是各具特色的,每位作家的作品都表现了不同地域的特质,每一段故事都有吸引人的地方。而所有这些加起来,也就组合成一幅宏阔的画面。

纽约女作家陈屹:如何给文章起个让读者一目了然又抓人的标题,成了我最后的痛苦时刻。

凌岚演讲的原标题《海外小说写作的可能性》,我改成《离岸流:我有很多辈子可以活》离岸流是她的书名。

戴小华演讲的原标题《蕉风椰雨中的文学路》,我改成《因为有情:忽如归》,忽如归是她的书名。

郑南川演讲的原标题《浅谈现实小说中的人学与伦理》,我改成《与“死亡”相遇,把感悟变成一句话》;

曾晓文演讲的原标题《在双重经验中往返》,我改成《穿越三种文化 我背“灵魂”回家》。

我感悟三点之一:优秀的人更努力“比你聪明、比你优秀的作家,他们比你还努力!”是的,作为每一期文稿的编辑,对此我的体会,无比深刻。在同一坐标和时空范围里,需要作家参与从演讲内容、到文字落实、最后到内容发出前的审阅,许多繁琐的事务中,以往在作品中相见的作家,突然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无论他们曾经多么辉煌,名气多么震耳,在作品文字面前,作家们对完美的追求、表现的勤奋、谦卑、公益心、效率与风度,让我感受和拥抱着超出作品自身优秀之外的品德与品味!因为“极光”的舞台,原本平面的人性立体透明化了。

哈佛大学张凤:诸位主讲和主办,几乎都是我最熟悉的好友,也是研究北美中国移民文学,不可获缺的主角!这是在全球化移民文学中领先的层次。

美国作家少君:极光文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记录和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在特殊的时期通过对话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交流,让我们有机会在灾难中回顾和探讨文学之美。

评论家作家瑞琳:2020年,疫情虽然锁住了人们的脚步,但却开启了云端交流的新时代。感谢纽约女作家协会创会会长顾月华,敏锐地感应到了文友心中的呼唤,一举创办“极光文学云端讲座”,这一口气就是28期,让世界华文文坛上的优秀作家一一登场,他们各显神通,放飞了自由的心灵,触摸着生活的果敢真诚,为这个时代缔造了一道道耀眼的海外文学极光!

北美女作家施玮:我在极光文学讲座的系列中,非常荣幸,也是非常感恩地打了一个“全垒”:分别担任了主讲人、主持人、主评人、发言人、听讲人。在此感谢每一位新老朋友,我们一同创造了这一道道“极致的光芒”。虽然无法一一说你们的名字,但请相信,你们的名字、你们的脸庞,都深藏在我的心中,是我心中那道“极光”的一部分。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中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生命本就是彼此相连的,而文学之美、精神之美、思想之美、灵魂之美……必超越时空所限,穿过云层,与太阳同行。

耶鲁大学苏炜:我感觉到不足的地方就是我没有领略到那个极光之极,如果不够极致不够表现文学的极尽的眼光,我就不能满足。咏极光——为纽约《极光文学》以30场云讲座收官而记。几缕微香沁疫澜,万千芒线落征鞍。宏光紫气凛穹宇,清盏浊醪酣笔端。遥掖枰盘黑白子,近耘河岳烟霞餐。山拦海隔未知远,屏寄乡心一叶丹。11/9/2021午后于耶鲁澄斋

学者李大兴:和蘇煒兄詠極光並步原韻,疫中止水起微瀾,文在真情馬在鞍,人世幾回傷往事,極光卅道上雲端,思君唱和揚卮酒,嘆我蹉跎謀稻餐,讀史浮塵多蔽日,如椽大筆寸心丹。2021/11/11于洛杉矶

作家沈宁:顾大姐到小山村找我,要我参加极光活动。顾大姐具有贵族教养和风度,我很敬重她,接受了。虽然我的演讲远不及其他各位的演讲精彩,但我尽力了,也算做了一点贡献。我不善交际,也不习惯经常的送往迎来,但我珍视极光这个群体,关注所有的演讲。极光激活了我的热情和希望,看到文学的美好,世界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值得热爱,值得继续。

加拿大作家陆蔚青:极光讲座是疫情中一个出人意料的喜悦,是隔离时期真情与温情的碰撞。它不仅让疫情的冷漠无助有了希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即使在人类历史最黑暗的时刻,文学也可以用它开阔的胸襟,展示着人性的温暖与光芒。从这个意义上讲,极光活动已经超出了文学范畴,而进入了更加广阔的人性关怀。

小说家陈谦:“极光文学讲座”开始得比较晚。开始听到活动的消息,心里有点不太肯定,不知道它跟类似的其它艺文讲座有什么区别。看到是月华姐创办的,请来的也是几位文友,就抱着相互支持的心态参加了几次活动,很快就发现了它的独特和出色之处,意识到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海外文化交流平台诞生了,令人欣喜,并充满期待。

每一次的讲座活动,就像是在加油站里的相会,大家互相鼓励,彼此真诚交流,让参与者在精神上获得深度的愉悦。月华姐说极光团队追求的是质不是量,有真正的知音就是成功。我们现在看到“极光文学讲座”获得了不易复制的成功。

伤痕文学鼻祖卢新华:说实话我并不太喜欢极致的极这个字,因为见惯了生活中极端的人行极端之事,以极左的面目而实际上是做极右的事。整起人来无所不用其极,最后物极必反走向自己的反面。然而极光艺术的极致却是例外,极光讲座更是例外,它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类心灵所释放出的夺目的光辉。世界上没有一件事可以以一个人的一己之力独立完成的,都是众缘成就,就如一场场极光美妙不忍离去的盛宴是众人完成的。

洛杉矶作家黄宗之:回望爬上顶峰看到极光的一路艰辛,我突然浮想联翩:我们这些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所经历的人生之途又何尝不是同一道理呢?我们的前面横着的是一座又一座高山。我们华文作家在海外艰辛地写作,一边努力工作求生存,一边含辛茹苦爬格子。这一路下来,前面总会出现我们意料不到的困境,写作瓶颈,题材敏感,出版不易。极光讲座中,我看到大家陈述的各自不俗成就,我深深感悟到,人生漫长,当我们处在最艰难的关头时,只要不畏困苦,艰辛跋涉,不轻言放弃,我们才有可能攀上最高的山顶,看到最美丽、最壮观的景象。这就是极光给与我的启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少川:组织主持系列讲座的小团队只有几名成员,精心策划,勤勉服务,既非官方出面,也无其他机构为后盾,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奉献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对文学的敬畏与钟爱!30场文学讲座引起海内外华文作家与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用一度形成“极光热”也不为过,国内权威的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网站完整地报道了30场讲座的进程。未来的华文文学史,也会记下疫情时期这道令人难忘的文学极光。

散文家刘荒田:我们的文学要走向世界,我这个老头呢我反过来我要走向自己,为什么呢?这个世界呢好像呢越来越不让我们讲话了啊,我们坚守我们的良知越来越艰难了,我们在海外唯一的财富就是自由,希望我们珍惜我们的自由,珍惜我们的良知,不说真话,我们起码不要说假话啊,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良知,说虚伪的话,我希望做我自己。

小说家海云:顾大姐创办的极光讲座邀请我去讲讲我的写作历程,欣然而允,再看看她邀请的嘉宾,皆为海外用中文写作的有成之士,更是荣幸之至了。

纽约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李秀臻:我参加了好几场聆听到很多我仰慕的作家专家们的讲述,见到他们的风采,每次都觉得好像置身于文学殿堂,得到无比饱满的收获。

小说家顾艳:感恩“极光”团队在疫情期间举办的系列讲座活动,让我在疫情的苦闷中度过了非常快乐的美好时光。现在“极光文学系列讲座”就此结束了。虽然依依不舍,但我想人生的旅途就在寻找一个归结点。每一个归结点,也就是一个新的起程。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又会重逢呢!

女作家申美英:我的讲座是6月10号。在我们每次开讲前,都会有一个zoom调试,团队配合。

那天,我换好衣服化好妆,关上我的房门,刚要去开电脑,我两个女儿推门进来,流着眼泪地对我说:外公走了。当时我们三个,抱在了一起。

那一天,我就坐在这里,就在这个角落,穿着同样的衣服。我崩溃,我没办法控制自己,我对着没有开启的电脑,我说:“顾老师,对不起,我讲不了啦”。

这个讲座我老爸是知道的,他说:“太远了,看不见也听不见呀”。我就说“没关系,我会给你看录像”。我就后悔,为什么没有给老爸先给他讲一遍?坐在这里,我心里反复在问,为什么?难道你是用这种方式来看我,用这种方式来听女儿的讲座吗?

纽约女作家侯之光:为什么会追极光?我想是它的高冷风格。从叶周先生打响的第一炮开始,极光的璀璨就一直灿烂到第二十八道。我格外反感文学艺术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去迎合低俗口味。就这一点,我特别佩服极光的策划人顾月华姐姐的定位及坚持。

北美中文作家北奥:我不是追星族,可是在这个星光灿烂的极光宇宙中,让我流连忘返,让我吸收养分、看到曙光,给予了无限的力量,也结识了很多文友朋友。

加拿大作家郑南川:几乎所有的讲演者们,都把文学后面的自己,大胆地放在台面上。讲文学,其实是讲个人真实的“不幸”与成长。好不一样的文学活动,透彻、感人,令人振奋,心里一下子亮了。我说,这就是“极光文学”留下的意义!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娟:极光文学讲座有几个突出特点。首先是作家走向前台,作家讲述自己创作的故事,袒露自己真实的创作心理。“极光”文学讲座正是重新回到作家视野,回到文学本身的一种努力。再次,极光文学讲座成为了海外作家的集体亮相,也会成为研究者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资料。每场讲座之前,顾月华老师团队会多次商讨细节、制作海报,结束之后总结发言,形成书面文字,也给研究者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加拿大小说家曾晓文:在这所学校里,首先,我感受到的是“真”,各位主讲人回首成长来路,真挚分享,几次令我泪沾衣裳;嘉宾老师抒发灼见,真诚鼓励,引发我的深度思考。其次,我体会到的是“善”,极光团队及相关媒体人无私奉献,铺展广阔的传播天幕,令海外华文文学闪现光芒,合创一曲人间善意的交响。与此同时,我还见证了美。这种美,是在隔绝中理想碰撞的交融之美,是在灾难中不离不弃的人性之美,是在封闭下共享时空的文学之美。极光讲座告一段落,但是今宵无需说再见。在追逐文学极光的旅程上,我们还将携手相伴。

盐城师范学院院长方忠:一场场生动而成功的讲座,把世界各地的华文文学创作者、研究者、爱好者有力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文学场域,让人看到了华文文学的累累硕果和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人们在享受文学盛宴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华文文学界的友爱、互助和包容。

北美作家王威:“极光”像一个小型而精致严谨的文学博览会,向海内外文坛展示了富于代表性的华文作家、作品、写作、观点论述,铺叙了创作的艰辛和辉煌,交流了写作经验,倾诉了文学路的苦衷和困惑,交流交锋了观点,探讨了未来,触及幸福也触及伤疤,非常真实地把海外华文文学的现状、喜忧和展望,朴实而真诚地铺开在“极光”的五彩天幕上,让我们看清看懂华文文学,也清晰看到文学中的你我他那美好纯真的本色。

马来西亚女作家戴小华:北欧神话中,女神欧若拉就是极光的化身,她能带给人们希望和曙光。

作家和学者的思想火花在这里互相碰撞着,流动着炫彩极光,绽放出万花筒般绚烂光芒。于是28场,历时一年,集图文声像并茂的文学盛宴,如同极光一样,在疫情期间,带给了我们希望和曙光。可以说,“极光文学系列讲座”是一场盛大的逐光之旅,也是自我的发现之旅。

在参与追逐极光的过程,也让我的人生有了一种新的体验。如果说摄影师和科学家必须历经艰险长年累月追逐极光,才能收获到那些美得无法形容,深深震撼人们的极致艺术作品。那我们这些文学工作者,当陷入无以为继的时候,依然要仰望星空,去寻找一种可以支撑精神的信仰,把自己从困惑迷茫的“沼泽”里解救出来。才能从内心自发的感悟中追寻到属于生命中的光。

日本女作家元山里子:我们这些人,走过中国动荡的60年代、经历改革开放的70年代,目睹和沉醉过中国激扬的80年代,更特别的是,我们走出国门,闯荡90年代的世界先进国家,然后在这充满历史感的2020年和2021年,领航人顾老师及极光团队的极光磁场里,齐心合力完成了28讲,奠定了世界华文文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而且上帝安排极光文学巧遇历史上意义重大的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移民作家古尔纳的“流散者”故土回望的文学,恰恰与我们极光文学的大多数写作重叠,我愿意留下吉言作为结束语:今后可期望在我们中间出现获奖作家,从极光走向世界文学顶峰。

理论家李良:疫情蔓延下,“极光文学系列讲座”跨越千山万水,传播温暖而美好的声音,这是文学的能量,也是华文的魅力。顾月华老师是一位写作者,还是一位活动家,其于文学的热爱与热忱是显而易见的,她已然成为世华文学世界里的一道光。文学的力是无限的,艺术的美亦然,我们期待活动系列的姊妹篇章“极光艺术系列讲座”。我们为世界祈祷,以华文歌唱,因文学骄傲。

中国评论家林 祁:感谢北美极光文学讲座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第一次将西方的目光与东方的日华文学衔接起来。长期以来,在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上,日本华文文学像日本岛屿那样囚困着,沉没或潜水,偶尔拨弄出划水声,试图引起世界的关注。顾月华老师敏锐地听到了这微弱的呼声,其中,元山里子的三部物语及其人性的救赎声引起她“极光”般的关注。于是,谈论非虚构文学的真实性与人性救赎的深刻性,撞响了这次东西华文交汇的时刻。

如果说元山里子(李小婵)等人的“混血”出身是天注定的,那么,海外华文文学自从走出国门诞生的那一刻,也免不了这种“混血”的性质。既然“混血”,天生具有人类共同的“乡愁”,那就共同超越国境与乡愁,关注人类共痛的命运,继续碰撞出“极光”般的亮光吧。

日本女作家弥生:在他乡生活的很多辛苦的煎熬里,文学,是对我们人生的救赎。与极光一样,有些风景必须珍藏在爱它和喜欢它的人那里,喜欢,又能够互相欣赏,更是美的极致。

女作家周仰之:二十八期的文学讲座包罗了各种文学类型和表述方式,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亮点,每一个被邀请来的主讲和嘉宾主持人都认真准备,二十八期华光溢彩的呈现就是这么多人努力的结果。

文学真的是小众吗?海外的中国文学受众真的若有似无吗?这么好的作家学者群和这么强的行动力可以被期待更多吗?我们在寻找知己惺惺相惜之后会推动海外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吗?我在感恩之余更有期盼,期盼中国文学有更多的精彩和灿烂!

诗人宇秀:大家都赞极光讲座是创新创举等等,恕我不同看法。其实大家似乎都忘记了中外文学史上源自民间也活跃于民间、并成就了文学发展至今的文学交流、文人互动的传统,中国古代文人早有酬答唱和、曲水流觞的雅集风尚,而在西方则是各种文学沙龙。历史上的文学沙龙的主持人,虽都是上流贵族妇女,但在文艺复兴后的法国盛行的文学沙龙里面,宾客的门第、财富、爵位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才华、学识上升为主要的受到尊敬的条件。而且此类文人互动文学交流,也不涉及“财政”支持。

私以为,极光讲座是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特殊语境下重归民间和传统的一种文学交流,在高科技的加持下获得一种不同于传统的面貌。之所以大家感觉“创新”,实乃长久以来,华文文学以及华人作家诗人不知不觉已经习惯了官方的和半官方主导下的文学活动,权位、头衔、名气等非文学因素在这些文学活动中凌驾于文学之上,有不少文学会议和活动流于形式甚至恶俗,文学含金量微弱。极光文学讲座从大而无当的浮华回到具体,至少每一期无论水准高低,但都不脱离文学的议题。然而,文学议题和文人思想艺术的碰撞还远远不够。

梅子:我是一名朗读者,和极光的相遇是在今年“第五届华语诗歌春晚温哥华--纽约分会场”极光文学系列新春特别节目的云诗会上。我和我们的主讲人宇秀老师,以及我们节目组海内外的10多位朗读者在星空下读“中国百年华语诗歌经典”北美的这一束“极光”点亮了我们的诗心,让声音穿过大地与海洋,在星空下响起。作为朗读者我是幸运的,你们的思想和文字正是我创作的宝藏。

诗人寒子:年轻人在追星,年过半百的我也不肯落后,也要有所追求,我追啥?我追诗!!!仰望星空,一不小心就追到“北极”来看“北极光”了,《极光文学讲座》一道极光、两道极光......居然闪了二十八道,真是闪花了老眼,大呼过瘾!看过这些讲座,了解了讲者的思想,与各位老师神交,陡然间与这些文人亲近了许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意象,他日有缘相见定会像老朋友一样亲切。

在这样似正式又非官方的氛围中进行的系列文学讲座中,反而让讲者更容易坦露心声。众多不同的真声汇集成一场隆重的交响乐,在受众的脑海烙下了五彩多重极光叠加起来的烙印。

女作家方丽娜:至暗时刻与极光文学相遇,如同邂逅一位知己,虽然萍水相逢,却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无数个月光挥舞的夜晚,我几乎带着一丝仪式感,殷切期待着一场场文学讲座的开启,在聆听中吸纳,在深思中获益,在折服中丰盈。古典与婉约,苍凉与沉郁,恢弘与壮阔……洋洋大观,包罗万象。

极光文学的诞生,不仅仅是一种创举,也验证了人类在饱受苦难的同时,恰恰获得一根飞翔的羽毛。在严酷的生死考验中,这道令人炫目的光泽,除了美丽,还彰显出情怀与尊严,高贵与担当。能够与极光文学共舞,是我作为欧华写作者的荣幸与福分。在我心中,极光文学永不落幕,它已潜入生命的记忆,凝固成一道抹不去的丰碑。

评论家安静:极光讲坛的意义和贡献是巨大的,在疫情时期成为五洲四海的作家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极光是一所学校,极光是一个家园。当世界被疫灾劫持,人类封城锁国,极光率先借助网络会议平台,打破实体空间的疏离,建立文学传播链共同体。通过极光这一开创性的盛举,隔着大洋,我们认识和了解了许多未曾谋面的文友及其作品,相知相遇成为知己,我们的心连得更紧,文学的交流更密切更充分。极光讲坛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女作家张纯瑛:我对月华作为“极光系列”策划人的甘苦,别有感触。月华为“极光系列”二十八讲,邀请主讲人和讲评,敲定题目,举行预排,有时候甚至要求预先看过讲稿,确定长短适中,内容言之有物。她对“极光系列”的工作团队、主讲人和讲评员要求严格,不怕得罪人,但也细心体贴,为人着想。难得的是一视同仁,不存私心,虽把关严格,仍令人心悦诚服。

正因为月华期许“极光系列”走高冷路线,“极光系列”二十八讲开展一年多,始终不离文学航程。事实上,“极光系列’高而不冷,讲题从当下的个人创作到中外文学的经典解析,类型包括小说、诗歌、戏剧、音乐、报导,达到百花齐放而不杂芜,引人入胜而不媚俗的境界。

女作家白舒荣大姐:在微信群中常与“极光讲座”遇见,虽然躲懒没有参加,但它的意义显然易见:在被无情疫情隔绝期间,它是作家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取暖的平台。创办者顾月华团队劳苦功高!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白杨:也许,在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故事,然而,由个体的命运和思索而折射出的具有人类共通性的思想情感,却具有划过长空点亮个体心灵世界的深沉力量,正犹如天际闪耀的极光,以神奇而绚丽的色彩,在天地之间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在世界华文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极光文学系列讲座以于其新颖的创意、丰富的内容和饱满的情感,成为一道耀眼的文学风景线。无论时空流转,潮起潮落,这被命名为“极光”的跨文化、跨媒介文学交流活动,都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记忆,以温暖的光泽照亮历史的天幕。

陈公仲老师:由于技术操作问题,我未能参加极光讲座,但也读到网上一些介绍文字。顾大姐主持的讲座定然是精采的,高水平的。顾大姐的文章我是必读的。听说明天你们有极光晚会。我远在万里之外,向你们祝福!祝大家健康快乐!仰望你们的文友公仲于21年11月18日。

中国评论家樊洛平:极光,让我与海外华文文坛有了一次次近距离的接触。那些曾经相识的海外作家朋友,特别是之前在书本里、在别人的评论中屡屡出现的作家名字,他们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文学情怀,一切近在咫尺。越过千山万水,冲破疫情困扰,极光文学讲座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交流切磋的新平台;也以海外华文文学的理想辉耀,标志了创作提升的某种可能性与无限性,展示出一个文学经典化的生成过程。

中国学者王红旗:感谢极光团队的作家姐妹,把极光化为多元共生的文学暖阳!

中国博士生张晓剑:定期组织举办的《极光文学》,秉持精心策划的原则,极为用心的遴选每一位主讲嘉宾,用他们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验扩展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对于我们较少能有机会直接了解美国华裔作家创作的国内学术研究者而言,真正是一份难能可贵的饕餮盛宴。

中国学者黄汉平:“极光系列”已经远超一般区域性文学讲座的范围,其所造成的重大影响或许主办者也始料未及。极光文学主讲人和嘉宾不仅局限于北美华文文学名家,也包括欧洲、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的著名作家、学者。讲座内容极其丰富多彩,不但涉及华文小说、诗歌、纪实散文和传记文学创作实践,也包括华文文学理论和前沿问题的探讨,更有对世界文学经典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作品的赏析。

在后疫情时期,“极光文学系列讲座” 还具有特殊的治愈功能,它能给这个多难的世界以慰藉和希望,给劳碌的人们以诗意和祝福。

南美洲女作家林美君:恭贺极光讲座系列活动圆满落幕!期待不久的将来,无论在天涯海角,再次与我们相会。

中国博士生封艳梅:极光讲座的每一位嘉宾,都是华文文学领域内优秀的作家,都有着开阔的视野、勇敢的心灵和广博的自我,都带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或书写现实经历,或回顾家族历史,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文学和文化双重意义的文本。

诗人濮青:极光讲座每次个别地、集体地带给我震撼和召唤!甚至后来,我已将灿烂当作日常现象。一直到辉煌过境,讲座已将结束了。我才感到忽然天空会的苍白与寂静,那将会是多麽难以习惯了!只好勇敢地面对将来,盼望有一日天空中会出现一道炫丽的彩虹,提醒我们曾经有过妳创办的极美极高的极光讲座。

剧作家薛海翔:极光所有参与者的这个群体是一个很独特的群体,现在大家年龄除了少数几个还在50多岁,都是60多岁70多岁了,所以呢这个群体他们有个最大的特点,是经历过前30年和后30年,他们知道什么是一个正常的国家的样子,知道一个国家走入歧途是什么样的一种灾难。

所以呢他们又跨了国度,在生活着,观察着,比较着,最后拿起笔来写作,因为他们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群体,是跟别的群体不一样的,这个群体也就只能产生在这么一个短暂的时段,跟极光一样,各种条件符合的时候,它才能喷发,喷发完了以后时过境迁,极光没有了,这一代人也不可复制了。

不会再有一代人像我们这样经历过两个时段,对人生有这样的特别的独特的认识,你用了这个讲座的形式,用28个人以及围绕28个人所展开的各种讨论,把这代人的特点给留了下来,就像你给极光拍了照一样,我们还能看到这个极光的状态。

难能可贵的是这实际上是一次庄严的令人悲伤的告别,因为我在这里说起大家也许不敢正视的话,海外华文文学后继无人,就是这一代人,就是这一次绝唱,我们知道在后来再来海外的人,他们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时段的生活的磨练,他们也不可能再用这样的表达,用文学来表达的这么一种方式和意愿和冲动和欲望,都不复存在了。

所以我们再想想看,我们的年龄再过10年,能写的人也几乎就不存在了,所以,这是一个正在凋零一代人,我想起了一位二战老兵讲的:老兵不死,他们只是凋零。用在我们身上也特别的合适,好就好在你用了这么一次,这个系列讲座记录下了每一个人在这个时段上的自我的总结和大家的评价,我们把这一张绚丽的极光的照片,留给了后人,他们知道曾经有这么一群人存在过,他们永远的消失了,但是他们留下了他们的照片,留下了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的记忆和分析,当民族再有各种风暴灾难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想起我们,我想这就是你这道极光所做的非常悲壮而灿烂的纪念,我的话说完了。

写完这篇总结,时间又往前走了一格,昨天的晚会结束在大家依依不舍意犹未尽中,但现在己经是19日了,太阳公公又成为我家的客人,每天爬上我的早歺桌,我把薛海翔的一段话挪到最后了,这看似悲壮的话语,实在是历史的残酷写照,我在纽约向大家鞠躬告别了,情谊永存,后会有期。

2021/11/19于璧月轩

最后编辑于:2021-11-20 04:2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23357.html

上一篇:[转载]透过历史学的尘埃看中医
下一篇:顾月华关于聂华苓的书评
收藏 IP: 120.231.245.*| 热度|

1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