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是什么。薛定谔著,邹路遥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这书还是在八十年代读过,当时是一本很薄很薄的小册子,新书到手后还有些奇怪,后来发现是又多了几篇演讲,加之版心也小了些,那时的书阅读体验没有这般好的。那时读的没有什么印象,只是觉得想法挺古怪的。说的都是些和量子物理没有什么关系的事儿。典型一个民科的书,不料重新读来,还是蛮有道理的。而且看上去还一直是做为经典在被学习的。不清楚生物学界的观点是什么样,只知道那个沃森认为这是个对他有引领作用的讨论。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便是还原论,将一个系统分成小系统,直至最终的最小单元,研究最小单元的行为并将其整合成原有的系统。比如力学中的质点(其实叫质子更准确),电子学的电子,热力学中的分子,核物理中的原子(核)与基本粒子。而后物理学还有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决定论,或者说是因果论,当研究的对象数目庞大的时候就采用统计的方法,这是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的方法(二者的物理图像还是有差别的:建立在统计物理学上的物理学,是基于大量“分子”,这是为了讨论热力学的现象,是一种解释性科学。而量子力学,是动力学型的科学,是量子层面所具有的正常的其本身的规律,所以是体系性的科学。)
在这本书中,薛定谔就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套用在生物学的研究中,那么生物学的最小单元应该是什么,那必定是基因(估计这个观点不是薛定谔提出的)。而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数量庞大,而尺寸又接近量子层面,所以不应该是决定论而应该是统计方法。但这个套用过程有一些bug,这在书中是有讨论的。
特别的,因为研究的对象是数目庞大的系统,所以就有熵与秩序这种内容需要讨论,也就是统计物理学的方法,这一点尤为吸引我,但这书书只是给出了问题,比如生物从环境中汲取秩序,但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亦或为什么汲取或者如何汲取,分子是如何富集的且是有目的的运动的,为什么要从简单向复杂进化,从生存的角度上讲,不是简单的更容易生存吗。(这也是民科常见的毛病。)
第一章,生命是个大数系统,由此指出可以使用统计物理的支撑,或者说有统计物理学可以使用。内容涉及一点生物与人类的定义,生物是活的,是动的,不似物理所讨论的物体那般不动,当时刻不相同的时候,生物可能是存在差别的,但或许内部结构和数量都是不变的。比如能够自视或许是人类的标志性功能之一。
第二章讨论遗传细胞的物理尺寸和遗传功能,尺寸并没有达到统计物理那样的条件,遗传那两节中部分的内容已被现代研究成果修正,但并没有本质区别。以此来确定生物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应该是基因。
第三章是用(量子)统计的涨落来解释突变。因为需要有序,才需要大量分子,单个分子是无序的。布朗运动的流行解释都是错误的,分子的热运动并不是驱动花粉的运动,而是那些在“花粉中进出的微小颗粒”,哈。细菌并不遵循布朗的随机运动。扩散是一个不需外力的运动。
第四章,量子力学的证据。既然量子世界是不连续的,因而就一定会存在异与连续世界的东西,比如波粒二相性,比如不确定性,没有什么为什么。那个世界就是那样,只是你若是想用连续世界里的观念去理解,便会有悖论,有奇异,甚至有迷信。
第五章,量子力学是首个能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来解释自然界中所有类型的原子团的理论。(?什么是第一性)这一章讲基因的稳定性要求基因和分子类似,起相同的作用,而后还估算了一下突变的数量。
第六章 秩序、无序和熵。生命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能避免快速衰败成憜性平衡态。通过散热来减熵(这个观点有些古怪,那冷血动物散热不?树木散热不?估计应该是错误的),通过进食来输入能量,这两个过程可以统一到从外界得到秩序。
生命是有秩序的,但有秩序的不一定是生命,而且多数有秩序的都与生命无关。可是又什么是生命呢。
第七章,生命基于物理定律吗
统计规律与因果性无关,同样的,统计规律还与反例无关,在决定论中,如果出现一个反例,则原有的结论便是错误的,但在统计规律中,出现反例是正常的,只是看出现这个反例的几率是否小到一个程度。
后记,论决定论和自由意识。
后记是薛定谔的另外几次演讲形成的文字,可能是在前面那些讨论之后的一些延展,不是深入,而是又扩展了一些范围,这里讨论的是心灵(意识、灵魂)和物质的关系。
心灵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知觉、感知和记忆构成了这个世界,把世界视为独立的客观世界,这种作法很是便利,但是很显然,世界并不是能靠自身就显现出来。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什么文化,所有需要恪守的道德准则的背后都是自我否定。意识在进化过程中才能体现,当进化完成后,意识就固定下来,成为了条件反射,这时便没有了意识。意识是单数,是不存在这个意识和那个意识的,只有一个意识。
进化论通常都是讲个体(或者说某个种群)如何适应环境,或者说被环境所筛选,而没见到环境如何适应个体的,因为所谓的个体也是构成环境的一部分呀,比如狮子对羊来说是环境,同样的,羊对狮子来说也是环境呀。
在所有的物理界的八卦里,薛定谔的面貎都不那么讨喜:比如是一个老讲师、比如很风流了、比如后期没有什么工作成果了、比如喜欢游玩了,在那个《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的短篇小说里也是这样去描写老先生的。我读书的时候都写做薛定锷,最近发现,现在都译成薛定谔了,不知是不是我记错了,回头找当年的教材没找到,那教材还有著者的签名呢。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时髦的薛定谔的猫是用来反驳别人的,不是来解释自己的,虽然几率波是他建立的,但现在却是用来做各种解读了。这故事让我想起泊松圆盘来,当然还有爱因斯坦的电梯实验,其共同点都是设计出来反驳对方的,结果确是一个超出常识却可完美实现的结果或者缜密的理想实验,反成就了对方。
整个书翻译的极佳,看出了译者是下了功夫的,也说明只要努力,翻译并不是有语言障碍的。特别的还有很多详实的译注,使得全书更加完整并跨越了时间的界限,不管怎么讲这也是八十年前写的书了。不过若是如果我读到的书内容都是真实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生物物理的学科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包括量子与生物、遗传与突变、自由意识等问题,这书和那本《存在主义物理》的基本观点没有什么发展,还是那些东西。可悲的物理学界(或许是生物学界的福音)。但这些书终是一些“民科”作品,不清楚生物学界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