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obaox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obaoxi

博文

文化厚重 异彩纷呈——闽都文化特色之三

已有 1274 次阅读 2024-2-8 23:23 |个人分类:评论性文章|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文化厚重 异彩纷呈——闽都文化特色之三

■卓宝熙  

闽都文风鼎盛,昙石山文化、佛教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摩崖题刻文化、寿山石文化、根雕文化、温泉文化、金鱼文化……铸就了闽都的辉煌历史。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昙石山文化距今4000年—5500年,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  福州佛教在晋朝已开始流传。福州最早的寺庙是绍因寺,建于晋太康三年(282年)。到了唐代,已发展到相当规模,至五代时已有“东南佛国”之称。宋末元初,福州府统辖的各县佛教寺庙有1500多座。福州佛教高僧辈出,古代的有懒安、怀海、义存、神晏、如然……近现代的有虚云、圆瑛、妙莲、古月、振光、明旸……如今,福州大小寺庙数百座,仍然香火缭绕,各种宗教活动遍及民间。每逢初一、十五,金鸡山的照天君宫等寺庙,供奉者络绎不绝,香火袅袅,蔚为壮观。如今,随着福州人大量迁居国外,福州的各种宗教活动也在当地兴盛起来,如在纽约闹市区出现了众多的福州宗教活动,推动了纽约市华埠宗教场所的兴起。  三坊七巷文化博大精深,充分体现闽都文化的内涵,构成了闽都文化的地蕴与核心。坊巷布局的天井大院式明清建筑群,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以最高公众票数入选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成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产生了大量的重要人物,许多精英在历史舞台上风起云涌。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近现代史上起重要作用的三坊七巷,称之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并不为过。  船政文化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是我国近代海军摇篮。船政文化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还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里程碑   闽都文化的厚重还表现在摩崖题刻。福州最早摩崖题刻是唐开元十年(722年),刻于乌石山的李阳冰篆书《般若台记》。散见于各景点的历代摩崖题刻逾2000段,以鼓山的摩崖题刻最为集中,有“天然碑林”之称,被誉为我国东南书法艺术宝库。  寿山石雕刻具有“上伴帝王将相(清代皇帝均用寿山石制宝玺),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之艺术魅力。工艺品巧夺天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构思独特的国宝级珍品,深受国内外鉴赏收藏家的好评,在中国玉石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其工艺品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寿山石工艺品成为中国玉石雕刻品中“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以石会友”、“以石增缘”、“以石增情”,成为寿山石文化艺术的特色。  根雕是福州名闻遐迩的特艺之一。“中国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福州是根艺的故乡。福州根材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人才济济,创作实力雄厚,成为八闽根艺的龙头。不少人近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工艺美术家”的荣誉称号。屠一道先生的作品早就摆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了国宝级的名作。  福州是中国三大温泉都市之首,难能可贵的是位于市区中心。福州温泉从晋代就已开发利用,自古享有“闽中温泉甲天下”之誉。福州温泉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浅、水温高、水质优五大特点,有利于健康,素有“金汤”之美誉。福州人把“洗金汤”视为享受,把澡堂作为休闲的好去处,他们把泡温泉叫烫汤,劳作之余,到澡堂里去“烫一烫”,是福州人有福的内涵之一。老福州烫汤的本领十分高强,能在60多摄氏度的汤池里烫上十几二十分钟,烫得全身发红、冒汗。由于温泉在城里,泡温泉跟串门一样方便,从澡堂出来,趿拉着拖鞋,头发还没干就到了家。回想在念初中学时,我经常和长辈一起去洗汤,去的是东门外的万安泉、六一泉两个澡堂,这是福州普通市民常去的汤池店。汤池店备有茶点,大人躺在藤躺椅上边品茗茉莉花茶,边神聊。大人聊的话题我毫无兴趣,也没耐心品茶和吃糕点,我感兴趣的是澡堂门口的小挑担卖的鼎边糊、扁肉燕、鱼丸……  金鱼只是观赏鱼,但福州人把它变成高雅的文化,使福州金鱼深受国内外爱好者追捧,获得“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的美誉。我国福州、京津、苏杭、广州四大金鱼产区中,福州名列首位,与北京金鱼、杭州金鱼共同列入中国金鱼三大流派。300多年的养殖历史,80多个品种,真是用心良苦。近年来,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培育出一批具有丰富色彩与优美体态的奇、特、精品种,屡获国内外大奖。  除上述各种各具特色的九大文化外,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文化,如“福州三宝”(脱胎漆器、纸伞,角梳);“榕城三绝”(漆画、寿山石雕和软木画)等,无一不体现福州人鬼斧神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更多的文化现象,如诗钟(诗钟的发源地),近代闽派翻译(翻译家的故乡)、散文(散文故乡),文学上的“闽派批评”,闽剧、评话、伬唱、十番、斗堂,熟语、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等,也都凸显闽都文化的特色……

 

福州晚报2015年09月19日期 第A19版:闽海神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7140-1421157.html

上一篇:重兴教文 人才辈出——闽都文化特色之二
下一篇:饮食文化 清淡鲜美——闽都文化特色之四
收藏 IP: 117.129.68.*| 热度|

2 张晓良 郑永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