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xie2000jhx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hxie2000jhxie

博文

怀念父亲(1)-童年和少年

已有 4528 次阅读 2023-12-26 22:52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记得去年12月27日的清晨刚刚摆脱新冠折磨的我,一大早就匆匆忙忙地登上成都至芜湖的动车,心里无数次地祈祷爸爸能从新冠的死神下走出来,我无心观赏窗外的美景,回想起这几年来从父亲口里得知他的一些童年往事。

自2016年父母离成都回安徽老家以来,我们多次来往于成都和芜湖之间。在冬日杨华斋的午后,在碧桂园敬老院那座静静的小院里或颐乐堂那棵老槐树下,父亲向我们述说他那辛酸的童年往事。约带一点沙哑的江浙口音,特别是追忆小时候母亲的嘱托时,爸爸一连几声说"妈妈讲,妈妈讲…",混浊的眼中含着泪花,深深地陷入了对母亲无限追思之中。历史名城绍兴的菖蒲溇沟河成渠,春夏之季菖蒲迎风搖曳,乌蓬船在晚霞染红西边时,缓缓地驶向小船坞,一片迷人江南水乡的景色。当地很早就流传这样的歌谣:"菖蒲溇,大地方,一庙三庵三祠堂。中间有个宝裕当,四周设有环村江。"父亲1930年7月就出生菖蒲溇镇一个普通的手工劳动者家庭。时值国难当头,日本人的进犯,绍兴这座历史名城,富饶美丽的水乡并没给童年的父亲带来多少快乐,反而在心底烙下多少痛苦的记忆。父亲平时很少对我们讲这些,只是在晚年对家乡和失散亲人的无比思念中偶尔透露的点滴情感里,我们能深深感受到这一点。父亲曾带着点黑色幽默地说,“我只念过一天的书,跟先生念过’人之处,性本善...’,然后是我们一阵好奇笑声”。是日本人的炮火毁掉了他们的私塾和读书梦想。爷爷起早摸黑,走东街穿西巷,做点白铁匠养活全家,四十来岁的时候,一次不心小滑倒在河塘,不幸溺水身亡。全家生活的重担就一起压在孱弱的奶奶身上。大伯也只得跟随同乡去安徽屯溪做活,自我谋生去了,全家生活极其艰难。爸爸每次回忆起往事,都想起饿死在自己怀中仅4~5岁的小弟弟,还有实在无法养活,给吃了一点酒酿后遗弃几岁的小妹妹。姐姐则嫁给一位腿有残疾的乡里人,她自己十分不愿意,然后离婆家逃走,从此杳无音讯,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大伯和我爸千方百计找到了她的下落。原来大妈只身翻山越岭逃到了浙江仙居县,后来嫁给一位十善良和勤劳的农人,并有二男一女,生活的幸福美满。前几年我们和浙江表哥表姐们建立了微信群,亲人失散的悲剧永远不会重演了,这是对晚年父亲最大的安慰,没有找到失散亲妹妹也是父亲生前最大的遗憾。

      十岁刚出头,奶奶就送父亲去杭州,在船码头告别的瞬间里,奶奶从腰兜掏出一枚尚有余温的银元,塞进他口袋里。父亲孤独一人在富春江的船上漂泊好几天,去屯溪投奔早期在那里谋生的哥哥。哥俩相依为命,后来也把奶奶接到了屯溪生活。他们兄弟俩以打铁,开车和修车等活计谋生,从此慢慢地在徽州扎下根来。

1950年大伯(第二排右四)和父亲(后排右一)

在安徽屯溪公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5950-1415466.html

上一篇:南陵记事(4)-打纸三角
下一篇:南陵纪事(5)-游泳
收藏 IP: 60.255.157.*| 热度|

5 杨正瓴 杨卫东 孙颉 王成玉 谢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