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m20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wm2017

博文

图文并茂的“京味老舍”

已有 1301 次阅读 2023-12-18 07:2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老舍,是以“京味”创作贡献文坛的现代名家。他的作品里充满了“老北京”的生活气息。王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本部 DCS 学号28017029163 )同学是典型的老北京“土著”儿女 ;自幼耳濡目染,经历、体验了常人难以替代的老北京“风味”。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觉察到“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们有责任对这些正在消失的老北京文化加以了解并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北京的历史,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了解老北京的深厚底蕴。”因此,她“以老舍先生的文章中出现过的老北京的一些风土人情为出发点, 寻找一些已经被人们遗忘的记忆”;并“展现出来,让不熟悉老北京的”读者,也能够体会到老北京文化的底蕴和风貌。

1.PNG

她说,“我家原来就在皇城根下的一座大院里,每当大院里面的爷爷奶奶们提起老北京的点点滴滴时,我总是饶有兴趣的细细聆听,听他们讲老北京的城门、讲老北京天桥的把式、讲老北京过年时候的热闹场面;尤其喜欢听他们讲老北京的旗人”——每天闲坐闲谈的“老北京茶馆”。

2.PNG

这是大约二十年前,王蕊在大学至硕士生阶段,对于“老北京”的生活体会。她认为首先“是老舍先生的文章让我真正意识到了清末北京城的衰败景象”。王蕊说:在我的印象中,老舍先生作品中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老城门,应该算是德胜门 了。细细想来,老舍先生文章中的许多地名位于现在北京市的西城区。老舍先生儿时的家就坐落在北京“护国寺”附近的一个叫做“小羊圈胡同”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王蕊找到了“德胜门”当年的老照片, 从中可以看到“德胜门”外老舍先生笔下所描述的“破旧、荒凉”,由此可见老舍先生对这一带“老北京”地理环境和社会的境况非常熟悉。

3.PNG

4.PNG

王蕊说,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多处涉及到北京的风土人情,尤其是老北京特色的民俗习惯。她回忆读到的第一篇老舍先生的散文,就是《北京的春节》,文中提到许许多多老北京过年的风俗。王蕊说:记得刚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就有不少外地同学饶有兴致的向我打听关于北京庙会的事情,在外地人的眼中,北京的庙会是一个春节娱乐的好去处。没错,从我记事以来,就没有落下过一年的庙会,过年逛庙会似乎成了我过年的一项必须的活动。在庙会中玩有奖游艺,再吃个肚歪,再也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了。她还展示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都是老北京庙会的热闹场景”。

5.PNG

王蕊说:一直以来,老舍先生都是我最喜欢的作家。究其原因,除了他朴实平和的文风与平易温和的人格之外,他在作品中对老北京的描写以及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对老北京的热爱,也深深地感动着我。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北京的深厚的爱,和他对已经在消失的种种老北京文化的怀念。借着完成这篇结课文章的机会,我又重新阅读了老舍先生一些以老北京为背景的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北京的春天》《老张的哲学》、《正红旗下》、《赵子曰》、《我这一辈子》等等,同时对一些比较经典的评论文章进行了简单的温习。这使我意识到仅仅几千字的篇幅,将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文化加以总结,实在是一件不可能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涉及到的老北京文化,实在是太多、太广了。要想体会老舍先生对北京文化的深深热爱。 不妨引用巴金先生对老舍的一句名言来评价:“老舍和北京关系深,贡献大,他多么爱北京人,而且把北京人写的多活,多可爱”——这的确是现代中国文坛难能可贵的!

6.PNG

7.PNG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与“民主”是她的光辉思想旗帜。这里展示的老舍作品和相关图片,正是反映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理性精神。在《(科学版)现代中国文学史稿》里,具体的作家评论和史学地位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但一定要呈现出这种实证逻辑的科学理性,不对具体作家(也包括老舍)进行“结论”性的思想评价和历史定位——也是发扬“五四”民主思想的有益尝试。

8.PNG

9.PNG

为修订“(科学版)现代中国文学史稿”,在当年的教学资料存盘里,发现不少选课同学的交流电函、结课作业、论文以及自传体散章乃至小说、诗歌、科幻文艺创作等等。一来,这些文字已经引用到(科学版)“史稿”。二来,知识产权应当明确;所以,希望“博客界”朋友们,互通信息,以便我们交流、切磋,随时联系。像王蕊这样认真搜集资料并整理成文的写作,还有许多,今后将不断发布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希望读者以博客电函、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反馈和联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333-1414257.html

上一篇:也谈“科学与文学”
下一篇:严家炎教授的科教情怀——躬贺恩师家炎先生九十寿诞
收藏 IP: 27.187.130.*| 热度|

3 康建 武夷山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