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自古物华天宝,地灵人杰,重教兴文,人才辈出。在南朝元嘉年间(424—453),阮弥之就开始在福州兴办教育;到了中唐开始大兴文教,遍设乡学;晚唐号称“文儒之乡”。
五代闽王王审知倡办四门学(高等学府),文风大振。
宋代广设庠序,福州的义斋、书堂、家塾等民办教育极为普遍,读书蔚然成风,“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就是当时的写照。由于教育发达,科第连绵,闽学蔚起,举业鼎盛,有“海滨邹鲁”之称。
到南宋初期,朱熹及其学生黄榦在福州创办紫阳、濂江、高峰等十多所书院。
明清以降,文风更盛,最有代表性的是明洪武年间的“闽中十才子”,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清康熙至同治年间,更是书院林立,诵声盈耳,有鳌峰、正谊、风池、致用四大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呈现出朱紫盈门、俊采星驰的盛况。
福州人才之所以众多,除上述所说的重教兴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福建多山,交通不便,福州偏于东南一隅,历来远离政治活动中心,也不受战乱的影响,这样倒成了中原等地战乱人们逃避的理想地方。
自魏晋六朝开始,北方汉民逐步南迁入闽。如即西晋末年,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唐末五代王审之与其兄弟一起来闽时,招来许多文人杰士,所谓“十八性从王”等等
穷人家很难千里迢迢来到福州,只有达官贵人、巨贾富豪能奔到福州来。他们到福州后,发现这里气候温和宜人,湖光山色如画,郊外沃野广袤,市区绿树成荫……
福州不愧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有福之地。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上述风气,历代相传,遂形成了特有的闽都文化,厚重而辉煌。
某个朝代或时期人才的多少,往往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就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有关。在封建社会,人才兴衰主要体现在中举人数的多寡。
从上述可以看出福州在唐朝初期还是比较封闭,文化也较落后,到了中唐以后,文教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福州科第渐趋兴盛,到了晚唐已是“文儒之乡”,尽管如此,唐朝时福州进士仅34名。
到了宋代,福州经济发达,文化教育和科举事业迅速崛起,领先全国。同时由于官学发展,书院林立,因而教育普及,学者辈出,涌现出许多科举奇迹。宋代福建共出现约6000余名进士,约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5强。而福州则有进士约2800名。
到了明清两代,福州进士分别降到650名和730人。不管是什么原因,在进士人数上,和宋代是无法相比的。可以说,就全国而论,明清两代福州出的进士,并不显眼。似乎有些沉默。
但奇怪的是到了近现代,福州出现的名人剧增,成井喷式出现。
这一时期,福州文化既有历史的传承,又吸收和融合了新时代的内容,福州社会环境起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促使福州人才井喷式出现。
这一时期福州社会环境到底起了那些变化呢:
鸦片战争失败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中西文化交流加强;随着五口通商之后,民族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一些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士,开展了洋务活动,引进西洋武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等,而福州的马尾造船厂也应运而生,培养了大量人才;随后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革新图强潮流,对福州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辛亥革命对福州就有很大的影响,孙中山把福建作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根据地,福州人参加辛亥革命的人也趋之若鹜。
正是由于福州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深入,促使知识分子思维方式及观念发生转变,出现了像林则徐、严复这样“开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和救亡图强道路的社会改革家,更出现了大批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专家、学者。
在优越的社会环境中,富有开拓创新、好学求知的福州知识分子,在各个领域创造出奇迹是顺理成章的事。可以说这一时期,福州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为知识分子发挥智慧提供了有利条件,井喷式的人才涌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福州的知识分子,屡屡创造出“中国第一人”或在某领域做出重大影响。下面把近现代成为“中国第一人”或在某领域做出开创性成就的部分福州人物列出名单如下(按笔画顺序):
鉴赏奇人——王世襄 党内才子——邓拓 昆虫之父——刘崇乐 世纪老人——冰心 破译专家——池步洲 闽都才俊——何振岱 虎穴忠魂——吴石 仁心妙手——吴孟超 围棋宗师——吴清源 教育先驱——张亨嘉 天文大家——张钰哲 著名导演——陈怀凯 外交前辈——陈季同 末代帝师——陈宝琛 一代宗师——陈岱孙 海军宿将——陈绍宽 同光诗人——陈衍 数学巨星——陈景润 船政之父——沈葆桢 西学泰斗——严复 惊世才女——庐隐 清史翘楚——郑天挺 鸟类之父——郑作新 北梅南奏——郑奕奏 文化巨匠——郑振铎 报界人杰——林白水 民族英雄——林则徐 维新人士——林旭 建筑大师——林同炎 译林鼻祖——林纾 世界巨富——林绍良 共和先驱——林觉民 工人先锋——林祥谦 数学大师——林家翘 国府主席——林森 一代才女——林徽因 龙华烈士——胡也频 一代儒将——郭化若 商界巨头——郭鹤年 化工巨子——侯德榜 科普铁人——高士其 一生编辑——高梦旦 天文先驱——高鲁 佛教领袖——圆瑛 楹联先驱——梁章钜 爱国侨领——黄乃裳 玻璃大王——曹德旺 教书育人——萨本栋 海军耆宿——萨镇冰 闽中才女——薛绍徽
从上述简介可以看出福州的近现代著名人物,以科技专家和学者为主,从事军政领导的人物较少。这或许和福州人的性格有关。
福州人的性格是什么样呢!似乎还没有定论。关于福州人的性格问题,在许多文章、书籍、网络媒体等有所论述,但是否全面、是否准确或是否共识,视乎尚无定论。
谈一个地方人的性格特点主要是谈该地区人比较突出的性格表现。只有这个地区人的某种性格表现的很突出,比其他地区人表现的更突出,才能说成这个地区人的性格特点。举个例子,东北人和湖南人,许多性格和其它地区人的性格相似,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东北人粗犷、幽默、豪爽、大气、能说会道;湖南人性格刚强,禀性喜好张扬、思维活跃,浑身是胆,持才放狂、傲慢无忌。这些性格比其它地区人显的突出,所以就成为他们性格特点。
福州人的性格和福州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一是面向海洋,勇于冒风险、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积极向海外拓展,体现了福州人勇于面对世界的开放和大度包容性格;但福州地处东南一隅,远离政治中心,交通又不方便,很少受到战乱和政治权力斗争的影响,加上物产丰富,生活条件好,在舒适的环境中,书香门第代代相传,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形成勤奋好学,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谨微慎小,性情温顺等性格。
海洋文化和舒适的环境,形成了福州人似有矛盾的性格。
福州人的矛盾性格表现在双重性格:开拓进取而又安于现状、充满血性而又温文尔雅、敢于冒险而又求稳怕乱。但主流性格还是安于现状、温文尔雅、求稳怕乱。
正是由于上述的主流性格,福州人造就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式人物,他们勤奋好学,热爱自己专业,踏踏实实工作,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方面人才,比比皆是,无需举例。反观在政界、军界、商界的人才则是寥寥无几。
虽然也出过政治家,如国民党中央主席林森,但一直是有职无权,这和他的温文尔雅性格有一定的关系,福州也有不少在外地任职的官员,如王仁堪、李兆珍、张亨嘉、林启等等,都是清廉自律,关心人民,为当地百姓办了许多好事,称赞有加,留下了很好的名声。而军界人物,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被人民大众称为“活菩萨”。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郭化若是解放军将领,属于儒将,在书法、诗词方面造诣很高。
福州也有不少有血性的英雄,他们充满血性和阳刚性。看看下面爱国忧民,充满血性的福州人吧!如南宋郑思肖、维新人士林旭、民主先驱林觉民、工人领袖林祥谦、“左联五烈士”只有的胡也频、抗日名将陈季良、抗日英雄萨师俊等等。
但总体而言,福州人还是以专家学者居多,走从政之路者少。这也是福州人主流性格特点所造成的现实。福州人缺乏敢想敢干的人才,缺乏有魄力、有开拓精神的人才,缺乏有胆略的人才。福州除培养国家急需的大量专家、学者外,更要造就敢想、敢干,有魄力、开拓进取和有胆略的人才、充满血性,敢于冒险的人才。在福州的历史中出过这样的人才,如林则徐、黄乃裳就是典型,可惜这样人物太少了。
纵观福州人才,充满血性和阳刚之气的人有之,但不多;敢想敢干,开拓进取,有魄力、有胆略的人有之,但只是凤毛麟角而已,除林则徐、黄乃裳之外,找不到第三人。而专家学者的人才比比皆是。当然不是说这些人才多了,我们国家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专家学者,福州的教育部门为国家加培养大量专家学者,功不可没。笔者认为,学校的教育,除让学生学好功课外,是否多灌输些开拓进取、敢想敢干、阳刚之气、高瞻远瞩、魄力和胆略等思想。多培养些奇思妙想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福州急需这样的人才。(卓 宝 熙 2022-09-16)
同时发布于必读社。https://www.bidushe.com/article/104164.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