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学术圈儿比较热门的话题是关于上层领导对SCI学术论文考核管理的发文的讨论。学术论文的发表是一个长期或者打算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一种成果的体现载体之一。与学术相关的职业方式,可以是大学里的教学与科研结合,可以是研究机构专门做研究或者研发,可以是公司企业的研发部门进行技术研发等等。像人们的春耕秋收,撒下种子和挥洒汗水得到的是粮食谷物的收获,不管是教学、学术研究还是技术研发,能够比较实在体现成果收获的主要方式是教学工作、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著著作、技术专利、技术产品或者应用效果等等。
在众多的体现载体中,也许学术论文的发表是最为直接和简洁的。而对于刚刚进入职场或者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小青椒来说,学术论文无疑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业绩成果展现方式了。在求职中,能给这样的青年人一次三十分钟的时间详细讲解前期工作和积累,而不仅仅看成果的面试是很少的,大多是一带而过的五分钟到十分钟的简要介绍了。所以,这时候能够浓缩的精度很高的讲解,纸面的论文清单就显得有些重要了。相信大家都对清单的长短和大领域熟悉的顶刊比较关注,或者以大众综合性的热刊了解去判断,而对细分领域的区分和筛选人才是很困难的,毕竟大家都是很忙,做着自己的领域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研队伍的扩大,在某些阶段的以学术论文数量要求逐渐被人们以质量的标准不断淡化。其实,任何时候,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处于同等的地位的,这里的地位是针对学术论文本身这个概念的,而不是说附加值。在不同学科和小领域内,学术论文发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比如社会人文学科,做研究和探索需要大量时间去检索浩瀚文献资料,或者实践考察等,但也不见得是说有多大影响力的成果。但他们的工作对于其个人而言是很有意义的生命经历的价值体现。比如化学学科,可能有些化学方向领域就又快又好地发表着学术成果。笔者虽然是传统植物生理方面的,但身边有不少化学合成方面的科研人员,学术成果确实是很不错,看着让人羡慕嫉妒,成果给他们带来的是更优厚的职位和待遇。再比如临床医学,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临床和应用效果,用学术论文去衡量就不免有些太强人所难,也就不免导致了不少学术圈的笑话。
既然上面提到了学术论文的发表几乎是大多数从事科教人员的最直接的成果体现方式之一,那么学术论文的发表是应该得到鼓励的,只是采用何种激励方式还值得商榷。这个行业可以是兴趣所在,可以是多年学习后的职业选择,也可以是为了生计所选取的一种谋生方式。诚然,纯粹的兴趣可能不能当饭吃,长期的投入,而学术成果自然不会太差,只是过程可能有些曲折甚至让人痛苦。经历这个过程后,如果又不错的成果体现,自然附加值是很丰厚的,可以是学术圈的地位和职位及待遇的加持。然而,大多数人可能会是后面两种情况的组合,一路坚持学习,不管是主动选择研究生生涯还是被动的工作难觅的结果,走到了这一步,更多就是一种磨灭的兴趣和谋生的手段结合的需要。说到谋生,自然需要非常的办法,才可能在相对短时间内获得不错的机会和资源,比如学习能力较强,自主意识高,在学术论文的撰写发表上颇有方法,那么快餐速食式的发表论文,至少在数量上有了优势,形成了一些优势,机会和资源自然的到获批的可能性大些。比如,能经过一段时间三五年及以上的积累,做了确乎不错的成果,人们也看在眼里,也不会太差的待遇。那么,比较尴尬的是处于上面两种情况中间的不上不下,就叫人恼火,甚至可能给人带来焦虑。
然而,要解决中间状态的困境和尴尬,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本职工作,1)多踏实做些工作,与此同时,2)静心下来尝试把结果展现出来,不论是教学的工作量还是科研数据的整理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发表、专利的申请和专著的撰写等等。然后就是努力之后的静待花开或者结果了。现在的中国科研大军应该是全球最大的体量,每年的学术论文发表量可窥一斑。那么可以表明的是我们的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几乎从本科(少数)、硕士到博士,再到学习阶段后的全职科研从业人员都可以人手一文,是很惊人的表现了。笔者经历过的德式环境,硕士阶段的学生几乎不可能发表学术论文,更多像是知识和试验探究的演练;博士则更多也是侧重培训思考和独立开展实验的技能等。大多数博士最后都发表了各自领域的不错的文章;所以,他们选择的科研从业者一般是成果量不算多,但之后自己出去继续从事科学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也都还算差强人意。
以笔者自己为现身说法,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处在上述兴趣和需要谋生的中间状态的那一类人;加上可能是个人能力真的是不在线,近几年几乎很少有较好的产出,学术论文和项目申请几乎都不太理想。也许是那边的环境给自己造成了错觉,即便再简单的结果都要嚼上几遍,做得简洁些,几年来没有拿得出手的看起来很分量大的数据或者成果来,只有自己躲起来再嚼几遍觉得有些味道而已。唯一能给自己安慰的是,每次报告了后,有听众还是觉得逻辑性不错,简单而有趣味性。只能说是自己小领域的事情,还是要坚持下去。可现实是,还需要生存,养家糊口,在某些时候,“谋道不谋生”的潜在激励性的恒久意义,确乎在给人以积极的向前的力量,可在现实生活所需面前,让人很困惑。其实,这两年,产出还算慢慢在恢复和跟进吧。做好自己小领域的事情,何尝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有时候也想速食快餐式的多出些学术论文,当然,即便是慢慢打磨的也不见得比快餐式的好多少。但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下去,对得起每一个自己经手发表出去的学术论文,弄得踏实和实在,近来发表的一两篇“小小”的学术论文,结合当下对学术论文发表的讨论,有了一些对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的个人感受,不知道对不对,也想和大家交流下,希望能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
(1)学术论文还是应该撰写并发表。我们在探索的某些小的想法,当然 ,大多是基于前期长期的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的学术背景基础展开,取得一些数据、记录等等。在适当的时候,需要细心整理出来,再经过仔细分析,以较为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再转变为文字描述,结合讨论把简单的数据,以较为专业的知识形式呈现给领域内的人或者是其他读者。想来,这个空洞的说法有些不太实际,其实,我们所做的,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2)学术论文的撰写贵在开始和坚持。这些年,我国那么多学术论文发表出来,说明大家都能写得不错,都有能力和机会成为学术论文的主要传播者。但其实情况还是因人而异,以个人为例,英语得功底不算很好,记得,硕士刚开始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得时候,几乎是乱成一团,糟糕透顶,全在导师得指导下修改,有些学习进步。这依旧是不够的,博士阶段也是反复修改,有时候都让人没有了激情。但,最后在大家努力下,把学术论文发表出来了,那一刻的内心是那么的释然和高兴。就像是自己精雕细琢的一个小物件儿,不管美丑和艺术价值的高低,是自己的一件作品。
(3)学术论文的发表需要反复打磨,不论文章长短,数据简单与否。这几年,个人而言,经历较多一点是,对于基础背景的反复重复,对于简单结果的反复打磨和提练。一个很简单的试验数据,反复了几次,基本一致了的结果才整理出来去发表,论文看起来也挺简单;但是通过反复的试验,加上反复地数据分析和凝练,呈现的学术论文让人踏实,实在,即便是很简单并且数量不多。而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更是如此,由于比较劣势的英语,写文章后,反反复复的修改,语法上还是免不了很多错误。但是行文逻辑和文笔运用等算是有了不少的积累提高。近一两年的文章,数据上说实在的不算复杂,也不算多,可是每篇文章反复的打磨和凝练后,简洁中给人以踏实。前段时间刚发了一篇文章,数据本身开始不算多,但后面,不断总结和凝练补充,最后,文章接收了发现,这就是应该有的学术论文的方式,至少,与个人而言,做了最大的努力去反复打磨,于心可安。
写在最后,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说的,只是此刻最想到的,也是最简单的,可能也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捡了一些出来写在这里了。个人而言,学术生涯希望能有机会一直下去,并坚持上面的风格和方式做下去。自然,也要不断学习提高。毕竟,立足当下的现实是重要的,诗和远方也还是应该去追求。所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于个人而言,谁说也不是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