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寺遗址经历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3000纪后半段,为龙山时代的晚期。陶寺都邑有一周夯土城墙,城墙围起的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墙周长约7公里。在贵族随葬品中,出现了龙盘、鼍鼓和特磬,这些礼器隐约昭示着华夏礼制已在形成途中。陶寺铜铃是迄今最早的完整的复合范铜器,见证了青铜文明更早起点。奇怪的是,陶寺似乎热衷于“拿来主义”,成就了一种集多源于一体的趋势,但并未形成具有全国意义的文化中心。在一块残陶器上,朱红彩毛笔的笔画痕迹,让学者们浮想联翩,祖丁、易文、文邑或文夏……争论不休。有关禹都或尧都,在缺乏文字材料互证的情况下,显得无从辩起。从一条倾倒石器、骨器废料的大沟里,杂乱的人骨、残暴的痕迹,让人联想到一场明火执仗的报复行为,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摧毁了贵族秩序和精英文化,陶寺的衰亡谜团,莫非就隐藏在其中?
读《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陶寺的兴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