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要靠自己
2019年夏日本精准打击韩国“微电子”事件引起的想法
--- 郭开周----
一、2019年夏季在微电子领域日本对韩国实施“精准打击”,使世界震惊
媒体报道,2019年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在微电子领域日本对韩国发动了针对性明显的攻击---对韩国停止出口微电子方面的高纯化学药品等关键的原材料......一时间,韩国的有关产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媒体说,日对韩的打击是“畜谋已久”的。
韩国是亚洲的四小龙之一,他的微电子产业世界闻名。为什么一受打击就受不了了!?
原来,尽管韩国也发展了相关的原材料、零组件,但在种类、质量和技术水平方面远远不能满足本国微电子产业发展的需要,导致韩国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从日本进口高纯化学药品(如高纯度的:光刻胶、聚酰亚胺、氟化氢。前两种化学药品,韩国对日依赖度分别高达91.9%和93.7%)以及一些零组件和某些技术,并且这种依赖很难在短期内摆脱,从而使日本得以精准地抓住韩国半导体产业的软肋。
韩国与日本是近邻,一直交往密切,和平时期两国之间的关系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这再次说明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吃亏之后,八月五日,韩国政府宣布,将在7年内提供7.8万亿韩元(约合450亿元人民币)用于主要零件和原材料的研发投资。韩国将推进“百种战略产品”的国产化。
二、人们对一些日本人的国际交往作风评价不高,但是对他们的科技水平还是颇为称赞的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的海、空军对美国驻珍珠港太平洋舰队实施突然袭击,美军损失惨重,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当局的欺骗和不宣而战的卑鄙行经为世人所不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南京大屠杀的残暴恶行更是罄竹难书。可是至今一些日本人对当年日本的罪恶并没有多少悔过之意。世人一提起一些日本人的行为总免不了会流露出憎恶的感情。
但是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科技进步不能不令人佩服。
国际权威研究机构《 汤森路透》 发表了2018-19年度全球百强创新企业(TOP100),其中 日本39家,美国33家,其余为:法国、德国、瑞士、中国、中国台湾地区、韩国、荷兰、芬兰、俄国、瑞典。翻阅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国第一名,2014年被日本超越,之后日本的势头一直很好。这显示,日本的创新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美国的25分之一,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二战结束时国土一遍瓦砾。为什么科技进步这么快!?
关于日本人的成功经验,下面的观点应该是正确的:
在日本,对一线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相比的。由此带动了全社会对从事工程技术这一职业的尊重和向往。大野健一在《解密日本经济发展之路》中说:大多数国家都有一种风潮,那就是与坐在干净漂亮的办公室里工作的律师或财务人员相比,工厂里浑身油泥的工程师这一工作并不被看做是高级职业。然而在日本却截然不同。大学毕业生们非常乐于从事机器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大多数优秀的学生在决定专业时,选择的不是法律或经济学科,而是工程与机械。
当然日本也有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时候,但是与我们的方式不一样。他们对某一项日本必需的外国专利全国只买一次,各个单位的科技人员集中在一起学习,吃透之后各自回去关起门来努力工作,之后才是彼此比拼,争个你高我低。
科学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在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日本形成了强大的科研能力。2001年至2018年,统计上少数取得外国国籍的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已有18位,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
三、任何国家都以本国利益为重,是绝不愿意把自己的“核心技术”轻易让人的
今年《知识窗》往事文摘上刊载了题为《俄国用100万英镑买了两个字》的一篇文章,披露了一个有趣的历史事件。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关键时期。照相机、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潜望镜、测量器的镜头所需的光学玻璃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当时只有英、法、德三个国家掌握了光学玻璃的生产技术,他们垄断了市场。俄国急于掌握有关的生产技术,俄、英、法是共同对德作战的盟国,俄国人首先满怀希望的求助于英国。可是英国的主管大臣竟然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们。于是俄国人的“后门关系”又走到法国总统那里,说愿用100万法郎购买这门技术。怎么说法国都不同意。俄国人又回到英国,与英国公司签订了一份苛刻的技术转让契约:俄国人必须给英国这家公司25年的利润分成和其他优惠权。并且俄国人立即付给了英国公司100万英镑的“技术转让”费。
俄国人终于掌握了这门重要的技术。这门技术是什么呢!英文只有一个字,中文是两个字---“搅拌”。就是在高温融化光学玻璃的过程中必须不停地搅拌(使材料均匀和去除气泡)。俄国专家哭笑不得。
这成了一个国际笑话。但是这一“笑话”深刻地反映了什么叫国家利益。
任何国家对于自己的核心技术都是严加保密的,全世界都一样。
我的一位朋友,1962年北大毕业,在中国研究行波管。文革后成为美国公民,他认为到一家美国行波管公司工作不会有问题。但是别人说他是中国人,不接纳他。他只好补习计算机知识,考上了市政公务员。世界上许多人都知道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全身没有脂肪。我在美国时曾随美籍人士经驱车3000千米到土桑,计划到一个单位去看那台测试设备(我们原来以为与军事无关不会保密),结果美国人进去了,我和我的妻子却不让入内,颇为尴尬。在美国时,还看见报纸上抓“中国间谍”的报道沸沸扬扬(记忆中,那位中国同胞的名字叫李文和)。
当今世界上,要想依靠“技术引进”获得最先进的“核心技术”是几乎不可能的。
四、为什么我们依靠引进发展起来的项目,都基本停滞在引进的水平上?
这要从引进的项目说起。为什么要引进这些项目?还不是因为这些项目“久经考验”,很成功、很完美、很成熟。生产这样的产品是一条完善的流水线,一环扣一环,容不得任何一环发生“变动”。只有严格按照规则工作,生产出产品就能赚钱。在这样的流水线上工作,几乎没有让你展示创新才能的机会。因此项目水平几乎没有提升的可能。
当然该项目在当初研发时也有若干创新,“功劳”是多年以前原来科研人员的,我们没有半点“贡献”—-我们的人员在“创新”的能力上面没有受到锻炼。
国人议论为什么那些西方“卡我们脖子”的项目反到能够表现出一些创造性?因为我们不知道“路怎么走”,我们有机会去探索,有机会发挥我们自己的创造性!
当然一些技术引进还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不应该“总是依靠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特别是“重复引进”来发展我们的科技和工业。
五、作为一个基层科技工作者对我国微电子科技水平的看法
我同许多同行的观点是差不多的。
上世纪50年代,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半导体也成为国人关心的热门了。一些大学成立了半导体专业,物理专业和电子领域的一些其他专业的学生也都必须上半导体专业课。60-70年代我国建立了微电子领域(半导体器件是其基础)的研发和生产机构。当时与西方的差距不大。
至今,由于我们大量引进技术,低端产品与西方水平相差并不太悬殊。
实验室水平与西方有一些差距,但也并非天壤之别。与电子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情况差不多,我们可以购买一些西方设备,一次成功我们就可以报道(有时再做就做不出来了,因为成品率较差,一致性不好)。因此有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媒体报道的我们自己的高指标参数。
我们与西方的明显差距,是差在高端产品的生产方面。当今的高端芯片生产采用了多种材料、多种工艺,尺度只有几十纳米,多层结构、元器件、线路布局极为复杂,需要非常精密的设备。那一道一道工序之后,你怎么判断该工序的质量,实施实时质量监控?(不要等到全部工艺流程结束,全是废品还不知道原因在那里)。需要非常完美的晶体。需要极高纯度的气体和化学材料。需要极高等级的无尘环境和严格的温度控制。当然还需要真正的专家(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和一批负责任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产品要有高质量(参数、寿命、可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作为一种产品,它的生产应该要有高的成品率和参量一致性。
这些属于核心技术方面的东西,在“保鲜期”(即还具有先进性的时候)西方是不会让我们引进的。他们能够让我们引进的只能是当下的中低档项目。
六、希望国家在大力发展“芯片”产业工作中加强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西方国家引进了多种生产线,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工业基础。成绩是很大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
媒体说国家正大力投入,计划发展“芯片”产业。希望有关部门明确规划和方向,加强对
自主技术的支持力度。
过去出现的一些缺点希望能够避免。
许多人都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许多地区“一哄而上”从西方国家引进了112条彩电整机生产线的历史。
为了统一管理有关的引进工作,电子部一开始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办公室。主管这方面业务的同志私下对我说......根本没有必要对同样的产品引进这么多的生产线。但是谁也管控不了......
当时的彩电是彩管(CRT)体制。引进彩管生产线的情况我也知道一些。
我爱人的一位同学是咸阳彩管厂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她参加了到日本学习(接产)和回厂陪同日本工程师安装设备和投产的全过程。她对我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发现设备出了问题,在场的日本工程师表情很着急,就是修不好。可是等中国人一离开,日本人立刻就把问题解决了。日本人明显的不希望中国人顺利地生产彩管。
大家应该还都记得,平板电视迅速取代CRT电视的历史。我们引进CRT体制彩电生产线没有几年,那些生产线就变成“废铜烂铁”了。
当时大规模的引进值得吗!?
反观那些输出彩电(CRT体制)生产技术给我们的国家,他们已经在销售彩电上赚了一大笔钱,现在把陈旧技术(带现成设备)卖给中国,“变废为宝”又赚了一大笔钱。真是会做生意!
他们依靠这些钱又开发了新的技术,等着“下一个轮回”。他们的科技永远走在前面。
七、一些想法
为了使我们的科技水平尽快提升上去,有一些看法,不知道对不对?请批评。
我们一些单位的体制是否有益于发挥大多数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他们是不是勇于创新?!单位设置的机构和规则能不能够震慑那些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
单位的科技领导是不是对本领域的世界动态有深入的了解?本行业的最新“核心技术”大致是些什么?!我们怎么布局跟上去!?
作为一个专家,你能不能够在出问题的现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要求你都正确,但是你应该经常正确。出问题的地方才是专家们展示才能的地方。
媒体上有一些关于各国年轻人理想的统计数据:“在美国,3%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在法国,是5.3%;在新加坡,只有2%。在日本,就业倾向公务员排在榜单第53位;在英国,公务员甚至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 而在中国,76.5%的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对于中国的这个76.5%的统计数据国内外有颇多议论。
我们的高等教育不能只培养管理人才,应该学习日本多培养一些在科技方面愿意实干的人才!
有关的管理部门应该有一个合适的考虑。
国家投入科研的经费,应该经常检查使用情况。任何重点课题结题时,应该有一个认真的总结。一些效果不好的项目应该有所交代。
还有一件事,我们也应该考虑了,原子的直径为零点几纳米。目前集成线路的尺度已经推进到20纳米以内了。即我们的集成线路已经快接近“物理极限了”。接近物理极限的情况会怎么样?以后的发展又会是什么样子?这考验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