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界范围内,普通初等教育平均耗时10年。一般普罗大众,大多数就近选择公立学校,而少数精英人士,一般选择有名气的私立学校。
然而,极少数家长可能有另类的选择--宅家私塾:父母一方放弃职场或生意,专心在家教育学龄青少年。
尚未听说中国的此类例子,但在西方世界,这类例子真不少,甚至也能培养出旷世之才!
最近美国的一条新闻,触发了我捋一捋这类例子。
川普总统前不久宣布:他选好了Dan Brouillette先生,准备接替即将辞职的能源部长Rick Perry。
这个1962年出生的接替人,竟然曾宅在家里十几年,“全职”教育了自己陆续诞生的9个孩子。尽管没去社会学校,大部分孩子,在完成家庭定授的初等教育后,仍然有竞争力地上了好大学。
他的这些孩子,以后的出息现在还不好说,但其他类似的情况,且出息很大的例子,随便都能抓一大把:
演艺综合界:
Frankie Muniz,好莱坞人气靓仔,很多中国少女心中的偶像;
Dakota Fanning, 人气女演员;
Condoleezza Rice, 美国前国务卿;
Chris Brown,流行歌手;
Blake Griffin,职业篮球手;
Justin Bieber,加拿大著名艺人。
... 省去中国读者不熟悉,但国外驰名的7人。
科学家:
James Jule,大名鼎鼎的焦耳,能量的国际单位;
Hans Christian Oersted,汉斯·奥斯特,电磁学鼻祖;
Irène Joliot-Curie,居里夫人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
Blaise Pascal,物理学家,压力的国际单位:帕斯卡;
Bernhard Riemann, 黎曼几何学的奠基人;
André-Marie Ampère,电流单位:安培;
Florence Nightingale,护理学鼻祖;
Robert Boyle,化学家,波意耳气体定律提出者;
Ambrose Fleming,物理学家,真空电子管发明者;
John Eccles,神经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发明家:
Thomas Edison,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
Alexander Graham Bell,贝尔发明了电话;
Benjamin Franklin, 富兰克林是美国前总统,也是个惊人的发明家,传世之作有:避雷针、玻璃琴、富兰克林壁炉、双光眼镜、灵便导尿管等;
Elias Howe,发明了缝纫机;
Orville and Wilbur Wright,赖特俩兄弟发明了滑翔飞机;
Bill Lear,发明了喷气式飞机;
Cyrus McCormick,发明了稻谷收割机;
Guglielmo Marconi,发明了收音机;
上述这些大腕榜单,是不是说明:青少年时期不外出上学,窝在家里接受父母悉心培养,将来也能干出一番伟大成就,甚至摘取诺贝尔学术桂冠?
当然,要走这条路,家长自身的素质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长自己小时候基础知识没学好,此路肯定不通;如果特别优秀,把孩子交给外面的教育工作者似乎可惜了:例如居里夫人一家两口子都是诺奖获得者,假设让女儿走常规教育,估计女儿是拿不到诺奖的。
中国父母不惜血本买学区房,这在西方看起来很滑稽: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在家亲自教,如果有这个能力的话。
川普之所以看上Dan,可能与Dan崇尚宅家私塾的教育方式有关。想想看,川普女儿Ivanka,现在名义上是总统特别顾问,不拿工资的那种,按理,国家是不承认她的编制的。然而,这不正是变着花样的宅家私塾吗?川普正在手把手培养美国未来的女总统啊!
新中国成立以前,私塾现象很常见,本质上相当于现在的私立小班或微班学校,不同于本文拿来说事的父母亲自教育。
如今不差钱的父母,时兴这样组合的初教模式:全日制上学 + 课外家教 + 兴趣班。只是可怜孩子负担太重!
至于高等教育,全世界几乎找不到一个由家长亲自培养的例子。
高等教育要出大的商业天才,似乎中途退学行之有效。
例如马斯克读博期间毅然退学,先靠金融科技挣得第一桶金,后靠搞火箭、造电动车一举进入世界首富行列。
我的大学同学郑宝用,也是读博期间退学创业,现在与任正非打造出的华为公司,可比肩万亿美元市值的苹果公司,令特朗普闻之色变。
宅家私塾,仁者见者,智者见智。欢迎大家发表观点。
参考信源:
* 13 Great Scientists Who Were Home-schooled*
* 12 Celebrities Who Were Homeschooled
* Dan Brouillett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n_Brouillette
* Trump Taps Dan Brouillette to Succeed Rick Perry as Energy Secretary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