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病理学发展简史

已有 16548 次阅读 2019-4-10 21:34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病理学简史, 器官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

病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医学发展息息相关,病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有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早期尸体剖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做尸体解剖的国家,比埃及还早100年以上。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做过尸体解剖,并记载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古代病理学说和祖国医学病理学说古希腊名医Hippocrdftes(公元前460年~上77年)首创液体病理学说,主张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外界因素促使体内4种基本液体(血、粘液、黄胆汁、黑液)发生质和量的改变所致,以后Asclepiades(约公元前128年~56年)提倡固体病理学说,他认为人体是由原子构成,当原于之间的孔隙大小不利于原子侦畅通时,原子潴留则发生疾病。到了公元1~2世纪,埃及名医HcrJOphilos等主张疾病是由于病因作用于人体的局部,造成局部功能障碍所致。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萌芽学说,在西方影响甚大。

在此期间,我国随着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对病因、发病机理的认识也初见雏形,如《黄帝内经》提出六淫、七情、房劳、饮食、劳倦等致病原因以及阴阳平衡失调的发病学说。隋唐时代的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疾病的病源和征候已有详细记载和深入的论述,尤其对内分泌和营养学方面的论述较为突出。南宋时期著名法医学家宋慈所著《洗冤集录》对尸检、伤痕病变以及中毒等均有详述,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也为病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器官病理学

18世纪中叶,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1682年~1771年)根据大量尸检的肉眼观察材料写了《疾病的部位和原因》一书,描述梅毒、心脏病、肺炎等各种病变,讨论了病变与临床症状的联系,提出疾病常在一定器官形成相应病变的理论,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19世纪,由于显微镜的出现,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利用显微镜研究人体病变器官和组织,发现了组织、细胞的形态变化,认为细胞的变化及其功能障碍是一切疾病的基础,由此提出细胞病理学理论,于1858年出版了著名的《细胞病理学》。它对近百年来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实验病理学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首创了实验病理学,在动物身上研究疾病的动态变化以及病因和发病机理,揭示了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让人们对疾病本质的看法提高到一个较高的理性认识阶段,从而纠正了细胞病理学所认为的疾病本质“就是局部的细胞变化”这种片面观点。因此,实验病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病理学的发展,它也逐渐成为病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亚细胞病理学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诞生和生物组织超薄切片技术的建立,病理学便跨入了亚细胞和分子水平阶段,使过去未被认识的许多微细病变和发生机理,逐渐得到了阐明

近年随着现代遗传学、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新学科的建立,病理学又向纵横发展,出现遗传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等新的分支,从而使人们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和病理过程的认识更加深入,为制定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更精确更有力的理论依据。

建国以来,以胡正祥、梁伯强等为代表的我国现代病理学开拓者和其他病理学家,先后带领病理工作者为我国病理学的发展、病理学教学和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51年出版了第一部全部用我国资料编著的病理学教科书,50年代在各院校相继创建了病理学教研室和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建立我国病理学科研队伍,1955年创办了《中华病理学杂志》,以后又创办了《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大力推进病理尸检、活检以及动物实验工作,为我国病理学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积极开创病理学研究新技术,在超微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和遗传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填补了我国的空白;在克山病、大骨节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病毒性肝炎、肝癌、食管癌、宫颈癌、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心病、肿瘤病因学和发病学、冻伤、烧伤、休克、微循环障碍、高山病、缺氧、发热、炎症以及放射病等的病理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40多年来结合国情适时编著各种病理学教科书和参考书,出版了许多病理学专著,悉心培养出大量各层次医学和病理专业人才。前辈病理学家为我国病理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其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但是,我国在疾病防治方面尚面临不少问题,需要当代病理工作者艰苦奋斗,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进一步加强我国病理学教学、科研和检验工作,加速培养新一代病理专业人才,为我国病理学发展跟上或超过世界病理学发展的水平,作出积极的努力。

附:细胞病理学创始人——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

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 1821~1902):德国病理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

1821年10月13日,魏尔啸生于波美拉尼亚湾的希费本(即现在波兰的斯维得温)。184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1849年起他担任维尔茨堡大学病理学教授,在施莱登、施万(Schleiden-Schwann)的细胞学说影响下,系统论述了细胞病理学理论,强调“细胞皆源于细胞”,所有的疾病都是细胞的疾病,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体液病理学决裂,极大地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1858年,他的《细胞病理学》出版,成为医学的经典。

自从细胞病理学说(cellularpathology)创建以来,人们得以在常规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疾病的组织病变,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这一方法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并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病理学本身的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划时*代的重大贡献。细胞病理学成为现代医学理解疾病病因、过程和结局的基础,引起了医学的生物学基础的一次革命。

魏尔啸还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被公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医生,应与自希波克拉底以来各个时*代的名医并驾齐驱。他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关心社会大众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把政治改革的思想与医学改革相结合,并且倡导医学教育改革。1848年他被当局派遣赴西里西亚调查斑疹伤寒爆发,他认为大众健康的恶化应归咎于恶劣的社会条件,政*府应负责任。所以他说:“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政治只不过是大规模的或更高级的医学”。“医生是穷人的天然代言人,社会问题应主要由他们去解决。”

魏尔啸1902年9月5日因心力衰竭逝世,终年80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172550.html

上一篇:[转载]细胞发现史及争议
下一篇:[转载]《生命系统的确认》摘录(1)
收藏 IP: 120.229.101.*| 热度|

2 郑永军 徐长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