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鲸头鹳:进了牢笼学会了讨好

已有 12144 次阅读 2018-10-5 21:26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在这个充满照骗的时代,拍摄角度很大程度决定了长相。


而这个铁律,也不只适用于人类,动物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过气网红鸟——鲸头鹳的脸上。


正脸颜值照

角度逐渐失控

颜值已喂狗


关于鲸头鹳,大家多少都有些印象。

一张大嘴、与哈士奇等值的颜值,鲸头鹳曾多次被报道。


鲸头鹳(Balaeniceps rex是鲸头鹳科下唯一的一种,是一种孑遗种*。

因为嘴与小须鲸的头部有些神似,因而得名。


*注:亦称古特有种,是指过去分布广泛,而现在仅存在于某些局限地区的古老动植物种。



鲸头鹳的学名非常有趣。


Balaeniceps rex中,rex在拉丁语中是“king”的意思,而在分类学中,rex一般用作大型动物的后缀。

例如,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就拥有rex。


但鲸头鹳体重在4~7公斤,在鸟纲之中只算是中规中矩。

不过好在头大,是世界上头部体积最大的鸟类,也担得起rex的后缀。



不过与它张扬的大头相对,它的性格相当低调。


除了古阿拉伯人和埃及人有限的目击外,首次描述已是19世纪中期的事情。


1851年,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才首次发表了关于鲸头鹤描述。



能够躲过数千名鸟类学家的寻找,与它们的习性有莫大关系。


鲸头鹳栖息于高草丛生的泥沼地,平日里它们就靠大长腿涉水前行。


它们性情孤僻,不爱聚集成群。

而且领域意识强,每一对鲸头鹳夫妻都保有2~4平方公里的领地。



因为鸣管肌退化,鲸头鹳无法鸣叫,一般是以上下喙互相敲击发出击打声。


大部分时间里,鲸头鹳相当沉默。

偶尔才会发出击打声,只有求偶或受惊时会发出一些粗哑的鸣叫。


这点也是它们捕猎时的一大优势。



捕猎时,它们如同一尊雕像,在水中静立好几个小时,即使水都淹没在它的腰上,也一动不动。


只要猎物露头,它就会迅速冲出——

伏低它那1.2米高的大身躯,展开那2.5米宽的翅膀,如同一架失事坠毁的飞机,扎入水中将猎物叼住。


它们的力量与速度瞬间爆发惊人,一瞬间将猎物抓住、压碎和刺穿。


“哎呀,不是鱼”


虽然捕猎观赏性一般,但那可怕的耐心却能让它屡屡得手。


它们主要的猎物是非洲肺鱼,还有各种鱼类、两栖动物、水蛇、乌龟、老鼠乃至较小的水禽。


也有报道称它们会捕食鳄鱼,不过也仅限幼鳄,成年鳄鱼其实是它们唯一的天敌。


它们眼睛有一层瞬膜,可以在潜入水时保护眼睛


除了捕猎的一瞬间,它们也只在求偶中关闭静音模式。


当鲸头鹳与异性相遇时,他们会跟踪潜在的配偶,发出响亮的击打声,这就算是向异性示好了。


双方确认过眼神,完成生命的大和谐后,会选在雨季结束时营巢繁殖。

赶在下一个雨季到以前哺育后代,以免巢被水淹没。



巢由水生植物构成,漂在水面上,宽可达1m以上。


鲸头鹳每窝产卵1~3枚,孵化期约一个月。

幼鸟2个半后才能站立,至少3个月后才能勉强飞行。


鲸头鹳是比较称职的父母,双方都会参与孵化和喂养。

喂食时,也都由父母将吞下肚的鱼反刍出来,直接填塞进幼鸟的嘴中。



但另一方面,鲸头鹳也是狠心的父母。

因为资源有限,它们无法照顾好每一只雏鸟,也就养成了“头胎情节”。


能够先破壳而出的雏鸟,一般都展现出更顽强的生命,也能得到父母的厚爱。

而第二、三个孩子,就要在一出生就体会鸟间疾苦。


刚出生的“鸟中哈士奇”


除了老大以外,其他孩子就起一个“备胎”作用——在老大不幸死亡后,继承家业。


在这种残酷的条件下,其他雏鸟完全没有鸟权。


老大可以看心情欺负其他雏鸟,啄掉它们身上的绒毛,使其成长更糟;

将它们推出鸟巢,让它们身陷危险,一步步走向死亡。




父母默认了这种情况,继续为老大喂食、淋水,保证它健康成长。

在110天左右,幼鸟才勉强能够飞行*,只是在这之后还要依赖父母喂养一个多月。


直到第三年,幼鸟才达到性成熟,开始自给自足。

虽然难养活,它们寿命也相对长,已知在良好的野外环境能活35年。


*注:鲸头鹳本来也不爱飞行,拥有大翅膀,却很少飞行超500m。



鲸头鹳在野外的形象,基本可以用安静、冷酷来形容。


但在动物园里的鲸头鹳,却是出了名的傻气,甚至因此当上了一代网红。


它成了人们口中的“鸟中哈士奇”,也让越来越多人认识了一个假的鲸头鹳。



最早是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在美国圣迭戈野生动物公园,拍到一只着急赶路的鲸头鹳。


一只斑胸树鸭无意挡住了鲸头鹳的去路,鸭子明显被吓呆了,急得直拍翅膀。

鲸头鹳一把将它叼起,却只是将它放在了一旁,继续赶路。


这组照片在全球传播,顿时奠定了鲸头鹳网红之路。


“鸭生真是大起大落啊”


另一个将鲸头鹳送上神坛的,是一个鲸头鹳吃鱼的视频。


动物园里的鲸头鹳完全没有野生那么地果决,不知道让多少人操碎了心。


吃瓜群众大呼:这货难怪是保护动物,还活着真不容易。


鱼:你真的考虑好要吃我了吗


除了吃鱼,鲸头鹳还保留有一项互动节目。


作为混迹动物园的看家本领,鲸头鹳这一绝活你绝对猜不到——

和游客们相互鞠躬。


其实鲸头鹳都是以这种鞠躬,并甩动头部的方式表示友好。



这种傻里傻气的动物彻底赢得了网民的喜爱。

不断有零碎的报道和照片,更烘托了鲸头鹳的傻气:或是偷吃饲养员拔的草、又或是尝尝拍摄用的摄像机……


日本民众对其更是喜爱,将其做进各种各样的动漫中。

甚至动漫界都出现了一个神话:出现鲸头鹳的动漫就是神作。


《兽娘动物园》里的鲸头鹳,以及网友们的合理推测


或许你也发现了,圈养的鲸头鹳与野生品种性格差异很大。

各类圈养个体,都或多或少出现了异样行为。


尽管这种情况是糟糕的,但在其原本的栖息地,野生个体数量却因为栖息地丧失和盗猎的威胁。


如今种群数量仅剩5000~8000只,已经被评为易危(VU)。



鲸头鹳性成熟慢,对后代又苛刻,种群增长难度可想而知。

人工饲养虽然也有繁殖记录,但数量不足,而且性情差异太大,也是不得不注意的问题。


动物因为圈养变得异样的情况,在许多野生动物身上都能见得。

或许是因为环境压力的变化,又或是我们没能真正理解、提供它们所需要的环境。



好比鲸头鹳这样喜静的鸟类,也许只需要不被打扰。


*参考资料

Shoebill笨鸟吃鱼法,网民:难怪会灭绝, 加拿大中文电台.

Shoebill (Balaeniceps rex), arkive.org.

Justin Andress. Borderline Terrifying Facts About The Shoebill Bird. Weird Nature.

What in the world is a Shoebill. Discover Africa.



225515l210dtdk6gdt1khk.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39073.html

上一篇:那些你以为虚构的“活死人”故事,可能是科学创造的事实
下一篇:我国每年250万人吃错药,其中可能就包括患感冒的你
收藏 IP: 116.22.13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