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平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安平 健康时报资深记者

博文

心脏介入手术太少了

已有 3257 次阅读 2007-11-14 17:44 |个人分类:一吐为快

健康时报记者  赵安平/文    编辑   张伟

新闻背景:    中国的心脏病高发已成趋势,目前每年新发心梗50万人,而接受“搭桥和介入”等心脏病治疗的患者连12万人都不到,说明中国冠心病治疗明显落后。更令人不安的是,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可能达到400万。

 

    “吕大夫说行就行,说不行那就谁也没办法了。”凡是其他医院医生没把握做的心脏血管支架手术(介入手术),多数会推荐到吕树铮这里来,并这样告诉患者。

    遇到这样的赞誉,吕树铮感到更多的是压力,因为他做的介入手术,大多是难度极大、挑战性极强的,他称之为“在2毫米的针尖上跳舞”。

介入手术

不会“绝对成功”

    经常有患者在手术前问吕树铮:有没有绝对成功的把握?他就老老实实地说:没有。

    吕树铮说,过去,急性心梗的死亡率高达30%~40%,心脏监护室成立后,死亡率降低到15%;溶栓技术成熟后,死亡率降低到10%;介入手术的出现,使急性心梗的死亡率降低到5%。在欧洲、美国都把介入手术作为首选的急性心梗的治疗方法。

    但是,即便是5%的死亡率,也是冷冰冰客观存在的。马季、侯耀文、高秀敏这些大家非常喜爱的艺术家,都是被急性心梗夺去生命的。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吕树铮也遇到过医疗纠纷。一次,他给一位患者手术后没多久,这位患者不幸去世。家属怀疑手术有问题,把手术光盘拿给几个心脏介入科专家看,专家们看了手术光盘后认为,这是给他们上了精彩的一课,手术近乎完美。

    吕树铮听说这件事后,没有丝毫的得意与庆幸。尽管医疗事故的认定,不是以病人是否死亡为依据,而是以医生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工作来认定的,但是手术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败乃至患者的不幸去世,对吕树铮来说,都会产生五内俱焚的感觉。

    在不久前召开的亚太心血管血栓领域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上,吕树铮教授语惊四座。他透露,中国的心脏病高发已成趋势,目前每年新发心梗50万人,而接受搭桥和介入等心脏病治疗的患者连12万人都不到,说明中国冠心病治疗明显落后。

    说到介入手术,吕树铮说,在针尖上跳舞的提法说起来很是新鲜刺激,但恐怕没有谁比跳了1万多次的他更能体会其中的滋味。

    手术中存在太多的意想不到——患者的血管钙化严重,不能搭支架了,就像要从内部把一个鸡蛋壳撑大一样,结果只能是蛋壳破裂;血管中央斑块里面很多是芝麻酱样的东西,捅开后,会飘到别的地方,又把周围的其他血管堵住,造成无复流现象,就像修了一条渠,但是水流不出去,渠又白修了,这种情况大概占到2%。

    而且,粥样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在这个部位用支架撑开了,但无法保证别的部位不再被堵住。过去的支架是金属裸支架,装上以后由于人体免疫排斥等原因造成的再狭窄率在17%以上,现在使用了药物支架后,通过支架缓慢释放相应的药物,再狭窄率降低到8%左右,但还是存在。

介入手术

是“没办法的办法”

    河北某地邮局的一名40岁出头的职工,被当地医生推荐到安贞医院找吕树铮做介入手术。他看了患者的检查单子也认为难度太大,把握很小。患者妻子哭着说,您就救救他吧,不然我们孤儿寡母没法活了,他才40多岁。我们愿意签生死状,风险我们担,您就放心去做吧。

    手术时,患者家属和单位领导带着寿衣棺椁等在外面。

    一个多小时后,吕树铮出来告诉大家,手术成功了。在场的人都落泪了。

    “其实,我更想跟患者和家属说的是,如果长期保持科学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防患于未然,那么也许就不会有手术室外面的生离死别了。”吕树铮说,“介入手术,是一种姑息手术,是没办法的办法,不会一劳永逸,不会万事大吉。心血管出了问题,治疗得再及时,效果再好,也不会恢复到没生病以前的健康状态。所以,最好的疗法是预防,从生活方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好自己的心血管。” 

    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身体超重的2亿人,肥胖者6000万人,烟民3.5亿人,还有大量饮酒和缺乏体力活动者,这些都是心血管病的巨大“后备军”。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8个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饮酒、缺乏身体活动、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这些情况,吕树铮说,都必须对患者说清楚。主要是让患者了解冠心病、了解有关的知识,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与医生一起去战胜疾病。

介入手术

需要“患者支持”

    吕树铮非常同意医患是战友的提法,他认为,整个医疗过程,就是医生和患者并肩携手对抗疾病的过程。

    今年8月中旬,来自陕西的62岁冠心病患者陈福莲住进了安贞医院一病区,慕名要找吕树铮做介入手术。经过了健康教育、术前详细谈话、讲解、患者家属签字等程序后,在临上手术台前,吕树铮给紧张得说话都不连贯的陈福莲掖了掖被角,开玩笑说:“等您打一个瞌睡醒来,手术就做完了。”

    陈福莲的手术前后也就是40分钟的时间,在已经快堵死的前降支血管安了两个支架。前降支是心脏前面最重要的一个血管,前降支如果被堵死后,死亡率在30%以上。

    回到病房没怎么一会儿,刚才还跟子女有说有笑的陈福莲,突然说了句“恶心”,就开始大口呕吐。家属们全慌了,大叫医生护士快来救命。半分钟不到,陈福莲清醒过来了,也吐完了。

    吕树铮闻讯匆匆赶到病房,患者家属有些吞吞吐吐地说:“怎么感觉还不如手术前呢。是不是手术有什么问题?”

    吕树铮告诉患者家属,患者血压、血流经检查都正常,单纯呕吐是对造影剂的一种反应,没有大的问题。至于患者感到心脏部位难受,那是因为心脏前降支血管里面安装支架后,相应部位处血管有一个凸起,压迫心包所致,这需要经过一个时期的适应来缓解。

   “您做医生已经快30年了,像陈福莲这样的患者,这样的问题,可能每天都要面对,不烦吗?”记者问。

吕树铮说:“如果是自己的亲爹亲娘兄弟姐妹问这些问题,还会烦吗?对我来说是无数次回答,对患者来说是第一次提问,而且是事关性命的大事,怎么能不耐心回答呢?”

 

 

记者手记

救的人越多,幸福感越强

    吕树铮有一个外号——吕铁人。

    他创造了从早晨7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连做20台介入手术的纪录。 

    做介入手术为防止X线辐射,医生都要顶盔贯甲,穿着厚重的铅衣工作。尽管有防护,他还是受到了射线的伤害,曾经一度,他的血小板只有8万,正常值是10万到30万,碰哪里哪里出血。检测部门通知医院:这个人的射线含量已经严重超标,必须离职休养。

    由于铅衣长期的压迫,吕树铮的胯骨双侧股骨头坏死,在1995到1997两年间不得不拄着双拐行走。

    即便这样,在可能的情况下,他还是坚持给患者做手术。他说他受不了患者家属那充满期待的眼神。

    在30年前,吕树铮是北京一家建筑公司的瓦工。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成长为一位医学名家。他说,他还是站在一个瓦工的角度看待社会和自己的。想当初,自己给别人帮不了什么忙,丁点大的事情都要求人、麻烦人。自己知道求人的不易甚至屈辱。现在对别人有用了,就要把这种有用性尽可能发挥出来。医生的价值就是体现在患者身上的。你帮的人、救的人越多,你的价值就越大,幸福感就越强。

     “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救更多的命。”吕树铮如是说。

 

 

心脏血管支架手术

    心脏血管支架手术是指:用一根直径不到2毫米的导管,插入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在X射线透视下沿动脉逆行推送到心脏,将显影剂注射到冠状动脉后,在电脑屏幕上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和程度,如果狭窄程度超过70%,接着就要推送一根直径不到0.3毫米的钢丝,顺着导管,穿过狭窄的血管,进入冠状动脉远端,以建立一个钢丝轨道。再沿钢丝轨道推送一个球囊去撑开狭窄的血管,然后在狭窄的血管内放进一个金属支架,彻底消除血管狭窄,达到改善心脏供血的目的。

 

受访专家简介:    吕树铮: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94年初完成国内第一例冠脉内支架。10余年来,他曾应邀到全国300余家医院协助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各项新技术,个人介入手术数量过万例,居国内第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0-11080.html

上一篇:听胡舒立讲怎样写深度调查报道
下一篇:把上幼儿园当成一个游戏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