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德国这些年,我的科研之路总体比较失败。当年博士毕业后,导师认为我博士期间做得还算可以,希望我留到他的课题组从讲师做起(如果没出来,也许现在也评上副高了);我一直想出来看看,就婉拒了他,也婉拒了一位我一直很敬重的香港老师的邀请。申请到了这边,申请时不能不说我也是带着功利来的,这边老板刚开始建立课题组,我虽有些忐忑,但看他两三年前一作刚发了一篇Nature 和一篇Nature Material ,非一作(也不是最后作者或通信作者)的文章就更多。我也是踌躇满志,期许着能发几篇不错的文章回国。
我本来是做光纤传感的,刚来时对量子自旋类理论可以说是完全无知,基本就是按老板安排的课题进行,遗憾的是这些课题最后验证都不能实现预期,而光纤结合钻石的文章也被德克萨斯的俄国人小组抢发了。也就这样混了两年,我终于摸索到一个能极大提高荧光效率的简单而且实用的方法,于是写成了文章扔给老板,老板承诺修改后提交。可是这一拖就是三年,他依然没有改好提交。慢慢的,这文章也有可能因为周边相关文章的发表而难发较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了;我也看清楚了,他实际上对这种“小文章”没有多大兴趣,他一门心思琢磨的是发Nature Science那种高影响力的文章(这也难怪,他是靠着两篇高影响力的文章拿到的现在这个职位)。后来我自己折腾出来的文章也是相同命运至今被压着没有发。而这期间呢,实验室也渐渐衰落,同事都走得差不多了。一个中国同事来之前就找好工作了的回去了,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工作至今没发,一个同事失去了耐心直接去了工业界,一个同事去了楼上炸药奖课题组,最后也去了工业界。只剩下他自己的老婆,他的两个学生没有发文章没能毕业,还有我等着发文章拿着去找工作....我刚来的时候经常还听到他电话面试学生或博后,现在已经招不到人了,留下的估计除了他老婆也没有不想走的了。隔壁有个实验室,老板靠着07年在MIT发的Nature 拿的现在这个职位,也是直到现在没什么文章(比我们好点,一年平均有一篇一般的文章),实验室规模也从我来时的七八个到现在只有三四个人了,我对他的方向还挺感兴趣的(偏工程应用),两年前还曾想过去他那看看,但浏览了他们实验室发的文章:过去肯定得罪现在的老板,压着的文章也许永远不会发了,过去也不一定能发出来文章,想了想,放弃了(但最近他们有所改观,拿了个大项目,发了篇还算不错的文章,今年开年一下子又恢复到七八个人的水平了)。
出来前,师兄跟我说有些大文章实际只能代表作者原来实验室水平很高,而文章第一作者的博士或博后倒不一定真的水平很高。我倒也有些心理准备,不过真实情况仍出乎我意料。我想起有个生物学朋友说他遇到过一个发过不少CNS 文章的年轻老板,离开了他原来的课题组独立,心高气傲,以为自己水平非常高,可事实是他连很多复杂仪器都不会操作(原来课题组都是有技术员,合作者),按原实验室杂志标准投出去的文章自然也都是碰壁。
现在这个领域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除了一些概念外,我根本上没有深入的理论功底,而老板自己也只有一些实验上的经验,缺乏理论功底,所以也就没法找到能胜任而且新颖深入的课题。(有时候我都发现他给我安排的课题我都觉得基本上有悖原理而不可能实现,但老板总是不喜欢我的反驳,觉得我是找借口;后来后就当练习实验技术机会,不再反驳)。加上这个方向很热,但研究方向却不是很广,竞争非常激烈,能做的又比较容易的已经在我进入这个领域时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参与竞争都是斯图加特,乌尔姆,哈佛,MIT,芝加哥,伯克利,等的大课题组,我们的劣势是显然的。 本来我在结构上还有些想象力,也跟老板提过一些想法,当然我的想法上更像工程,很多时候跟 MIT的Dirk Englund 组相似,不是老板钟意的方向,设备也比较贵,老板也不愿投入。他自己呢,会不停地冒出想法,对新想法没经过深思熟虑,一时兴趣浓厚,买一堆很贵的设备,折腾上一两月,最后没折腾出来,仪器也就闲在那了(德国制度是你自己的经费买的设备你走时可以带走,当然仅限德国境内,所以如果他未来能发展得好的话,能招到人,这些设备也许不会被闲着)。而对于我来说呢,我的一个失误,想节约钱在德州仪器含税花七百欧买了个数据采集卡,买之前只看了参数和说明书而没检查板卡电路图,用时发现不能耦合直流,有段时间他一看到我就拿那个说事,并且把价格拔高到了一两千(在外面受了别人的气?).....同时,看着别人实现了我的一些想法,我是早就想离开了,苦于文章被压着没发,这么多年一篇文章也没有到哪都不好说,除非去工业界。比如最近看到Arxiv 上 MIT 的Dirk Englund 组在钻石上制作Parabolic reflector 来提高单光子收集效率的文章那一刻我是失望至极,因为学通信的背景,很早就知道天线中用Parabolic reflector来定向接收或发射电磁波, 我在很久以前也想过类似这样的一个方案,可是我们没有这个钻石加工设备。
当然,来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收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了解和学习了不少新东西,尝试了很多实验,积累了不少实验经验和技术,触类旁通,打开了眼界,尤其是youtube上面学到不少的东西(可惜国内把它给封了)。跳出了原来博士期间的方向,再回头去看,少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羁绊,发现和积累了不少新的想法,这应该是我未来如果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可以走下去的一些方向(一两年前本来是打算在这边慢慢做起来,能在较短时间发不少文章,虽然难出他眼中的NS类大文章,但我觉得这类“小文章”对他提升实验室招人吸引力和对我找工作都会加分,老板也承诺给我买一台缺的一万多欧的设备,现在看来也是跟发文章一样了。前两天他倒主动跟我提起,但我已经失去了在这做下去的想法。在这做的优势是旁边很多做生物化学的组,容易找到合作,对拔高文章影响因子非常有利;劣势是文章不在我自己掌控之中,天知道什么时候能发出来,而且所有权也不是我的,合作上呢,老板又不喜欢我们下面自己操作,而他呢经常不回合作者邮件,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想来想去我还是决定自己留着,自己找个地方做算了。退一万步说,这种投入不大,能出一系列文章,实在不行自己买设备做实验写文章卖给需要的也不会亏本的,或许还能赚点小钱呢,当然,这个完全违反学术道德)。另外也欣慰这些年没有因为这些不如意而自弃,经过这些年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观比较大,编程能力和英文写作也提高了不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