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zhip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zhipeng

博文

化异态心理为正常心理, 提升心理素质,改变父母教育理念, ...

已有 2386 次阅读 2017-11-28 08:31 |个人分类:思维探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化异态心理为正常心理

提升心理素质,改变父母教育理念

挽救巨量陷入泥淖的,“精分”者、精障残疾者、被精神病者, 回归正常人行列

·忻志鹏·

摘要:

本文从被精神科诊断为精神病的患者前来求治的门诊咨询资料中,发现各类所谓精神病的咨询案例,基本都是心理疾患,而其发病原因中都与人们的心理素质存在不完善、有弱点缺陷、和认知岐误有关,而其来源又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理念不当、家长自身的家教不当有关;作者把这类疾患名之为异态心理,其解决的根本途径必须从提升心理素质,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治疗理念着手,进行治疗和化解。从而使治疗获得成果,治愈了患者。挽救了陷入精神病陷阱的患者,跳出这个陷窝,回归正常心理。回归正常人的行列。

一、异态心理的案例资料

案例

1,救救孩子!小某“……ing”<la……@163.com>

忻老师您好:

   我女儿从小学到初一都很顺利,很乖,很听话,成绩也很好,性格大气,大家都喜欢她,不想初二时大病一场,曾请假一学期养病,性格变得内向、胆小、敏感,不愿主动与人交往。病愈之后,成绩落下不少,但是,经过努力追赶,又好了起来,最终考入了重点高中理科实验班,住校。但是,实验班高手如云,女儿成绩在班上垫底,压力很大,高二时就转入了该中学的普通文科班。

   在上高二文科班的时候,她和同寝室同学闹了矛盾,睡觉时相互摇床,睡不好觉。后来,与同坐的男生关系也没搞好。有一天,男生的书不见了,她就听到许多男生在议论是她偷了书,开始产生幻听,再后来,她为此事找了老师,老师就把相关男生找来对质,结果,男生们都否认议论她的事情,其中的一个男生还掉了眼泪。对质的第二天,她没有去上学,等到第三天上学的时候,她发现很多人不理她、孤立她,产生了幻觉,弄得她感到自己好象真的偷了书似的,就请假不敢去上学了。

   之后,为了减压,让她学习溜冰,但是,她在溜冰场却又先后怀疑过两个男学员和工作人员说她坏话,并且还担心这些流言蜚语传到教练耳中,从而影响到教练对自己的信任和授课质量这些自以为真的设想;所以,很纠结、很焦虑,也很愤怒,非常心累。而且,看到滑得比她好的学员时,她还会产生紧张感....自以为自己是个溜冰天才,坚持自己的见解,辩解偏执,发展成为偏执狂。

   从学校出来后,我们分别到了两家医院检查,一家诊断结论是妄想症,另一家的结论是精分,期间也请过心理咨询师来开导过,但效果不佳。

   

治疗对策:

这类患者,主要是心理疾病,是心病。心病需要心药医。话疗就是心药。主要采取三导疗法:情绪疏导、学习指导,提升引导。情绪稳定后,进行学习指导,提高其认知,纠正其认知岐误;最后提升心理素质引导,提升内在自身潜力。

在上述思想规划下,采取如下与患者对话:

小某,你非常聪明,思辩能力也很强,很有主见。我不是说,你说的理由,举的例子完全是不存在的;但唯一的不足,是你思辩的方向,地点错了,你的方法错了。结果是伤害了自己。是毫无用处!这对你的人生,对你今后的前途、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必须立即纠正这种思路!放弃这种思辩。

你的思辨很顽固,一时转不过弯来,再与你说理,你都听不进去。这样的结果非常危险。所以我要警告你,你现在是站在危险的边缘。你脑中顽固的思辨方法,解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说理,你自觉放弃;另一种是服药,将它压下来。就是服用精神病西药。这药可以压制你顽固的思辨。但是会使你的脑力减退、思维迟钝,会使你身体发胖,月经紊乱,而且会被定性你是一个精神病病人。这样你的一生就完了。所以你必须警醒。立即纠正你这种思辨。不要去纠缠这种只有危害而毫无用处的思辨。

有句成语:“聪明反被聪明误”。必须深思!

你要感恩你的父母,这是永恒的真理。切记切记!

最终使患者心结化解,认识提高,达到了治愈。

2,张西

"张西"c……@163.com  2017/08/23。2017年7月25日柳州广济医院首次治疗,阿立哌唑每天早晨1颗吃了2天,孩子说困,累,只想睡

病程:2017年7月27日第一次去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唐医生治疗,早晨1颗氨癀比利+1颗安坦,晚上在早晨的剂量上+1颗阿立哌唑。吃了17天,期间第15天只出现了1次幻听。第二次, 2017年8月12号 第二次去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唐医生说在上一次的剂量上加1颗氨癀。现在的服用方法是:早1粒氨癀必利+1粒安坦, 晚2粒氨癀+1粒安坦+1粒阿立哌唑,氨癀必利的规格是200mg。到今天8月21号,已9天,孩子说没有出现幻听,就是觉得累,不想动。

忻教授,我有个不情之请,想麻烦您能否把我孩子的情况转发一下颜某某医生,您两位德高望重的高人研究一下看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治疗,我实在是害怕,怕耽搁延误了孩子,9月初孩子就要去重庆读大学了,我实在是放心不下,他很好学乖巧,从小到大表现都不错,我们都希望他能顺利地完成学业,将来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快乐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治疗:(话疗)

张西,我希望你看看关于性、恋、情方面的文章你看了吗。性、情、恋到了一定年龄性发育成熟,这些都是人的天性,是自然现象,无可非议。但人是社会动物,有人的伦理道德,所以在行为上必须遵循人的规则。正当的、没有侵犯他人的违法行为,都是合法的。你可以大胆地去追求异性。但不能蛮干。这要有缘分。无缘别强求。关于自慰问题,也是个认识问题,你去我的图书馆参阅这一类文章,有问题提出来,我与你谈论。

张西::看了,很有启发。嗯,听你一言茅塞顿开,我会照做的,再联系教授。

   基本已经治愈,停用了西药。已去重庆读大学。

本案例不同的诊治方案,所产生的诊治后果分析:

1,  精神病学方案:精分诊断,西药治疗幻听缓解 脑力下降 代谢紊乱 ,休学

             终身服药  精障结局

2,  心理治疗:一、母亲干扰,患者不参与,积极主动性未能提升,治疗方案未能彻底执行

                 疗效缓慢,

             二、排除父母干扰,直接治疗患者,(父母同意下)

                 提升患者认知度,执行三导疗法,患者积极主动性提升,主动参与,

疗效日显,最终治愈。

女士,

你的孩子,目前的治疗,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时日尚短,还需要坚持继续。

我给你写了一段治疗案例短文,你好好思考一下,治疗的结局向什么方向发展:

你有你的优势,但有你的弱点,我说你的性格,是个强势女性,所以对你的子女教育上,有

你成功的地方,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错误,我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我的治疗必须要避开你对

我治疗的干扰,(我的治疗理论、方案、方式、是独特的,世上还没有第二人……我正在寻

找接班人)治疗还在继续,切莫掉以轻心。

你们孩子的发病和成病,家长的家教也必须深入思考。某些方面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例如我的治疗,要去掉精分这顶帽子,停用精神病药,可是这个方案,迟迟不予执行,那么不是非要孩子处在精分状态吗,!当然,你们的主观愿望不是的。但是你们的行为和理念缺乏对医生的信任,为什么?因为你们的理念深深陷在陈旧落后的精神病学的陷窝之中。

我要是不避开家长对孩子治疗的影响,就会使孩子的治疗,难以快速完成。而避开你们的干扰,就起到良好的作用。

每个家长,在你们希望我对你的孩子治疗发挥良好的作用时,必须深思!

类似案例很多,不一一例举

讨论

1,什么叫异态心理

正常心理我们把它称之为常态心理,离开常态的心理表现的心态,那就称之为异态心理。异态与常态,只在于表现方法与方式差异而已,(机理不在这里展开)其主要原因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认知水平有关;异态心理者,其心理素质涵养有弱点、有缺陷,其认知认识有欠缺和岐误。而人格则与常人无异。这些人介于常人与病人之间;而不能、更不能将她、他们列入精神病行列,否则祸害、贻害无穷。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此。下面则展开详细论述和讨论。

什么叫“异态心理”。

异态与常态是一对。常是正常,异是变异。是两个极端、相反的词。

正常心理就是大众日常的心理,习以为常,不必解释。

异态心理,是不正常的心理,是变态的心理,是新出现的新名词,则需要解释和说明并给以定义,规范。它是专有名词,使用于特定范围,和特定含义。

原有的“精神病”和“精神病学”一词,存在先天缺陷,世界的反精神病学蜂起,可足以证明其最终必将被废除,但实质这类问题也确实很严重需要更好地解决。用“异态心理”取代。是未来的方向,有重大意义。

异态心理和精神病的区别:

精神病是过去社会、是科学不发达社会、甚至是古老社会遗留下来的“疯癫”“疯子”“妖魔”等名词的“进步”“科学”的新名词。所以它仍含有“疯癫”“疯子”的原意,从而造成社会的恐慌、和曲解。而产生、带来大量的精神病恐惧后遗症,给社会带来新的祸害和隐患(参考资料:《人性》第二部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90120-987926.html )

因此精神病的命名,必须废除。

但现社会中由于脑力已成为当前社会生产的主要动力来源,负担日重,过度负荷,从而正常的、日常的心理活动稍微出一点偏差,也是常理,也是常见,不足为奇;但如果偏差过大、过甚,那就必须纠正,否则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带来更大的危害,也必须高度重视!这种情形,这种心理,就将它名之为“异态心理”。

所以“异态心理”名词的使用有积极意义。异态心理的定义也必须确切。

这就是“异态心理”名词的定义,和使用异态心理一词的意义。它的积极意义和效果已表现在案例描述中。

2, 社会现状

当前社会“异态心理”的发生率和患病率极高【注一】。

(一)异态心理(即原有的精神病)人数巨大:

发病数,几百万;

患病数:几百万;

残障数:近百上千万,【注一】

累及家庭、家属无法计数……几千上万

对社会、国家、政治、经济都带来极其沉重的负担。解决它有无可比量的意义。

社会现状

异态发病率极高(所谓的精神病的发病率就是异态心理的发病率)

纠治缺位和误导(所谓的精神病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加深危害,实际是救治缺位

理念落后的根源

精神病学的危害(展开参阅专著:《人性》)

人们长期的误导

3,治疗方法;教育;引导

1,化异态心理为正常心理,这个化字很重要。实际上也很简单。只要理念转过来就行。

也就是说异态心理的出现率是很高的,这在社会现状中已经详述,只要仔细阅读本文后,把观念转过来,不要将他(她)们,送往精神科、精神科医生那里去诊治,那么他们就不会掉入精神病的陷阱。它们仍是正常人,只是心态出现一时性的想不开而已,变成短时的异态。

这样后续的处理就“容易“得多,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就不需要为了消除精神病的理念危害、和停用西药(抗精神病药)而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采用正确的话疗(三导疗法)就能够治好、治愈异态心理的患者,使他(她)们回归正常人的行列。

2,异态心理是一种“心病”,心病需要心药医,心药主要是提升心理素质,提升对挫折的承受耐力,提升纠正认知上的不足和岐误。这些主要是认知上的转变和新的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这些内容的形式表现在两方面:1,文字;2,语言。文字、语言的输出和写作以及述说主要是心理咨询师(需要培养新颖的心理咨询师/咨询医生)。这就是“心药”。

心药的接受者,不仅是患者,而且还包括家长。在孩子的发病原因中,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大多存在隔阂,沟通不畅,交流不够,从而促成孩子的心结,这也是原因这一,这可从案例中的记述中看到,可见一斑,因此家长也必须接受心药的知识和信息。

   心药当然也需要咨询师、咨询医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也需要应变能力。患者来自各个阶层、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具体的心理问题,千变万化,必须随着患者的心态、思路表现,采取个各种不同的、具体针对性的语言和文字进行话疗。这就是咨询师、咨询医师的应变能力。

小结

本文从两个案例的发病表现,采取话疗的三导治疗手段,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事实开始,展开论述异态心理的理论依据、定义、作用、治疗方法,从而治好、治愈异态心理,对当前社会产生、控制、降低心理疾患的发生率起到巨大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人性》(待出版书籍)

【注一】1,中国严重精障患者达429万人 贫困率逾五成)(2015年10月10日 09:56

来源:财新传媒http://china.caixin.com/2015-10-09/100861189.html)

   2,全国超1.8亿人患精神障碍)(20151228 08:20:09 来源: 广州日报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5-12/28/c_128572861.htm

   3.,中国精神疾病发病率17.5% 国家政策或有影响文(2013092116:19

来源:搜狐健康http://www.39yst.com/xinwen/287087.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90120-1087187.html

上一篇:用实例来探讨精神病学谬误
下一篇:论‘怎样看万字长文怼父母“过度关爱”’
收藏 IP: 101.93.113.*|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