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kyscience 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无法放弃,那就更努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博文

做科研需要怎样的心态(已发表) 精选

已有 11975 次阅读 2017-11-24 21:5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做科研需要怎样的心态

《中国科学报》 (2017-11-10 2 )

美国讲演家、作家罗曼·文森特·皮尔(1898-1993)被誉为“积极思考的救星”,曾获得过里根总统颁发的美国自由勋章。他著有一本畅销世界的佳作《态度决定一切》,该书曾在美国最畅销书排行榜上稳居十年。

书名中的“态”包括一层“心态”的含义。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拥有多高的智商,而在于我们做事的心态。正确的心态不但对我们做人产生积极影响,而且直接决定了做事的效率高低。对于做科研来说,这一点同样适用。科研工作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完成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这非常值得思考。

首先,正确面对科研中的失败。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如何获得成功,却很少教育如何面对失败。

而科研的常态就是挫败感,不懂得这一点,就会成为衍生浮躁情绪的催化剂。失败本身令人遗憾,但更可怕的是我们错误的面对方式。

正确面对失败需做到三点。第一,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是常规逻辑下必须做的。但如果你无法找到失败的原因,重新开始可能更加节省时间和精力,这是方法论的转变。第二,总结经验教训,规划新方案。开拓者们都是不惧艰险的,不断尝试才有可能成功。第三,判断导致失败的原因是否为本质原因,这很关键。假如你的实验方法或课题从本质上就是错误的,应该果断停止,避免无谓的付出。

其次,培养科研之外的爱好。当人全力聚焦于一件事情时,很容易被它控制。数据好的时候,就对科研信心满满;数据烂的时候,就对科研厌恶之至。个人的科研状态完全被数据的质量左右,这样的科研不靠谱。

科研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需要培养至少一项科研之外的爱好。这项爱好有两点作用。第一,可以转移部分关注的焦点,阻止研究者在科研困境中沉沦下去,利于止损。第二,可以作为一种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通过一项爱好,定期放松我们的大脑,清空被压抑的负面情绪是很有必要的。卸掉身上的重担,轻装出发,这样可以让思维更清晰,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再次,秉持低期望高标准的科研态度。生活中究竟有没有诗和远方,主观认识是关键。期望是一把双刃剑,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所以,我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尽量抱着一颗积淀的心态,而非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急于求成。

低期望即使数据质量不符预期也不至于心理落差过大,灰心丧气于暂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高标准,在预期目标未达成的情况下,降低标准也是一种折中。收获的是在追求高标准的过程中扎实基础,以待厚积薄发。

最后,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通常创新能力强的人,都是精力充沛的,规律运动对保持旺盛的精力非常重要。

运动不只是身体疲惫感消失,心情也会晴朗起来,科研状态就会好,思维的困境自然迎刃而解。

看过电影《冈仁波齐》之后,让我联想到做科研何尝不是一次朝圣之旅,修炼一份平和的心态。曲线有峰谷,人生总高低,山峰只此一点,稍纵即逝,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山谷中徐徐而行。但时间从不辜负每一颗缓慢积累的耕耘之心,在经历数次挣扎、跌倒之后,我们总会见到那条蜿蜒奔腾的河流,就在山谷的尽头,那转弯的豁然开朗处。

注:博文经修改后发表在《中国科学报》上,感谢科学报温新红老师,张思玮老师的支持!

长按二维码,关注旦博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8962-1086694.html

上一篇:科研中的焦虑是什么鬼?
下一篇:​那些年,我在读博中明白的5点道理(Ⅱ)
收藏 IP: 202.120.224.*| 热度|

9 杨顺华 姜玉梅 姚伟 黄永义 信忠保 刘世民 王恪铭 王从彦 马亮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