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很多人或者说很多科学网里的人都在说差;就像说我们国家的教育质量差一样,让大家真的以为就是那么回事,因为谎言说了一千遍就变成真理(这是纳粹的逻辑),但谎言就是谎言,不管他以什么样的形式,打扮成什么人都没用。
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没有问题,肯定有,但绝对没有坏到一些人所说的一塌糊涂,惨不忍睹的地步。我一直认为总体上是与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也就是说,是我们国家各项指标发展水平的反应。就如我们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有东西部差异一样,有些学科培养水平超过西方,也有很差的学校和学科。
之所以有人说差,是他们的参照系设定有问题。也就是说,把我们培养的学生与谁比较,怎么比较。质量好坏是看你用一把什么尺子来衡量,用发表论文还是用什么来衡量,至少目前没有好办法。就像中国的大学排名,这么些年来,那么多排名也没有排出个什么名堂。
一些人,将刚进入自己课题组学习的孩子与自己比,与他们自己的广博渊深的学问比,与自己柔软的身段圆滑的处世经验比,与他们口若悬河字字珠玑的谈吐比。他们不知道自己是经过了多少年的学习和积累,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了老油条,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什么世面没见过。但我们现在的学生,离开家庭,就是学校到学校,考试到考试,除了见过家长和几个亲戚,见过一些老师或辅导员,还见过什么?除了课本,除了考试他们还懂些什么?对这样的一群稚嫩的孩子,对科研对实验室、对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和科学技能基本上是陌生的孩子,你还指望什么?唯一能干的就是辅导他们成长进步。花时间花力气有耐心地等待他们成长,除此以外,别无它法。但这些将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就与自己比的导师,是不会有耐心的,他们要出成果,要发论文,要升职称,要成为各种人才,要获得各种荣誉,所以,他们只想将这些孩子当做劳力,为他干这干那,还要有教授或博导的水平,根本没有时间为学生想,没有时间坐下来和年轻的学生讨论他们所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如此,造成的隔阂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多。
一些在海外有学习经历的人习惯把自己的学生与海外学生比,更多地是与美国人比。这种比较离得更远,虽然我不了解美国人怎么培养学生,但我多少听说过美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别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等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美国的孩子大部分应该是心无旁骛地科研,其基本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应该更强,也不会急着发几篇论文毕业,更不会急着拿几篇论文或社会活动经历去找个养家糊口的工作。而中国的学生,即使是在已经进入世界排名百强的一流的中国大学读研,仍然耽心着毕业、论文、工作、如何在读研期间养活自己不要家人负担,以及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养家糊口,甚至如何还清上学时所借的债务等现实问题。这些压力甚至远远高于东南亚和非洲的学生,他们过得更加轻松。所以,以北美或欧洲的学生和中国比同样没有可比性。那些将中国学生质量差经常挂在嘴上的人,只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是海归或者喝过洋墨水罢了。
也有一些人,由于自己是从985、211毕业,或者在这类学校学习或生活过,他们对那些从低一档学校上来的学生存在一种天然的偏见。的确,这些年来,由于国家把大量的教学资源向985、211倾斜,有些学校出来的学生在各种能力培养上是有差异,即使同为985,不同学校差距都很大,也可以分出369等,生源质量在上大学时就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平下心来,思考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应对之策,改革某些不合理政策,把一些当年高考没有考赢,经过大学的奋斗仍然想改变自己的孩子拉上来,扶起来呢。2017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有200万人,按2013年本科招生690万计算才30%,最终招生硕士生应该在60万左右,其中真正出自北大、清华这些一流学校的本科学生有多少,985大学的有多少,大部分还是一般学校的学生。所以,985学校的老师,如果用你用高高在上的眼睛看这些非985来的研究生,他们肯定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能干聪明,但很多实验室的工作,借用一句老话,无它,唯手熟尔。但手熟是需要时间的。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还有很多可以列出的,就留给大家了。
我想说的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学校和导师有关系之外,国家和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乱纷纷的学术环境是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来。而处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中,我们培养的学生已经很不错了。尽管有些泥沙,终将会淘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